5.認識Moodle的多種角色關係與行動效益

      在Moodle的操作中,我讓老師們體會多角色的切換~

扮演孩子的角色,體會一次討論區發表自己的,可以看到全部夥伴的發表~知道有人在看,會更認真喔!以及,看別人寫得如何,也可能比自己寫的時候還認真!

老師本尊
      利用這樣在教學中與之後,會發現又有更多可以再促成對話的機會、自然能衍生更多的提醒與要求學生的想法,可以引導著孩子們持續下去,以及促成合作互助的機會。

老師看講師
      請大家站在講師的角度來看:只是開設一個討論區,就能匯集每位學員想設計的主題清單,有機會還可以邀請共同合作,效益應該不小吧!有時候,若是對他人的主題感興趣或正好發現有用資源,就可以在該夥伴的發表中給予回應,也很流暢自然。

討論與討論區
      平時在課堂上『現在開始討論』,希望看到的是大家眼睛看著對方,有情感的聲音與對話氛圍。而『到討論區發表』,卻可能只是每個人各打各的,一直到發表後才有機會看到其他人的、並給予回應。這兩件事在教室活動裡必須善加混搭~真實討論的精彩與內涵,藉由討論區來積累,不只留下當時的精彩,也可做為歷程紀錄。

再看WebQuest教學與設計實務
      在有限研習時間的規劃下,實不容許憑空發想並完整地設計出WebQuest,我建議大家可以參考一個與自己設計主題最接近的WebQuest,邊參考邊設計自己的作品。此外,規劃應用Moodle來建置WebQuest的原因,是因為在觀摩既有的WebQuest時,發現不容易處理孩子的表現與上課歷程紀錄,也就是『孩子有沒有平台支持而得以表現』的問題。若能在現場上課時,加上平台的應用,當可以為老師增加更多支持孩子學習與表現的支持。

我的考量:

      利用應用Moodle來建置WebQuest之後,就可以方便地利用課程包匯出與匯入來分享了,因為考量『自己的學生自己處理』,雖說大家可以輕鬆交流WebQuest的Moodle課程包,但自己的教學與學生互動,仍需要自己好好經營!在後面的實做上,我還會分享自己在學校Moodle的運用,或是參加網路合作學習時的建議。

標籤: webquest moodle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