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講課的『多心』

      許多與老師們分享的工具應用研習,我喜歡以why 、what、how切入,從自己的經驗出發:我為何喜歡此工具、幫我完成哪些事,甚至激發新創意!把自己的需求與科技功能、觀念釐清連接好,就比較順暢!由於分享的對象多為老師,大家可能回校幫忙推廣或應用於學生身上,因而,在研習的同時,我會盡量提供直接應用之資源(已錄製好的教材、範例檔案等)再可能的話,還想促成更多的持續合作,提升附加價值。呵呵,多貪心啊!

•    教學前準備,研習時間有限,因而也要速效而為:
      我會利用以前在k12的課程,或是針對本次研習另開新的網路課程,建立討論區、可以邊實做邊上傳檔案。而網路課程是否開放或是設定期限,會因個案考量。
如此可以建立軟體檔案下載、教材、教學與相關文章的連結,現在利用部落格集結的資源可以直接查詢,讓有興趣應用的夥伴,可以直接使用。
•    教學中,要不要印講義?要不要抄筆記?我覺得如何速學即用才是核心!
      我盡量以『步驟教導與該工具產出的教學應用』一起談! (例如概念圖,直接以即將要共同發想的來練習概念圖功能,同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將其繪製出來)

我會建議學員多多利用網路課程的影音教材大綱,在電腦理當成筆記草稿(可能的話就拿行動碟複製或是贈送光碟)

即使還有紙上筆記的習慣,也提醒其數位化的效益、同時回到腦相容基礎,建立不易忘記的掛鉤與功能連動使用的思維習慣。

大家別忘了初衷:此軟體、某項功能的目的,如何幫你解決現有困擾?

利用wink更好,邊操作就可以抓畫面、錄音起來。

建議學員如何看待:
    提醒學員要三信三活 並多加嘗試,才能及早熟練,開始用來產出高效思維。另外,要學到多少功能、或是夠用即可?也值得自思(依研習時間與個人能力、現況使用需求而定)。
大家別忘了開發者的邏輯初衷,和你來使用的需求應該是相對應的!


全體學員一起可以做啥?

    就像已有數位教材,我也提醒大家可以分享的層級,看看他人與自己的異同,有合作機會嗎?實體研習往往受到時間限制,若是可以事先看過,再到現場來討論,一定更棒!畢竟,我希望研習時數與否尚在其次,學得有用才對!可以利用分工方式,針對網路教材每人分看一部分,再利用小組分享介紹與討論,或許可以節省許多時間喔!
 
分開之後就樣靠大家各自努力了,我也『假裝是那個學員』一下下:

教師之間分享與教學實務:

    依照課程架構與教學進度,組合這些資源與工具,彼此可以分工與分享。

    所有教學前的規劃,都要有把握是『未來完成式』,心像演練自己如何促成有效展現的情境;同時只要做到『未完成式』,有的就留待與孩子們互動的當下、並持續到課後的相通,才是最棒的圓援源緣喔!

    當然啦,等同此法來設計同事與孩子們:『大家都可以利用科技支持來幫助別人更好喔!』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