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行動之智慧造境(三):Io3T~常務悟如物

      智慧造境:其實無關多少高大上的科技甚至AI智慧,反而是教師重新認識自己的教學現場中,如何以「Io3T」的角度來看「教學萬物相連」。把原來所有教室(或各種場域)裡發生的點點滴滴,從傳播媒體環境,再多加IoT的物聯網概念,統合3個T:

Thing,物~物品、環境裝設、包含身上穿戴。

Task,務~個人或人際活動,在教學時光當下依序獲多向開展的活動。

Think,悟~如老師教學設計的醞釀、學生學習過程的探索與理解。

 attachments/202103/6730387158.jpg

      有沒有發現:3個T,中文又正好讀音都是唸成「物」呢,哈哈!

      原本的務、悟,最常出現在師生互動中,例如語音、手勢、眼神、行動,原本老師「語音或眼神」控制,表達出需要擦黑板,值日生就會開始動作;但若全班各個孩子,對老師所教學的內容表現各自不同理解狀態時,此時即便每個孩子有所表達,老師也無法一人對應所有需求吧?這時若人人有載具,可以從平台獲得支持引導當然好,但若身邊的物品、教材、學具,「多增加一個」錯開時間當下老師無法分身的機會,相對也能設想如何幫上不同學習需求的孩子吧!

      想把任務跟領悟、學習載具做更好的連結,在原有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開始這樣看:

      原本的教學物品與環境,在尚未連網前,該物為何在此?是否本來就有獨特的為教學發揮貢獻的位置?從講桌、課桌椅、教具與學具、孩子們的文具等,想想看,若這些物品,也開始聯網後將會如何呢?

      我想的是:可以讓教學活動(任務)、學習理解(領悟)都埋設於物品或情境中,並加以連結!甚至最重要的「時間瓶頸」,也可能因為這樣的Io3T,可以延伸出大班教學中各自學習進展,以及課前、後,師生也持續投入最佳學習經營的時光,進而達到因材施教的理想。後續我也會持續設計與實作進而分享與邀請。

      以下舉兩個我受到啟發的說法:
一、「梅特卡夫定律(維基百科)」所言:一個網路的價值等於該網路內的節點數的平方,而且該網路的價值與聯網的使用者數的平方成正比。來看教室裡實體、虛 擬、ICT融入教學,現在有了「Io3T」,可增加更多節點呢!

二、虛擬實境(VR)是心理世界的物理表現。那麼,我們能把師生活動事務、教學設計與學習理解領悟,都加以可視化或自動連結地物聯網化外顯,應該是可行合 理的。

      物品連上網、任務即運轉、領悟真確保。如此,讓我得以貫連「物生心靈」,對自己的重行動期許:總務學習網絡(大腦、社會、知識、科技) →智慧造境(3D3R 、3T)→AIRC(待寫),就能流暢運轉了,繼續加油認真玩真的!

attachments/202103/6323863963.jpg



標籤: NFC IoT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