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合作參與研究』的夥伴之建議

      目前在職就讀博士班,曾有個小貪心的想法:若能將學術研究單位的研究能量,與教學現場的豐富精彩結合,相信可以創造雙方更好的對話開展。去年寫的『多元e智慧學習圈 」研究計畫,正是以此初衷為主。

      最早有個想法很單純:每篇論文最後總有未來研究建議,若這些建議可供後續研究者持續開展、或是因而激發研究創意,相信也是原作者樂於協助與合作的吧!我還斗膽與淡江教科所的老師聊過,若有系統地這樣發揮,相信能打響系所名號呢!

      這學期有機會與淡江教科所的在職班學弟妹們分享,也聊及對於教學現場與研究規劃的關聯。對『在職研究生』而言,能在自己服務的現場,找到值得探討的問題,繼以規劃行動加以解決,進而提昇更好的教學品質,應該是好的研究題目發想模式。加上在研究所上課,夥伴們來自不同學校,又有可以對話激盪與合作空間。當然,這都能為我們的服務學校帶入更多的資源與活力才是。

      而一年來在師大資教所學習的體驗後,也想對『一般研究生』在尋找合作參與研究夥伴時,提供一些建議:

*若是看到與你論文題目相似的作者(或內文提及的人事物),不妨google看看,若是現職教師,或許可以禮貌地請教,該會有收穫才是。
*關於實驗進行時間的考量:以小學而言,在寒暑假中,找到合作老師而且可以深談機會應該較多,若是3、5年級者,暑假期間一起設計新學年的合作實驗,因為大多是原班升級,能有更多學生資訊可以整合考量。
*而若是2、4年級部份,不僅面臨暑假後重新編班、換導師,還有領域課程版本是否更換(包括如100課綱調整)的情況,若要針對領域主題設計教學實驗的話,需要掌握的變數就更大了。
*或者,有機會認識教材商的成員,藉由與該版本、年段合作,他們也可能協助您找到合作學校與師生呢!某個程度我們還可以往下想:若不易取得中小學任教機會,國內教材商的數位教材開發與數位學習應用服務,該仍有不錯的發展空間才是。
*我也想過利用教師社群網絡進行交流,大家一起讀paper、一起交流研究甘苦,更給予彼此有力的支持。不過,總還只是想想,或許暑假努力實踐看看。

       想想我自己,也曾是許多論文裡的『參與研究』成員:從研究議題發想交流到專家訪談,或是成為質化訪談個案、教學觀察實驗對象,算算該有十多篇了(呵呵,那我也該精通『被研究方法』了嗎?)。當然,現在自己還要好好寫幾篇才是,大家一起加油!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