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Moodle應用文章整理

 
         趁著製作課程包,也整理在此,請多指教喔!
 
*校本實務
 
 
 
*觀點、期許與持續探究:
 
標籤: MOODLE

校本實務設計學習吧「教師附屬帳號」運用

      一般教學現場,我們習慣以管理、教師與學生三層關係來看,網路教學應用也可以這樣看:網站管理者、開課教師、上課學員。

      一般的學習平台,如智慧大師、Moodle,由管理者設定帳號與開課權限權限,而學習吧或1Know,只要帳號有教師權限就可以開課,無需申請送核(想到減輕行政管理負荷)。    可參考「網路教室上課考量

     綜合上述,將資訊科技權限與能力加上教學現場與網路教學中,可能「資訊組長、教師」,稍微增加了管理、教師雙重角色,同時也稍微肩負對於學生使用平台的引導機會。
attachments/202003/7449466194.jpg
      在此不以「誰該做、誰負責」來看,我們先以「可試試、這不錯」的心情與行動來分享:
      我(資訊教師)與種子教師(學年各科教師代表)、資訊組(教務處),利用學習吧平台(加上Google Meet),以雙軌帳號方式(新北親師生與學習吧附屬帳號),建立校本網路課堂,實務考量與實作。本篇先介紹學習吧「教師附屬帳號」運用。

基礎完成:
      3~6年級學生,皆已完成個人親師生帳號開通,我任教四、六年級,孩子們皆能參與(開設)GoogleMeet會議。預計春假後教孩子們使用學習吧平台。

      各學年種子老師們,已研習並實作開設各學年版本之學習吧課程,並配合學校活動與進度,調整章節與學習節點。我們鼓勵老師於平時先習慣使用學習吧課程於教室教學中。

      在網路教學中,由網站管理者、開課教師,將學員加入其該上的課程教室中。
「學生帳號與課程對應」現況:

1.每個孩子參與多門課程:有課本的至少國語、數學、英語、自然、社會,加上資訊課(可練習平台操作)。
2.大多數導師,負責自己班學生,使用至少國語、數學課(我們先同學年共課共備,適時再分班各課)。
3.科任老師,大多是一門課教導多班學生,也可以相同課程複製提供各班獨立使用。

帳號實務考量:
      學生使用親師生平台帳號當然很好,唯各科任教師,不易處理多班多生無規律的帳號(每個人獨立自訂別名,不知其班級座號)、不易處理孩子忘記密碼狀況、更不易在網路教室互動中迅速回應與評分。這些在教室中當然都不是問題,有時我們只要在原本教室(某年某班)裡呼喊幾號同學,都不會產生認錯人、找不到人的困擾。另外提醒,從親師生平台通透學習吧,必須兩平台都穩定連結。

      引此,我們先以學習吧平台建立全校「班級座號+代號」為基礎的附屬帳號和密碼,由資訊組完成,分享這些附屬帳號供開課教師(需要該師在學習吧的帳號)使用,老師將各班學生帳號對應加入課程中(也可由資訊教師、組長統一處理),對孩子們而言,登入(個人不能更改密碼)也比較輕鬆,可立即進入自己的各科網路教室。請參考「新增附屬帳號、複製現有課程」影音操作。

attachments/202003/0264878302.jpg attachments/202003/4137007462.jpg


      上述是以學習吧既有服務來設想與行動,可供大多數學校與師生運用。若您還有興趣深究,請繼續指教下列的狀況與提醒:

1.已建立的附屬帳號,不可同名重複。
2.A教師可將自己建立的附屬帳號,「全部(無法部分)」分享給其他老師,例如B老師,B老師必須先將分享來的帳號選擇(全部或部分)成為自己的附屬帳號(但無法更改帳號密碼)後,才能將這些帳號加入自己的課中。
3.A教師可以將分享給B教師(會收到通知)的附屬帳號權限刪除,這時B教師已保留於自己帳號的將不被刪掉。

attachments/202003/0202947168.jpg attachments/202003/7082247231.jpg attachments/202003/4090577902.jpg


(不過,這種狀況應該不多,我只是看到平台有此功能來測試而已  p^o^q)

以上的邏輯,我們再用學生上課的角度來看就更合理:
4.原本學生有A老師的課,現在也多了B老師的課(B師已完成2),密碼只有A老師可以改,學生自己與B老師都不能更改帳號。
attachments/202003/4090577902.jpg

5.當3發生時,學生帳號仍在B老師課中。
6.若B老師在自己首頁的成員管理將這些附屬帳號刪除呢?學生仍然在B老師的課中。
7.若B老師在該課成員管理將附屬帳號刪除,該學生才被踢出B老師該課程。

attachments/202003/7331588185.jpg attachments/202003/9041678795.jpg attachments/202003/7955937458.jpg



      關於新北「特製版」的學習吧之親師生帳號處理,也有許多便利與建議,再另篇介紹。

開設網路研習之我觀

      開設一門網路研習課。建議大家先區隔教師網路學習與研習稍有不同:


※網路學習
1.教師考慮自己與他人:是什麼職務課務、有什麼需求、需要獲得什麼職能、有多少時間、自律性。
2.尋找合適的講師、要講授的主題是什麼,是否已有線上教學資源(例如:教育部或各縣市整理的教學資源、呂聰賢老師YouTube影片、徵詢同意、邀請?)     

      目前許多老師、學校在Facebook、Line分享實地學習、測試演練各種數位會議與學習平台,都展現了自主學習、社群分享與專業成長的歷程紀錄。

※網路研習

1.需要負責行政的主辦單位,考慮核發依據、時數、是否提供經費、是否有公假派代、排課問題?即便老師在校內學習,可能鼓勵、補休嗎?
2.我覺得還需要限制研習時間範圍,例如一週一輪,可以辦多場多次,每次上課都有講師、線上助教和學員相關規範,至於在什麼地點,實際上課或者是在網路上,或者是混成上課的使用都可以。

      以下,設計一門利用學習吧開設3~6小時的網路研習課程,上課目標希望老師參與兩門課程的學習與實作:

      第一門課就是藉由認識學習吧平台怎麼使用,我們想怎麼開課。這是「流暢遷移」的考量:在選用的平台上開課讓老師參與學習,給予後設說明課程規劃與考量,接著行動「網路學員→網上開課」實地演練。

      第二門是學員實作的課程,開設自己教學可使用的課程,在學習吧可以複製現有出版社提供的主題進度版課程,覆以自己蒐集的網路文件與資源,加上班級經營與教學的互動設計,並且於課程中建立同步視訊會議的連結。

      同時,只要是「教師身分」,在學習吧即可新增自己想開的課,也能設立協作教師、助教,無須再由管理者設定處理後才能開展。

      實作課主要展現老師具備開設課程能力,也是本次研習的目的。利用分享課程代碼、連結,或是畫面截圖、錄影說明,作為核予時數依據。老師課程作業的繳交,若能公開分享最好,尤其可以在課程中邀請大家認領、協作共備,也可以先不公開張貼,另外設計表單來收繳即可。

      到此核予老師3小時研習時數。若進一步設定學員帳號,實際使用於教學中,提交相片紀錄或心得分享,再核發三小時時數。

      此外,這裡主要以實體或網路非同步研習方式進行,若再規劃使用同步視訊進行討論(Office hour),建議再外加時數計算。


attachments/202003/7227510243.jpg

      最後也想強調(好吧,算自己語重心長....):

      自學與研習不同,研習時數與研習收穫不同。

      同時,實體或網路社群、研習夥伴帶給彼此的支持、交心,也與行政考量公文、經費與時數核發(考慮鼓勵或防弊...),是無法「公事公辦」可獲得的。

      趁早自習整理想法,假日再來好好實作。也介紹兩篇分享請大家指正:

校本實體與網路教學平台混搭

臺北縣國民中小學「校本網路進修研習」實施計畫公佈!  (DOC檔)

我的創新擴散之旅Visual Ranking

      Visual Ranking?之前Intel TwT:思考工具之一,思考時把想做的事以視覺化呈現出來,調整權重順序。本來在「隨心馭己、逾矩」時就想拿ASSURE(確保教學有效)和Diffusion of Innovation(DOI,創新的擴散)模型來做廿年檢視的框架。我自己還列項目表,但現在要調整順序了。

attachments/201908/9499126078.jpg

      本篇先整理自己創新擴散相關文章,當年的Moodle就是我第一次藉DOI來分析,尤其以「資訊組長」角度來看其相對優勢,如今讀來,還是意猶未盡呢!

創新推廣與擴散模型

      新,不一定好,但沒思考認真比較過,就不能一味崇拜或否定!

 attachments/201908/2159834701.jpg

Moodle的相對優勢

      設計,只是方法的思維,還要經過時間與社會系統的檢驗。兩個機會點讓Moodle有其永續經營的優勢潛力:

※各校資訊環境的擴充,將促成更多校內使用網路教學平台的機會。例如群組教室的規劃、班級電腦的應用,Moodle不僅提供教師分享自己的教學檔案,更可以有系統地紀錄全校師生的教學歷程,無論是校務、課程評鑑,或是教學評鑑、學習檢測,以Moodle現有的功能,都能充分支援。

※模組化的新功能開發與交流,Moodle本身的模組功能,將吸引學界或自由軟體的志工開發更符合教學需求的模組,即能添加入既有的平台裡,擴充新功能。

Wink試講「多向度創新擴散:從個人思行到ICT融入教學專案」與簡報分享

      回顧與分享十多年來,自己對於創新擴散的思行與專案設計(PPT分享HTML影片YouTube連結12 3)。

我的W500鐘點戰?!先談W500的穩健、相對優勢

      利用當年的小筆電到今年這批W500,先做個奠基與試驗工程~老師與學生們為不同的學習互動方式做好準備,無論載具的大小、連接與軟硬體,將來一起雲端教學互動都很好。

◎1Know平台教學實務的相對優勢

      介紹1Know平台在教學前、中、後各階段的應用實務。

◎看Vapi360的相對優勢

為何我想再買Insta360 EVO?

◎縣市層級、學校(情境)本位AR、VR教學開發之我觀



 

標籤: Google VR AI 360 moodle AR

串接Moodle至Visca的xAPI LRS

      研究學習分析的xAPI有一陣子了,感謝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 冠廷組長團隊與數位學習無國界Jessie同學的指導,他們合力開發『Visca』平台(包含LRS與儀表板功能),讓我們可以將學習平台的xAPI紀錄串接過去,本文介紹以Moodle為例的作法。

      若有興趣,您可以先看看『學習分析』、『xAPI』、『XAPI 介紹與中文實踐社群』介紹。還不敢班門弄斧前,我先介紹將Moodle學習歷程,利用安裝外掛方式,傳送xAPI紀錄到LRS(在此以『Visca』平台為例)的設定作法:

◎下載Moodle Plugin『Logstore xAPI』 ,將此外掛安裝進Moodle主機。

attachments/201601/4534305563.jpg attachments/201601/9054521921.jpg

◎新設定資料我都先以預設值未更動,只有前三欄等會再來填。

attachments/201601/1146468364.jpg attachments/201601/3006537193.jpg

◎認識Visca網站,申請一個帳號

attachments/201601/0763366126.jpg attachments/201601/4273907755.jpg

attachments/201601/1587462623.jpg attachments/201601/5311658260.jpg

◎在『資料設定』→『API帳戶管理』就會看到一組API接口、帳號與密碼資料,將它們填回剛才Moodle的Logstore xAPI設定即可。

attachments/201601/9062963114.jpg attachments/201601/8258762659.jpg

◎綜合儀表板~假以時日,就可以在此看到學習分析的儀表板呈現喔!

 attachments/201601/4493344412.jpg

       如此這般,再開始期盼學習大數據分析新境界!
標籤: moodle xAPI

      想了六年、多次提案,終於這回自己親自認真玩,玩真的 。在2009-10-10提出『以Moodlesphere架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2014-01-09『小資男獻曝~利用Moodle建構教學專業輔導圈! 』,加上自己當年博士班申請論文計畫『多元e智慧學習圈 』之後,今年新北市105年行動學習學校,我就以Moodle來建置『新北行動學堂』,期能為專案推動、知識管理與社群交流、混成學習的多目標達陣。

 attachments/201601/4244821568.jpg

 attachments/201601/2241137054.jpg

      利用Moodle課程包與開課,建立教育局、學校、教師團隊(與學生)的連結,把原來Moodle的『老師、學生互動關係與課程內容、活動』使用邏輯,轉想為『專案文件、研習教材與實作、對談紀錄、歷程省思與產出積累』,就可以暢通無礙了!

◎帳號登入

      這次『新北行動學堂』,特別感謝樹林國小保太老師協助建置Open ID,市內師生只需要利用校務行政帳號,即可成為『新北行動學堂』成員。另外對於輔導教授或相關合作夥伴,我準備以他們自有的email帳號,在moodle裡新建帳號即可。

attachments/201601/6307412850.jpg attachments/201601/3280361947.jpg

◎開設分類與課程

      目前我先開『行動學習專案』課程分類,將來可能再依地區、領域、或教學需要另外開設。課程部份也是,先開設『105行動學習專案中心』課程,以及『專案學校xx』課程。『專案中心』主要由教育局資教股專案同仁擔任教師,學校成員擔任學生,提供專案計畫文件、公告、研習聯繫等資訊。並且整合Google日曆,將來可以彙整各校辦理活動的同軸多軌行事。除了利用Moodle的資訊頁面呈現,主要利用討論區開設~在各主題討論區張貼、回應,還可以提供連結與檔案上傳等。

 attachments/201601/3990438604.jpg

      而在討論區的設計中,還可以利用『隱藏』功能,讓只有此課程的教師可見、學生無法點選~作為內部文件整理之用。非專案成員的新北老師可以參加,尤其相關研習資訊的交流,甚至也讓『參觀者帳號』可以瀏覽,例如外縣市夥伴或產學朋友們。

attachments/201601/1672135658.jpg attachments/201601/3123864140.jpg

◎指派開設教師與課程包備份、還原應用

      『專案學校x』課程,就是配合今年36所行動學習學校,有些也是教育部行動學習成員,所以,是教我以,是教育針對各校參專案的需求,先建立通用課程,再備份、還原多次課程包後,修改成各校名稱,作為該校的專案運作網站~可以針對校內為主的訊息發布、文件收納、成果匯集。我會將參與學校的主要成員先指派為該校的開課教師,之後他們就可以自行運作了。同時,各校考量哪些資訊想公開、是否開放他校教師可旁觀,這些都很彈性。當然,若有興趣以Moodle作為教學平台運用,在自校或教育局的Moodle開設課程,都樂觀其成。

      每個參與專案者都是校內同事,若專案目標中可以藉由Moodle支持教學的部份,就更加方便了~使用相同的平台與行動邏輯,最為省事高效!當然, 課程包的設計可以經由承辦單位與參與夥伴同討論,兼顧專業對話、歷程紀錄、行事公告等各種功能,並預想著經過一年後(請想像那種甘特圖是有提醒功能的樣 子…)直接匯聚成果的樣貌。

      輔導教授群也是,在專案中心、各校課程裡扮演多重角色,也考慮建立輔導教授群專區,可讓教授們有獨立聯繫與交流的區塊。

      如果,友縣市夥伴(如宜蘭縣、新竹縣Moodle也多活用)或者教育部師長想一起玩,也很方便擴散交流喔!以下再把當年想通的『時間同軸多軌』預期效益整理呈現,野人獻曝啦!當然,期待在專案啟動會議報告後,能得到更多學校師長們的建議、參與,共襄盛舉,一定很精彩!

*學校、老師   

      在學校中,參與社群的老師,原來就有著一定的教學課務,加上這次專案的資源與團隊機會,不只為自己,更為伙伴們、學校,帶來更多專業成長的契機,不僅提升教學成效,也可促使校本知識管理氛圍的形塑。

      從專案參與的每個老師角度出發;每個禮拜一、二十節課,怎樣更有效率地進行專業成長、精進教學呢?不外乎建立起一個自然運行的架構!將教學規劃與執行、專案學習研討與對話、產出成果等,都依每次的當下運作而簡易上網設定、填寫,也為自己的教學歷程做了最佳紀錄。

      理想中,專案成果的樣貌,是在這樣的積累之下自然凝聚而成的。到時將Moodle課程包匯出,可以分層級與資料隱密性有不同的考量,只要行政端設定的架構讓大家依時填寫、匯出繳交,在行政端也自然有了所有社群團隊成果匯集呢!

*部、縣行政端

      從申請、審查、核准、專案啟動.....,有一年多的時間,幾乎是『全國各校社群同時間軸運作!』有許多公告周知事宜、臨時宣導與調整方案,必須統一讓各參與者知曉、回報。尤其,審查階段的計畫,也可能因審查中給予建議加以調整、媒合類似屬性的校際社群又可以藉機合作﹝例如地區、主題策略聯盟或是合辦研習共享思源等) 拉出一種『不特定網絡』的社群關係。

      由於學校申請的核可權限在各縣市教育局處,因此,在縣端可以掌握各校現有的運作社群方案,若有足夠的人力與支持架構,當可以善用槓桿機會,在專案執行過程中,協助各校社群間互通有無與資源分製共享(或者讓參與專案的校長、主任們也多一份聯繫網絡)。

      同時,趁這樣的專案進行階段,設計出計點、時數核給的機制,也可以促使本次未參與專案的老師們觀摩或加入各社群討論的機會,如此凝聚起來的教師專業對話,一定更豐盛熱鬧!     

      這樣,真能期待將專案的初衷無縫與綿密地傳遞,更有著螺旋放送的擴散能量!
   
      這樣的設計,也為行政夥伴帶來槓桿效益:所有社群的運作歷程,彼此都可以交互觀摩,善用大家之間的競合力道,可免去盯進度的聯繫和尷尬。如果可以的話,還期盼行政端也能規劃相關的cipp評鑑設計,也許邀請研究夥伴或與大學合作都可以。在這樣的系統中,許多待研究的資訊非常豐富呢!

標籤: moodle
      對於每位教師專業成長的機會,若能利用翻轉與混成的設計,將更有機會做到適切、即時、專屬為我(just enough,just in time,just for me)的境界。

      上面這段摘錄來自『How eLearning & Related Trends Are Impact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也正值期末式,我與學校教務處合作設計提供校內老師進行寒假校本網路進修的實體說明活動,看著文章印證我們的執行規劃,小小自我感覺良好呢~

      我接觸網路進修,從利用K12Moodle ,再到這次試用1Know ,平台的操作與老師上手度大致ok,主要還是在說明『混成研習』的設計考量與執行細節,讓老師們利用1~2小時的實體研習認識平台、登錄帳號與選修課程(利用google表單)後,接著就在寒假中自我進修,等開學後再依據上網的學習紀錄、心得筆記或是實做成品的展現,由課發會核予相對應之研習時數。

      我先將昌福國小聰賢組長分享在YouTube的軟體系列教學影片整理於1Know中(課程代碼122C54 ),加上我自己以前演講的『裝個Google大腦! 』、『以Moodle實踐WebQuest 』等課程提供老師參考訂閱,同時開放老師可以自己設計一門OneKnow課程、選修自己喜歡研習的既有課程。關於研習時數部份,先估算影片長度時間後,加上實做探索與相關後製工作,個別軟體給予6~18小時的研習時數。

      許多實用軟體或各類平台操作,只要學會一次,就可以善用久久,希望能觸發老師們學以致用的動機。在簡報的介紹裡我提到這次研習的實際與期許有兩點:
1、訂閱、時間紀錄、筆記,這些做為研習時數核算的依據;    
2、心得、實做成果、教學應用,這些就是進一步從研習的收穫再實際應用到教學中。
     
      多年前的『臺北縣國民中小學「校本網路進修研習」實施計畫 』,現在有了新的詮釋與創新應用,我也讓502孩子們自己開課或選擇想上的課,學習時數可以開學後抵用喔! 開心,Fun寒假! 
 
 attachments/201401/7100490326.jpg
      
      

小資男獻曝~利用Moodle建構教學專業輔導圈!

      近日找到這份暑假參加新進輔導團員培訓時的發想,期待能利用Moodle建構教學專業輔導圈!因為我是國小資訊團男生,簡稱小資男。

*目標:
1、利用Moodle平台,貼合教學流程與輔導團業務推展、知識管理的總體架構,提昇團員混成教學力!
2、社群建立與經營、業務推動與專業擴散,在團內與團間,分區座談與到校訪視、教學演示,從點→線→面的全方位統合,持續發揮輔導團專業影響力。
 
*規劃:
    以三小時的課程規劃,讓團員與各團執秘能活用Moodle平台功能,建立各團業務、專案與教學資源分享的知識庫。
1、研習簡介:對應任務目標所需,展現平台功能實例。
2、上機實做:
     a、ezgoX光碟、USB與電腦版體驗,新北市機會(採購、新北教研moodle單一簽入)
     b、moodle平台管理、教師與學生端介紹、實做(大學墊與相關教學網站)
     c、課程建立、匯出與匯入
     d、校本應用,各研習可對應輔導團專業區塊,教學常軌可以流通,完整保留學習歷程紀錄,學生也可以開課,如社團。 
     e、交流應用與任務實例對應,例如:
    (1)各團成果與教學延伸,演示
    (2)團員增能與專業歷程檔案分享
    (3)教育部視導與縣市交流
    (4)全國國民中學教師有效教學線上研習入口網

 
*期許展望:
    a、作品分享與心得討論
    b、新北幅員廣闊的輔導能量聚焦
    c、貼合自身專業分享、教學經營的無縫接軌
    d、撰寫課程計畫與審查丑建立Moodle課程架構?
 
      下圖請參考『以Moodlesphere架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attachments/201401/9258145307.jpg
標籤: moo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