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以班級導師為例,可以怎麼玩IoT呢?

       先畫格本玩模擬想像 ,再細看試算表規劃,也回顧IoT智慧教室目標(運用物聯網的智慧教育規劃初探)。
※基礎分析
      結合智慧造境的想法,把班級座號、學號、學生證悠遊卡號,建立一個關聯Google 試算表,NFC貼紙每張的號碼也先讀過一次建檔,後續欄位可以結合人員,物品,地點或時間,當然,細一點還可以結合學習活動、知識點,此外,還有QRcode可以玩,呈現內容,觸發活動,個人化支持…,可以邊做邊玩想來迭代推進。
      QRcode可以自由生成,使用者自己看讀,也能結合物聯網串連,自學看跟全班控播看都可以。
      我想到的自由串玩:人在卡在,貼紙與讀卡機自由出沒,由老師設計主導,QR Code自由發揮,做,貼,使用,讀取端可以利用電腦視訊鏡頭,手機、平板,WebAI車。
資料積累
      在試算表方面,除了建立班級座號、卡號跟對應貼紙號碼之外,可以考慮這些數字是針對人,針對活動、也可以是一號一卡,也能可以多用途設計(如不同頻道與訊息,在觸發當下一魚多吃)。在試算表的紀錄應用上,譬如簽到退時間,作業繳交與否,還有輸入成績,可以輸入班級座號,就輸入成績到每個學生對應的欄位、全班的表格,或者是個人的表格分頁,班級座號的成績甚至可以成為個人試算表的分頁名稱,或者把班級座號、卡號來當作物聯網頻道、訊息的方式來發送。當然,同樣的概念在QRcode 也通,甚至組合混搭更好!

※教學經營
      在班上環境的活動運用,教室或校園裡有座位、書本、平板,教具與學具,海報與佈置。活動的部分,能夠留下個人、小組跟全班的歷程資訊,作答的紀錄。
在Google簡報跟YouTube影片,利用之前的程式,可以自看與控播,可以寫筆記、試題作答,也可以交由孩子們自己設計創新應用,值得期待!
還有還有,這樣的班級…以後我還可以遠距亂入一起玩呢,呵呵!

attachments/202310/8776956815.jpg attachments/202310/3879166547.jpg


      今天起到周末,要來完成(玩呈)「造智慧境玩ePBL」!(細看試算表規劃)

一筆資料就是一個活動。

從編號開始,編號可以是文字、QR Code、NFC,物聯網的訊息甚至頻道。
有名稱,功能說明,這個活動要做什麼。有超連結:包括程式碼、播放網頁(教師與學生雙版)、萬用遙控器、解釋的圖文影音。
YouTube影片,超連結、時間,可以多段標註,夠有TTS文字說明語音。有提問,這是老師事先準備好,或即時輸入鍵檔皆可。
資料寫入,主要有學生的個人登錄,看影片寫筆記,以及答題結果、作答時間跟作答正確與否的檢核,希望可以應用亂數出題,還能將全套題庫答完。
Google 簡報,是超連結、頁數,各頁的多媒體組合元件也可以是超連結,甚至是頁數樹之間轉換。
當然還包括學習者切換看各頁的時間,和老師指定頁面的設計,針對內容是什麼以及作答的回應又是哪些,都能依需設計,如實紀錄。
還希望這個總表的大數據,還能再利用,老師可以在運算後再介入,達到自動、互動、控動與智能支持的機會。讓一節課的全貌,都能在師生互動中,將真實發生的事物歷程加以記錄與建成數據、再利用。

標籤: XR QRCode NFC 360 AR VR IoT

硬體設備串聯創造力!

      我喜歡賈伯斯這簡單一句:「創造力就是將事物連接在一 起。」(Creativity is just connecting things)。看了Eduaide 網站超級開心之餘,想著硬體的創意組合,更能好好設計與發揮應用。我藉由硬體設備的串聯,想發展一個流程架構,目標是能應用在多方面:XR直播,Youtuber表現,或者錄製短片來進行隨選學習。只要有了意圖點子,就加以貫徹執行,希望借助AV(Audio & Visual)屢優,對人腦加以操控、促成學習行為。

attachments/202310/8276507833.jpg attachments/202310/5247279248.jpg


      從教學現場智慧造境,主導、主體、主場的教學管評系統來看,進行直播、預錄與混合使用皆可。無論是現場單純綠幕攝影棚,或者巧妙組合於各種教室中,連結大屏跟平板還有頭盔,都能既開展錄播也能收看體驗,還能促進多元互動。每個元件自有相對定位和優勢,我再陸續來寫,先整理小紙片~這組卡片(由左至右橫向1-3、4-6、7-9),是從一個好奇的問題開始:
1、從螢幕所展示出來,讓學生看到的,這個是算AR、VR還是MR呢?
我自己的見解:無論哪一種,對當事人而言,眼見為憑而啟思促行,都是「真的」。
將螢幕呈現的內容大致分為三款:有人、物,境的動靜態展現,是屬於實體類的,就是在遠方、非當下,不管呈現時是同步或非同步,主要關鍵是他們不在我們身處教室的現場。
第二種是屬於虛構的,從動畫到虛擬世界,第三種,則是混成,把人、物、多媒體合成到虛擬環境中,或是實境展現裡加入虛擬物件。
2、我進一步想:有沒有機會藉著AR跟MR,在現場成為另外一種混合實境體驗或再直播呢?能與學生所在現場的人、物、境,進行實體跟螢幕裡的內容真實互動。或者藉由人的引導交流(主播端統一,或是收播端各自皆可),創造收視者獨一無二的真實體驗時光?
3、想像中,VR三個之、支、織直播,是用一個遊戲方式(GAME~Goal Assure Motivation Effective)讓我們確保提升動機,此外,GRASPS,是提供有關拍攝者對於任務的設計跟表現,重點對於如何引導我們的TA(目標觀眾),在他們當下的時間中,聲音與畫面的接收裡,每個人自己的工作記憶跟執行功能怎麼更好地統合運作呢?
4、我加上Io3T裡物、務、悟的訊息輸入、處理、輸出,以及訊息的可視化,甚至是其實看不見訊息,但是我們可以藉此促成某些事悟發生作用,重要的還需要考量:當事人是否具備相當的素養來感知體驗並進一步操弄互動,還能開創善用發展。如此,也是主導者跟主場經營的規劃參考,願意再投入開發。
5、從輸出端來看,包含主題目標跟媒體形式,到接收端,能夠讓實體的、數位的混合在一起,在他們的現地可以收集跟交織的訊息有哪些,以及在兩端,又能夠利用多頻軌交織來輸入、輸出交互控制嗎?所以,從資源、工具、平台、腳本跟實戰過程中迭代演進,都能持續改進,愈來愈好。
6、我想,主講端能夠端什麼出來,以及主講者表現,應該要考量最適合組合,為各個接收端的主體能動性以及感動(四種)著力才是,並期能交互提供最大支持。
7、主講者直播示範,可能搭配鏡頭在場景中移動解說,或是在虛擬世界裡運鏡轉動示範。接下來可以提供遠端現場師生,在看完示範之後,也有自主進行探究的機會。只需提供超連結、以COSPACES為例,還能進行後續程式設計改進迭代、以及共同交流彙整,也就是可以再造境,而且創造更高的價值。
8、我介紹像merge cube,或者是六面體的多元內容機會,本來我利用文字、youtube以及超連結,包括簡報、Notion、Padlet,現在也想用COSPACES。考量的附加效益是:我講完了,還能提供老師帶學生體驗、示範使用,我也規劃老師頁跟學生頁場景,包括提供可以remix、寫程式,促成網路活動的交流。
9、利用COSPACES來當派送任務的活動發起,首先,可以重新編輯,期二,加上聲音的引導,還有360運鏡,也可以設計使用者在各地混合實境,讓學生表現跟拍攝之後再匯集成果。這樣可以想成:VFT的機會,相對而言,都是每一個彼此的現場,可加入虛擬實境體驗不是嗎?所以,借助網路活動Harris、WebQuest 的模板框架,我再來試試。

attachments/202310/1226447855.jpg attachments/202310/0707252088.jpg

標籤: XR QRCode NFC 360 AR VR IoT

Let's QRCoding!(一)QRCode產生器

      寫了七張草稿,想好好架構一個以「QRCode+IoT」為基礎的教學應用。我會分段一塊塊來寫,今天介紹一個以Google試算表為模板的QRCode產生器「QR Code Auto Generator Template 」:

attachments/202209/7557544388.jpg attachments/202209/5873917753.jpg

      將連結另存副本後,在A欄位輸入想生成QRCode的內容,如網址、數字、文字等,即可獲得該內容的QRCode圖於C欄,而B欄(或其他欄位)可用於寫 註解說明。

      我發現它無法將QRCode圖另存新檔,但可以存成PDF,再另外截圖存檔,檔名可對應試算表列號,以供未來運用。

attachments/202209/6291956484.jpg attachments/202209/3275297269.jpg

   

      再把以前買的書,想設計的資訊推車,通通QR Coding起來!

attachments/202209/2289571346.jpg attachments/202209/3210229629.jpg

標籤: QRCode IoT

QR、AR、MR介紹

      整理「在Meta元宇宙遇見MAKAR,創造屬於你的AR/VR實境體驗! 」:QR、AR、MR介紹(前14分鐘)。

      一開始我對於AR、VR、MR的學習跟探索,其實是從我們有了行動載具之後,感覺是你拿在手上的手機或者是平板的螢幕,可是這時候,你的視線跟視野卻相對被侷限在這個小螢幕當中。
如果說有可能,這些能夠跟我們們的現實生活環境結合,甚至學生課本上的圖片,我能不能從螢幕上去增加一些補充資訊?這就是我從探索擴增實境AR的開始。慢慢的後來又陸續發展出無論是VR或者MR,甚至現在所提的元宇宙,我覺得我還是希望從我們的原來生活周遭,慢慢地接觸這些行動載具甚至不同的穿戴跟頭盔裝置之後,還是一樣,為了原來真實生活,希望可以更充實豐富,而且,我也更貪心地期待他們能增加一些不同的學習體驗。
      大家最近從疫情以來的實名制都有印象,就是看到一個黑色小方塊,裡面有很多點點,這個QR Code,我們叫做Quick response,快速反應。

      我提到QRCode與AR的差別,AR就是Augmented Reality,是在真實環境中有擴增東西的一個表現。我把QR Code拿來跟AR比較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遠遠的看到一個QR Code,我們知道就是得拿手機、行動載具出來掃描,接著會跟我產生簡單的互動。可是呢,如果今天是一張照片或者是一個海報、學生課本圖、甚至孩子自己畫的。如果我們經由工具編輯、製作之後,原來這一張紙或者是圖案,原本就傳遞了一個訊息,可是你沒有感覺他有任何的科技味道。
      當然,製作者或者我們設計給體驗者知道說,我拿著適當的載具跟App來掃描這張圖,會冒出另外新的資訊,甚至可以進一步的互動。我就覺得他可以從我們習慣看到QR Code,藉民俗說法來比喻,QRcode就是鬼畫符,因為我們人的眼睛看不懂,可是給機器鏡頭讀。
      擴增實境,明明眼前有一個訊息,螢幕上又跳出另外的訊息。所以我們就把這個叫做陰陽眼。某種程度都是對於我們視覺感官,甚至進一步到聽覺、甚至味覺、皮膚體感,都多多少少增加了讓我們原來在一個實境中所受現場、現地的限制之外,去增加的不同感覺。但重點還是當事人的大腦,自己真的感覺到好像發生了這些新的體驗。
地點感知式AR:
      大概如果我們生活中前一陣子很流行的就是Pokemon,寶可夢,大家在路上抓寶,大家如果有印像有一位阿伯他騎著腳踏車,前面就是一排好多台手機,這是一個用地點感知的方式的擴增實境,是我走到某個地區,能夠出現一些特殊的怪獸。
AR、MR:
      米菲MAKAR做出來的作品,其實還是一般我們所稱的擴增實境,本來需要有辨識的圖卡或者方塊,所有觸發展現的訊息跟表現就是靠著這圖片跟方塊。但慢慢的AR可以不用靠這些圖片跟方塊,直接我們找個平面來做投放,例如桌面或者是地面,就可以出現有在台灣的森林裡面有特殊的台灣動物,或者是池塘裡面的河流水域的魚,些是我們其實是在一個現場,假裝佈置了這個場域。
我們還是在真實的空間中走動,但可以彷彿走到模型裡面,走到模型的另外一邊再回頭看,就會看到剛才可能是動物或者是一棵樹的背面。

      像以前我曾經教過學生就是我放了一個巴黎鐵塔,在巴黎鐵塔的另外一邊放了一把小金鑰,好像是學生要去尋寶的樣子。學生玩這個作品的時候,就一定要走到巴黎鐵塔後面,才會看到我放置的小寶物。
      我們曾經剛才提到說當你有了行動載具跟平板以後,那我們其實就是會增加了一個螢幕。這個螢幕我們能夠傳遞的訊息其實是非常的多元。擴增實境就是從原來螢幕可以提供訊息的功能之外,我們去結合現場環境,所以能夠擴增,這件事情一定是擴增在數位訊息的螢幕載具。
      最早的一開始,擴增實境靠這兩種方式來決定他要擴增給你什麼,一個就是location  bases AR,我是在什麼地方才會看到什麼東西。這個做法,這個目前的工具在我們使用上相對沒有那麼方便,可是大家最有經驗的應該就是剛才說的抓寶,我們要到某個地方才會有什麼怪獸出現。
      慢慢的那就是我們比較用常用到的擴增實境,或者教學上我們可以自己自由創作的就是以image bases AR,就是靠這一個圖案,這個圖案可能是現成的照片、或者真實的風景場域,我站在窗戶邊對著外面的風景,那個風景大概的圖形是固定的,我就可以把這個內容去疊加。
      例如看遠方的山,我想知道那座山的名字,我就加一個標記標籤,寫那個是什麼山。目前也有這樣的APP可以讓你看得到真實的山名。
      剛剛老師有提到說有些比較專業的機械維修,他們可能邀請專家來指導的部分其實是很關鍵的一個部位,可是甚至可能只需要一些時間,可是我要把這個專家請來的成本,卻是非常高。
我們能就是利用鏡頭拍到一個訊息之後,我們可以從遠距或者是現場去疊加一些我們需要當事人要學會的專業技術,可以疊加文字也可以追加聲音、3D模型,讓你去看到這些事物的變化,我們都是先以擴增實境台AR來添加描述。
      本來從地點感知或者圖片感知的擴增實境,慢慢也發展出說都不用感知了,我們只要找平面空間來投放,就能夠把我們剛才想呈現的訊息放出來,在這時候,就會出現您剛才說的mix 混合實境。但是基本上,我從這樣子不管是看一些文獻或者是看到人家的說明中,大家還是把這個MR,還是歸類在AR的現場,因為我們畢竟還是在此時此地的現場,出現剛才的補充資訊。

標籤: AR MQ QRCode

機器人教學應用情境原型

利用一個教學普遍的現場來介紹機器人的角色,可以整合的情境。
以教室來說,會有個公共的展示區,大部分由老師操控,全部的現場的學員可以看得到。老師本身手邊也有電腦跟手機,老師的桌前可能是教具、課本,或者是相關實驗器材。
機器人在旁邊。這時候,讓機器人是當一個我們編程的工具,就是學生學習機器人的操作。再來是藉著機器人做物聯網的連動,當然,機器人本身就是像在這裡看到的位置,我是定位為老師的助教,所以它就是一個有聲光動辨情智表現機會的夥伴。
再來到學生這邊。假設從幼兒開始,可能就是玩具、眼前的地圖或者是老師在講故事的時候,他們參與。可能眼前有一些紙卡,或者是圖片,也有一些物品,這些實體的東西,有機會把它數位化,所以利用QRCode,或者是NFC,或者是一些簡單編號,能夠由老師輸入代號之後促成數位連動。
      當然,如果大一點的孩子,可能他們有手機、筆電,或者在電腦教室裡面的編程操作。
      同樣的情境,可能到了家裡、社教館所:博物館跟圖書館,包括遠端的師生。這時候,機器人在這些學員面前,可能是一人一台、一組一台或者是全班只有老師這台,就是擔任助教跟學伴的角色。

      老師本身,我們可以善用語音的互動,不管是對人或者是對機器人,但是因為還有一個大螢幕的展現,加上師生都有小屏,所以其實一個實虛整合的整體思考跟歷程規劃很有發展空間。
      我們也能夠利用Google來建立資料庫運用,或者是機器人的管理系統,把整個全貌勾勒清楚,不論是從老師或者學員來操控機器人,讓這個機器人可以自動,或者是跟人互動,或者由我們來現場或者遠端的遙控。而此同時也跟週邊的媒體、物體、環境,做學習任務,跟學習領悟的連動。

      寫畫說錄(YouTube解說)成文。我對AI機器人的教育想望

attachments/202109/5908710512.jpgattachments/202109/0006773133.jpg  

用iPad玩AR起手式!

      繼「讓我們QR再一起! 」、「 校本規劃AR、VR探索學習實務」,我也用Coggle心智圖描繪「玩虛實,真行動」~AR、VR與全球學習工具。這次針對iPad,我再整理一些AR Apps。

      在教學情境與學習媒體上,QRCode具備明確提示,你也知道要使用QRCode Reader來讀取,進行實虛整合聯繫。
      相對地,AR(擴增實境)雖能將眼前環境擴增出疊加的資訊與互動,且能進行精準定位呈現,但仍須要讓使用者「知道哪裡可能擴增?」,需要拍什麼才會觸發AR呢?據此,一方面可以直接告知提醒,二來也可以利用探索、解謎方式以獲取AR觸發線索,可結合桌遊或密室逃脫,增添學習互動與樂趣。當然,能善用QRCode與AR組合成主題學習更好!

      QRCode符號外型都像似,只需一個QRCode Reader App。而AR,則必須配合各開發者或工具平台,「每一種AR,各自App!」是使用上小有挑戰之處。

      以下我整理自己常用的分享(連結即為在大學塾介紹過),加上幾個AR App只有在iOS上才有來簡單介紹:

附上現有圖紙,也可以自己所定物件疊夾、塗色表現:
AR Flshcards新玩法!

attachments/202006/3287105325.jpg attachments/202006/1953155997.jpg


Quiver Quiver Masks

attachments/202006/9444481703.jpg attachments/202006/3418868239.jpg

MergeCube資源整理

attachments/202006/7338604550.jpg attachments/202006/8171476835.jpg

可自製AR作品,增添多種互動:
RAVVAR實作講義分享 昆蟲3D模型秀

attachments/202006/6462997561.jpg attachments/202006/8804133201.jpg

   

Reality Composer

COSPACES 則是AR、VR都能玩(MergeCube應用)

attachments/202006/1402385903.jpg attachments/202006/7320347936.jpg

無需任何觸發物,只要找的平面就可以讓AR的3D文字或物件與現場結合呈現:
AR Text - Video & Photo editor

※AR CAM 4D+(影片),官網 還有有多個App產品

JigSpace平面與構圖巧思

attachments/202006/3489260391.jpg attachments/202006/9060390150.jpg


JigWorkspace元件素材庫

attachments/202006/5500946493.jpg attachments/202006/7557219917.jpg

標籤: AR iPad VR QRCode

讓我們QR再一起!

      13年前QRCode初體驗後,你可以再看快一點嗎?

      QR是英文「Quick Response」的縮寫,即快速反應的意思,13年來,我們看QR Codes應該習以為常了,繼而AR、VR、IoT(含NFC),加上以平板、AI機器人當載體的整合運用。都是我現在想玩近端情境學習規劃的技術,今天再從QR Code出發。QR,這次想以「Qualified Reality(優質實境)」展現。

      主要是前幾天在「紙上談兵:從iPad到SRL」中有一本「What is a Learning Technologist? 」,我也自許當個學習科技家,不經意發現,原來我早買過作者David Hopkins 的「QR Codes in Education」呢!趁這幾天重溫與整理。

attachments/202006/7175992583.jpg attachments/202006/7400275981.jpg


      他說「I first came across a QR Code in 2008 on the side of a Pepsi Cola bottle.」這樣說來,我還更早呢!(2007-06-09 )

      以下整理書中關鍵提醒與應用點子,作為我想應用於博物館、圖書館與學校裡近端情境學習規劃 發想參考:

      實虛整合聯繫:節省時間、節省紙張,並鼓勵學生超越傳統的“紙本”與“數位”媒體進行思考。

      大家一起掃QR碼(大屏顯示,或者隨身紙本、展示牆面),可以快速全體一起到達同一個數位境地,然而,若是有時限性、少量,有時替代地打入數字代碼也可以,例如「輸入數字代碼或NFC感應,開啟新分頁連結」,澳門科學館現場,數字應用(專用APP) ,也是QRCode與號碼並陳。

      作者提到單獨使用QR碼,可以防止無行動載具用戶查看作品或資源,當然,也可以透過登入帳秘方式把關。

      QR碼是一種將資訊從一端傳遞到另一端的好方法:從老師到學生,從學生到學生,甚至從學生到老師。也可用來與父母、長官、社區民眾互動。

      QR碼從純文字到提供網址連結,可以涵蓋網頁、影音與動表單等,針對當下想觸發的補充資料與互動結合設計。眼前所見的事物,受限於訊息量提供,或者不想一次全呈現,就可以利用QR碼或者AR疊加資訊(還可以精準定位、互動推進)。例如作品展示,可以再現歷程影音記錄、相關補充資料、參觀者給予回饋、票選活動等。
 
      運動器材、活動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各種運動技能,從而為印刷資源增加了額外的教育價值,這在明年的奧運與新北舉辦的全國運,我想多加運用,再玩一次「運動我的多元e智慧」。


      校園或社區探索地圖、主題課程地圖。簡圖式展現裡有各個QR碼,好似進入第二、三層一樣地展現,補充、延伸學習,讓學生獲得更多資訊與延伸理解。        

      學生歷程檔案,可以有目的地蒐集、展示學生的品與歷程(包含參與筆記、數位文件、影音創作)。孩子們也能在意地用心投入,學習各式數位工具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於過程中留下運用技能的證據。
      認識詞彙與心智圖像,孩子們可以分組闖關,項想組的專家額作班,每個人賦有一定的任務,彼此同儕教與學,也可做為合作闖關、密室逃脫解答KEY之用。

      圖書館、科學探索、博物館與藝術展、音樂會,讓孩子參與演出、發表報告、策展規劃等活動,如何結合QR碼的應用,都是很好的PBL活動發想設計喔!

標籤: QRCode

      感謝中園國小協助辦理『新北市102年度綠色能源應用推廣種子教師培訓』研習(計畫 ),在大家微笑與手提大包小包的滿載收穫裡結束,尤其賴校長與四處室都有主任、組長一起協助,熱情比豔陽還熱呢!

      本次研習目的:
一、藉由實做與課程設計,提升教師能源相關活動教學設計能力。
二、藉由研習活動建立社群,提供能源教學活動設計經驗交流管道。
三、分享承辦能源應用教學經驗,結合能源的觀念與實際操作的能力。

      中園國小團隊投入新力,多年來的規劃、行動與永續經營,從雨水回收、太陽光電、人工溪流溼地、能源教育等環境教育主題,也藉由雲端教學的載具、平台將教學、學習、校園活動加以整合串連。從行動載具校園趴趴go的QRCode探索,到結合現場與網站上的闖關任務,結合環境教育、科學教育的學習任務,都能藉由ICT應用來集結學習成果並加以呈現。這些都可以從學校首頁左側『校園永續』 區塊裡看到許多資源與成果喔!

attachments/201307/0519050016.jpg attachments/201307/4552717553.jpg

      余主任與梁主任更是傾囊相授,從『校園節能經驗談』、『生活省電DIY介紹』,再到『認識綠色能源』、『多元能源教具箱之開發』以及『數位科技與能源教育之結合體驗』,一方面後設分析地分享對於研習學員的『課程設計考量』,更流暢地轉進到學校本位課程與能源、環教議題的課程設計、教案製作與分享。讓大家利用行動載具邊實做、探索,也集結各自的實做產品與探索歷程到雲端。這樣可以看到不同案例,將來在各校推廣時也有再利用與參考的價值。而梁主任精心設計與選用的八項能源教具,也整合多元教學活動實例、學生成果展現,相信大家在微笑道別時,腦裡也裝填滿載可實踐的教學點子吧!

attachments/201307/4982558368.jpg attachments/201307/1780396064.jpg
attachments/201307/1085057686.jpg attachments/201307/7699694706.jpg

      一直想來朝聖的『中園國小能源教室』(相簿),原來已經從一間變成兩間了。光是站在這樣的環境裡,就讓人湧現源源不絕的想法,讓老師們感受『投入,我也能做到!』的自我期許動力(因為並費專案一次投資建制,而協辦活動、參與專案的點滴積累而成)。 雖說上個假日在高雄科工館幾個角落裡看到能源活動與展示時,已感到豐富可觀(相簿123 ),但在這裡卻是另有大器和感動!

      想起去年規劃的專案裡,有學校『能源教室』建置的規劃與實務,也有能源教學巡迴服務的構想:買足可供一個班級人人一套的能源學習模組,讓輔導團夥伴、環教中心志工、能源種子教師們進行推廣,也讓市內各校可登記借用。不過~不好意思,只先有了小小雛型,但在這次中園的學習中,也感謝將接手我業務的黃主任,在金山金美、三峽中園兩端奔波,這兩天的發想對話,也激發許多令人期待的新年度新氣象呢!


標籤: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