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初三K書~回顧開腦術、藉腦書展望!

      大三那年的大年初三,我第一次將老鼠的腦打開,想研究在下視丘裡頭的抑食中樞,先電燒將它破壞後,再觀察老鼠的進食狀況。(後續過程略談...)

      當時,我有這樣的困惑:我們何時或者可能(?)對於人腦做這樣的操弄.....。後來,我投入視聽教育、科學教育的探索,直到現在資訊融入教學的涉獵,其實都仍保有對大腦的奧秘和不可侵入性的謹慎,來看現在自己的教學作為 ~我的教學與大腦相容嗎?

      近三十年來,伴隨科技進展,對於大腦的研究和瞭解也突飛猛進。對於神經科學的研究,總有種「一窺究竟」的崇敬和期待~能夠多了解大腦運作機制,是否也能對於學習的支持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法?我手邊關於大腦與教學、學習的書,真可以成立專區了,呵呵!最近看這幾本:

 attachments/201701/6128280052.jpg


      但實際上(或者請大家放心),我深知絕不會有「一蹴可及」的教學處方(就像打一針、吃顆藥、照射一下,就學會了、聰明了等等),當前的研究,除了有賴好的工具出現,可能從學習片段進行,容易以「去整體化、去脈絡化」的分析方式解讀,並只有短暫的操弄與觀察改變情形,甚或以特例、障礙的角度來出發。有人稱「教育神經學」,也有「神經教育學」的說法,我想這是想跨界領域結合的過程中一定存在的多元視角與討論空間,仍需在教育與學習現場的老師、多領域研 究者,還有教育政策規劃成員,多方交集、持續激盪與對話。

      直至目前,無論從制式傳統到科技豐富的環境中,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仍是以外塑方式來對於大腦或者對學習歷程,以一種「預想因果關係」、「可操弄模式」在進行著。同時,對於「是否學習成功?」的學習分析研究,從認知神經科學的層面來看,也仍處於起步的探索階段。

      我還是期許自己以盡可能合宜的方式,規劃學習活動、營造學習情境,來最佳化地支持每個孩子獨特的學習時光!同時,維持思辨、鉅視與微觀在每個教學實踐行動中,細心的區別、剖析,然後再決定教學鋪陳與經營策略。

      對於神經科學研究和教育現場結合,我仍保持樂觀與期待,有關大腦與學習的書,再多都不惱人。
 

attachments/201701/5881987400.jpg attachments/201701/9473178892.jpg

attachments/201701/6628446442.jpg attachments/201701/6374682571.jpg

標籤: 大腦

眼見為憑玩腦波

      我對於眼動儀、腦波儀在學習與研究的應用方面保有一定的興趣。一來對於他們的研究如何解釋大腦的運作與學習效益感到好奇,二來,對於設備高價位與『大班式教學』情境中可能派上用場的時機,我也覺得還需要一些時間,同時,我相信這類非侵入式的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產品,慢慢終會平價普及。今天下午資訊輔導團月會,我們討論與體驗了現今已上市產品的腦波『設備→訓練→課程』服務,腦波教室網站有詳細的介紹、案例與專家研究資料,在此我先整理自己的筆記與想法。

      首先,我喜歡這種引導孩子們能自我覺察( self awareness) 的教育目的,藉由讓孩子從穿戴設備感知訊號的視覺化呈現,試著察覺自己、改變自己(可視化的生物回饋或神經回饋),最後完成訓練。此外,對於硬體設備的效能、數據的解釋力,我也抱著嚴肅的考究:在講師的簡報裡提到,相較於EEG(腦電波儀)設備的精確性,已達96%的準確性,加上各種數據的展示圖表以及解說,我想這樣的設備在不久的將來,應該有機會進到公立教學現場(已有某些學校輔導室、資優班導入個案或班級應用)。

attachments/201503/8436013509.jpg attachments/201503/0122827361.jpg

      幾年前初次看到Neurosky 公司的貓耳朵 ,只覺得新奇好玩。但今天,我們資輔團員們親身體驗,像謝東森學長以豐富表情玩『親子學習燈』,可以用腦波來控制可愛小球在彩虹色區裡變換色彩,感謝學長賣力演出喔!

attachments/201503/0549785199.jpg

      我自己也戴上『Brainwave Cloud Classroom-HE Kit 60Hz』腦波儀來親自體驗,看著螢幕呈現的波狀變化,邊聽著講師解說,我也『刻意』改變念頭、身體姿勢,都能見到明顯的立即變化。這回,不能再只是感到新奇好玩了,比較會想嚴肅認真地思考:這個在教學、研究方面,可以(或應該)怎麼玩、相關的課程規劃與親師生探討可以如何進行?以下是我的側錄影片:我頭戴設備後,利用藍牙傳輸資料,由電腦軟體所呈現的動態圖資。影片

      這些產品還結合雲端平台,從老師管理介面可以看到學生的紀錄,當場我也提到,這些與目前正夯的穿戴式裝置紀錄心跳與睡眠時間,將來也都會考慮到個資議題。有關教學與研究設計的想法,我想再進一步探索與請教後另外好好整理。

attachments/201503/8001102701.jpg attachments/201503/7960562822.jpg

      呵呵,月初嘛,有點心動地想著~讓602有興趣的孩子來體驗與訓練,人人花不到400元,應該還划算呢!真的,小小心動而已,趕緊自我覺察先別衝動才是!

PS:1900篇,小紀念一下~

 attachments/201503/3392278379.png

標籤: 大腦

      早上在誠品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Google最熱門的自我成長課程!幫助你創造健康、快樂、成功的人生,在工作、生活上脫胎換骨! 』,映入眼簾第一組字眼是『搜尋、關鍵字、Google』,接著看作者:自許為『Google開心一哥』的陳一鳴~?嘿,竟與宜蘭縣網的一鳴老師同名同姓呢!

      由搜尋起家的Google公司,發展這樣一套『搜尋內心關鍵字』的課程,也頗巧妙呢!從作者與多位名人的合照、到研發這套課程過程中,與許多領域的專家學者請益,再到許多學員分享自身改變後的心得,我最喜歡達賴喇嘛給此書的評薦語:

      身而為人,我們都能有正面改變。Google工程師陳一鳴的書《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巧妙把古老的靜觀禪修與當代的EQ領域結合,告訴我們要避免某些結果,就必須先改變可能的成因。改變了心靈的習慣模式,你就能改變隨之而來的態度與情緒,找到和平與內在的快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達賴喇嘛

       EQ?對!就是十多年前開始討論的情緒智商,作者也是從丹尼爾.高曼的理論中領略出這樣的靜觀禪修,而且,開發課程、寫作成書的過程中,也都還與丹尼爾.高曼有密切的聯繫互動呢!

      至於靜觀禪修需要多久時間才有效呢?作者以自己的幼女和身為工程師的角色來現身說法:2分鐘已經是專注的限度了,只要持之以恆地練習,短時間也能有大功效!看工程師書寫的語言,邏輯清晰、簡單明瞭,加上對於許多定義的整理也很完整,作者還考量到怕大家讀來沉悶或教條感,還穿插一些幽默詞語和插畫,也頗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看看從各章內容所粹練出來的『關鍵字』:專注、平靜、無限、自我認知、駕馭、成就、同理心、善念,不正也是每個人的大腦運作與時刻可以向自己探索而掛心的念頭嗎?作者想藉著推廣『靜觀禪修』來搜尋內在自我,進而通往世界和平的理想,也與Google想藉由搜尋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理念不謀而合呢!加上今天新聞看到『Google 推出 Project Loon 計劃 -- 志於將互聯網帶給所有人』,以及美國的稜鏡事件(新聞 ),呵呵,和以前我想著Google應該由聯合國接管或合作經營、Google有機會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的想法也愈來愈近了呢!

      從『Mindfulness 中文網站 (正念/正念減壓) 』網站也找到與本書相關的影音資料可供參考喔!

標籤: google 大腦

試譯『大腦可能是天生的遊戲搖桿』

      原文『Nature's joystick may be the brain』,昨天先試提問 ,今天試譯請多指教喔!

      研究Google 眼鏡程式碼的工程師們發現一些隱藏的功能:人們不必說話就能與這樣的穿戴式電腦互動,點個頭可以開啟或關閉眼鏡,眨個眼就能利用眼鏡拍攝照片。
      然而,即使是這些姿勢動作或許不久後也用不上了,很快地,我們可能利用我們的心思,就能與智慧型手機和電腦互動。在幾年內,我們只要想到,就可以把家裡的燈打開,或者,不必把手機從口袋裡拿出來,就能發送電子郵件。更遠的未來,你的機器人助手會端著檸檬水出現在你身邊,只因為它知道你口渴了。
      在MIT Technology Review四月的報導中提到,三星公司新興科技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正在測試可以用大腦來控制的平板電腦~利用一個像滑雪帽般、鑲嵌了監測電極的頭套。
      這項科技,通常稱為腦機介面,設計來幫助癱瘓或是其他殘疾的人能與電腦互動或是控制機器手臂,都只要簡單地思考這些行動。很快地,這些科技也將成為消費性電子產品。
      有些初步的讀腦產品已經存在,讓人們玩簡單的遊戲或控制螢幕裡的滑鼠游標。
      加州的NeuroSky公司,最近發布一個藍牙耳機,可以監控腦波的細微變化,讓人們利用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玩一些專注式(concentration-based)的遊戲,例如殭屍追逐、射箭或是閃躲子彈,所有這些應用程式只需用你的頭腦當成搖桿。另一家Emotiv公司也有相關的耳機,能讀取結合著思考、情感和表情的腦波。這個設備可以用來玩類似俄羅斯方塊的遊戲或是藉著思考人們感受的情緒~像快樂、興奮,就能不必輸入關鍵字而能搜尋Flickr圖片。還有個產品Muse,輕巧的無線式頭帶,可以利用app來鍛鍊大腦,強制地讓你專注於螢幕,就像個頭腦健身房。
      汽車製造商也正探索這樣的科技,偵測人們開車打瞌睡時,就利用方向盤發出聲響來喚醒他們。
      「目前的大腦科技,就像試圖從一艘快艇上想聽到足球場裡的談話」John Donoghue~神經學家,布朗腦科學研究所的主任(in Providence, Rhode Island)這樣說「當前要真正明白大腦是怎麼回事,你需要利用手術植入傳感器陣列。」
      換句話說,現在想要讀取大腦,你仍需要在頭裡有塊晶片。
      去年,由Donoghue博士進行的“BrainGate”先驅專案,讓兩位全身癱瘓的患者能藉由電腦感應大腦活動進而控制機械手臂。一位已有15年無法使用手臂的女士,可以利用想像,控制機械手臂運動來讓自己喝飲料。
      不過,或許連裝晶片到頭裡都可能省去了。美國歐巴馬總統今年啟動了the Brain Activity Map專案,目標是建立一個完全的的大腦地圖。
      Miyoung Chun,,分子生物學家,Kavli基金會科學方案的副總裁,正參與這項專案。雖然她表示將需要10年才能完全描繪大腦,但商業公司在兩年內就能製造出新的腦機介面產品。
      「大腦活動地圖專案將提供硬體公司許多新的工具,這將改變我們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 Chun博士說。「這將徹底改變一切,從機器植入與神經修復,到電視遙控器將可能成為歷史產物~在可預見的未來,你只要想著就可以切換電視頻道。」
      也有人提出一些擔憂,在Muse網站~一個致力於說服消費者的園地提出,設備不能從人們的腦裡竊取(siphon虹吸?)想法。
      Donoghue 博士指出,即使讀腦科技勢必更加先進,仍然將有新的挑戰,那就是科學家們該如何判別人們是真的想要搜尋特定事物,或者只是不經意地想到某些話題?
      他說:「就像我在餐廳裡想著半熟的牛排,但並不意味著我就要把它當成晚餐。」

標籤: 大腦

大腦可能是天生的遊戲搖桿

      若說文章是作者的自問自答,那麼讀者可以從文章的鋪陳展現,反解提出原本作者的提問嗎?若是如此,若是稍加修改甚至延伸不同問題,然後再來自問自答,那麼,讀者也可以成為新一篇文章的作者嗎?

      有著上面這段像繞口令的想法,是看到今天聯合報『紐約時報精選』文章裡有這篇『Nature's Joystick:The Brain』~大腦:天生的遊戲搖桿,第一段就從Google 眼鏡程式碼的發現開始,吸引了我想一探究竟:Google眼鏡、腦機介面(brain computer interface)、大腦研究的現況與展望。

      搜尋一下網路,找到一模一樣的全文『Nature's joystick may be the brain 』,有興趣的您可以參考。接著,在這篇我想先整理自己猜想作者的『問題』,之後慢慢簡譯文章內容,然後,還想提出不同問題,然後自己回答一番。

*從Google眼鏡可以觸發哪些對於大腦、電腦介面應用的想像?
*在近、中、遠期裡,我們可以『只用想的』,就能完成哪些事?
*在MIT科技評論報導裡,看到三星實驗室的測試,如何利用大腦來控制平板電腦?
*腦機介面的科技,可以幫助哪些人,而是否也能普及?
*現今已有的產品實例展現了哪些應用?汽車製造商有什麼應用的想法?
*目前對於大腦研究的真實進展如何?有哪些醫療進展讓人振奮?
*相較於在腦內植入晶片,是否美國的『The Brain Activity Map』(wiki)計畫更能帶來新的展望?
*在這樣的研究進展到應用過程中,可能引發哪些擔憂(或誤會)?

      呵呵,自己想問題時,其實又看了一次文章,也發現:說不定不同讀者寫出來的問題會不一樣呢,哈哈~

標籤: google 大腦

ASSURE2SP~看通想通不再搖擺!

      看通想通快,打通走通還需要時間,不過,下定決心,就不會在兩個『SP』(策略規劃與學生表現)之間搖擺了~

attachments/201111/5269778476.png

      我的碩士論文 與歷來參與的切入點,主要在教師的ASSURE專業實踐與成長(包含自己的學習經營),後來決定讀博班,曾考慮過兩種向度:以策略規劃 來看,建立一個教學支持系統,因此當時是以『多元E智慧學習圈 』 為研究題目,而目前支援的『未來教室專案』,也屬於這樣的向度。

      另一個面向,是針對人類大腦與學習機制的探討,研究的主題目前著重在科學探究與論證,而我也持續從認知與神經科學領域進行探索。當然,這一塊還包含了自己也在教學相長中。

      看通想通,是指路線與方向的對立:雖然我相信策略規劃的最終目標仍是以支持每個孩子的學習為主,絕對有其價值與意義;

      但若先趕緊把有效學習的原理原則做個整理呈現,是否對於未來教師專業實踐與成長、行政策略規劃與運作提供更好的參照?

      於此,我也有了自己的『不再搖擺 』決定:先向校長報備、提早一個月寫信向長官請辭:等這次工作坊到年底結束,101年一月起,就不再減課支援專案了。下學期,認真好好陪六年級孩子、帶科展,一起進行科學探究與論證研究。

      呵呵,那這樣12/02的『ASSURE教學設計~1:1、合作學習與PBL』分享,更要好好成為口碑場啊~

      整理最近多本書與雜誌,大概都有著『人腦、人機與人際的創新與思考』混搭面向:

超神奇!腦內物質工作術:7種人人都有的效率潛能,幫你即效提升工作力,一次整體介紹腦大腦運作與工作術的結合~

     一、利用幸福感,增加工作動機、實行長遠計畫:多巴胺工作術
二、利用恐怖和壓力,提高工作效率、短期目標衝刺:去甲腎上腺素工作術
三、利用怒氣和興奮,瞬間增加爆發力,成為好的幫手:腎上腺素工作術
四、利用療癒功能,讓早上工作更有效率、轉換心情:血清素工作術
五、利用睡眠物質,完全重振精神、神清氣爽,讓身心健康:褪黑激素工作術
六、利用θ波,刺激靈感、大量增加創意:乙醯膽鹼工作術
七、利用腦內麻藥,一口氣大舉提升專注力與想像力:腦內啡工作術

別煩了,問題其實不難解決,作者提出問題只有兩種:人的問題、錢的問題。心急則亂,這是人之常情。本書作者羅傑.道森是世界級談判大師,曾處理過最棘手的「人質談判」,他用四大觀點教你精準判斷手上的時間籌碼,進而漂亮地解決問題。

觀點一:競爭對手在做什麼?(如果你處於新品上市的競賽,最好以手頭現有的資源立即出發)
觀點二:決策的生命周期多長?(如果你的決定,會影響你下半輩子,一定要仔細考慮)
觀點三:如果搞砸了,能在不造成太大傷害下解決嗎?
觀點四:如果做了錯誤的決定,可能的損失是什麼? 

別白忙了,兌現創意才是王道 ,作者是王溢嘉先生~我大學與初任教時很喜歡的作者呢!

      那些成功的事和偉大的人,他們能夠「不同凡響」,正因為他們不同凡「想」,又能兌現創意!

89篇讓你晉升創意達人,連賈伯斯都要自嘆弗如!

洞察力+學習力+創意力+決策力+執行力,讓你打破框框、掌握命運、邁向成功!

創意從何而來:讓好點子源源不絕的7大模式

      作者從近代創新史中,分析了跨領域的諸多例子,揭示出獨特創新背後的七個關鍵模式:

1 比鄰的可能性──人們需要更多工具,以探索更多邊界

2 液態網絡──點子喜歡能流動、碰撞、彼此連結的環境

3 緩慢的預感──點子需要養分和時間,才能完整成形

4 機緣巧合──結合幸運與智慧,發現原本沒有特別探究的事物

5 生成性錯誤──從錯誤中汲取養分,雜訊讓人變得更有創意

6 功能變異──借助其他領域的點子,產生意料之外的新用途

7 堆疊平台──其他使用者能在前人建立的結構性基礎上,創造新作品

鄉民都來了:無組織的組織力量

      我們天生就愛聚在一起,而網路工具消除了集體行動的種種限制,於是——鄉民全都來了!

      傳統的組織不能無限擴張,因為管理成本會不斷提高。可是網路世界卻徹底讓管理成本崩盤,造就驚人的群體行動。

      過去在品質上把關的品管模式已經行不通了,這是個先出版再篩選的年代。

      另一個群眾力量的例子:Linux為什麼可以和微軟抗衡?因為它的失敗是免費的!

      然而,這一切還是建立在網民的默契上,你必須了解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

Google總部大揭密:Google如何思考?如何運作? 如何形塑你我的生活? ,作者深入參與、觀察與訪談的第一手報導:

   .Gmail、Android、Google雲端服務等超展開創新開發過程
.解開Google兩大黑箱之謎──搜尋引擎演進及廣告盈利模式
.Google在中國的道德難題與內部對中國政策的歧異
.Google將如何保持競爭優勢與創新優勢?

    還有一篇『紐約時報:探祕Google X實驗室」,真可說是創新的夢幻實驗室啊~

*10月號的『新發現雜誌 』,有篇網路新腦 報導。

      接著兩本在師大圖書館借的: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Habits of Mind: 16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for Success 』,心智習性 系列作品的十年後新作喔!

*『Serious Games: Mechanisms and Effects』,最近看到TED『遊戲改變世界 』,也找到幾個站:

Serious Games Initiative

SERIOUS GAMES INTERACTIVE

      本書這句話很傳神喔!Serious Games provides a thorough exploration of the claim that playing games can provide learning that is deep, sustained and transferable to the real world.

      對Amazon可以借租電子書的價格很心動呢!而且很好奇,歸還時會發生什麼事~包括載具上的數位書本怎樣消失,當然,更要在乎到時的你,變得多Serious與Gaming啊,哈哈~

attachments/201111/8039180727.jpg

      真實人生(Real Life 2.0 ),不也本來就是場可以認真玩、嚴肅與狂亂混搭的生命遊戲嗎?

標籤: google 大腦

在高鐵上三思之一~善加經營大腦能量!

      從高雄搭高鐵北返時,先看到工廠的巨型設備,想到近日對於核四商轉的討論,讓自己領悟到以下的思索,跟著高鐵一起飛奔,打字出來:
      對於大腦運作與能量使用取捨,是否只有『教學』與『學習』機會,才是好好駕馭和磨練每顆大腦發揮最佳運作的時光?身為老師,不正是善引也陪孩子們活用每個大腦的能量資源嗎?
      同時,即便沒有善用,日子還是過得去、也都有其自己的生命生涯開展,而與世界同軸多軌並進。其中,你除了經營自己,也可以幫助別人、同時受人影響的持續交織。
      就好比拿著時間貨幣,投資於生長基礎的原生家庭、社會階層,繼而求學、工作累積出來的經濟、人脈與個人經驗、信念、價值觀、個性等。從而再有金錢貨幣的交易,用以營造生活中你可以掌握與身涉其中的互動脈絡,一起持續演進。

      生命的各階段,尤其愈早,緩慢生長而養成大腦能力與運作效能的機會,最值得投資。而我自己『用自己生命豐盛他人生命 』的領悟,也在這樣的常軌上。我要扮演好目前的『探照燈』與『導遊』角色:陪一群某階段的孩子一到兩年,一起看世界CARS裡,我們可以自己和一起參與改變的經歷。

     而同時,我也自己走在另外的多軌中:多重的角色與任務、看世局也為孩子們想未來競爭力。為有教學與分享的機會、為人(含自己)著想動機而學得更起勁,再從互動中印證初衷與可以再出手的策略拿捏,而且有機會還可以再與夥伴群一起成長開創!
     在歷程紀錄中,希望有機會可以CA積累再展力而有智慧地為每一瞬一生 提供支持助力。

標籤: 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