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Vive操作載流導線實驗」影片的筆記

      傳統科學實驗室的實驗,利用數位載具的模擬應用,有其一定的學習輔助效益。現在,也可以利用Vive來虛擬操弄喔!

      由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系、東南科大資訊管理系、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三方合作,目前完成「載流導線」、「木尺實驗」、「單擺實驗」、「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等Vive虛擬虛擬實驗,在科教館5F物理區展出到4月30日,詳細資訊請參考「當傳統實驗室遇到科技,一切都變的不一樣了!」。

attachments/201703/8828525460.jpg attachments/201703/0961764915.jpg

      我先體驗「載流導線」並加以錄影,約4分30秒,利用1know 寫下操作時間分析筆記,有興趣的朋友歡迎現場體驗喔!

00:04    空間檢視
00:16    實驗物件操作
00:41    實驗桌的「直覺」存在
00:58    拿取與連接電路
01:23    左、右手操作的視角考量
01:39    實驗桌感覺很大張....零件散佈很廣,呵呵!
01:59    影片內部可以提供文字、動畫或聲音提示
02:08    我其實可以往桌子裡面走,哈哈!
02:39    資訊顯示設定板
02:53    操作可變電阻時,還需要轉頭看其他資訊
03:23    安培計指針不轉動....
03:36    討論V=IR公式
04:10    電線外圍的電流動畫
04:24    利用指北針觀察磁場改變

      若從教學設計的角度來看這段影片,應能觸發對於虛擬實境人機互動開發、展場體驗與教學實務的多方考量,對於虛擬實境與科學實驗的結合,仍能讓人期待。

標籤: 虛擬實境 VR

VIVE體驗之Theta全景實況影片

      在能夠將現場全景建立到VIVE裡面玩虛擬實境之前,我們先把玩VIVE的過程利用全景影片來呈現實況。同時,比較目前全景影片網站分享的效果跟效能品質。

      這次「台北科學日2016(FB)」,正巧由噗友夥伴(高德祥、楊昌珣、黃偉銘、蘇恆誠老師)組成台北市VR教育應用團隊準備了VIVE體驗區,我一大早從新北市府跑去排隊,實際體驗一次「Tilt Brush影片)」 ,同時利用Theta S錄製約五分鐘的全景影片~同時紀錄設備操作、引導玩家與虛擬內容互動的畫面投影呈現(也感謝噗友友Jector公司支援超短焦投影)。此外,過程裡您會聽到許多對話,都是務實(公用衛生、拉線引導)且創意地思考(幾何表現、底座設計)日後應用於教學現場的好點子。也感謝大夥協助,我實在太過動了,呵呵~

attachments/201605/1709784011.jpg attachments/201605/6462974893.jpg

attachments/201605/7095636437.jpg attachments/201605/5824488132.jpg attachments/201605/4256499221.jpg

   

      5分鐘全景影片原始檔約700MB,在Theta 軟體內轉檔後約150MB,轉檔時也加入了全景影片的Metadata,所以上傳到YouTube、Facebook都可以成為全景影片~播放時可以滑動視角來看。還有一篇「科技也有嘉年华——“台北科学日”见闻 」採訪報導喔!

      以下整理上傳影片到YouTube、Facebook、720Yun與Theta360等網站的線上播連結:

YouTube,可以選擇HD畫質。

Facebook 、另外還有影片未轉檔,播放成為雙圈式影片

attachments/201605/6411304951.jpg attachments/201605/8736192675.jpg attachments/201605/6322427222.jpg

720Yun,網路速度不保證穩定,但可以直接切換成Cardboard方式觀看。

Theta360,只接受5MB影片,大約11秒左右,可以看成球狀。

attachments/201605/5173665829.jpg attachments/201605/6559935475.jpg

HTC VIVE虛擬實境顯示器初體驗

      在業務面,等著HTC Flyer到師生手中之前,先趁這次高雄資訊月,體驗了VIVE虛擬實境顯示器。

      台北資訊月時,看到等著體驗VIVE的人都大排長龍,也就沒追新,倒是這假日到高雄的許多學習之旅中,在資訊月主題館體驗VIVE顯示器,一方面確定一些細節,再則帶來很多軟硬體開發與教學應用的想像。

◎細節與初體驗

      基本裝置包含眼罩、感應手把、電腦與軟體,還有對角一組的紅外線偵測器。戴著眼鏡再加上VIVE也ok,短時間沒有不適感,場地範圍以兩個紅外線感應器來界定,眼罩與感應手把前端也都佈有小粒發射(接收?)器,作為偵測動作之用。因為請了俊青老師當model,我才得以拍攝實做畫面與電腦螢幕裡出現的樣子。

attachments/201512/0518992163.jpg attachments/201512/7654823711.jpg attachments/201512/0020879288.jpg

◎軟硬體開發

      戴上眼罩後,整個視野只剩『虛擬空間』,與外界隔絕。我玩了兩個遊戲:第一個是站在沉船甲板上,可以揮手與魚群互動,而走動時靠近網格的範圍,會顯現『邊界』網格。可是在視野裡看不到自己的手、腳,所以在移動時,不知道可走動範圍在哪裡,同時,頭套後面與電腦的連結線,還需要有人幫忙拿著。 第二個是廚房活動,這個帶給我很多想像空間:可以拿東西,做勢丟出去或掉到地上的互動效果,可惜我沒聽到音效,來冰箱拿東西打開門後,放進鍋子裡面,最後送餐點上傳的動作也很有趣,搖頭、轉身,再廚房裡就有各式各樣的工具、食材與烹調動作,就真的像是廚房的虛擬場景,舉頭、走步、擺手都很虛擬得很逼真。

attachments/201512/4835734940.jpg attachments/201512/3178650932.jpg attachments/201512/8324778214.jpg

      這讓我想到Cardboard或是 VRBox,將手機放在眼罩裡的作法,相對來看:手機內建陀螺儀、無線運用,加上自有手機,單價也便宜,我想將來兩種模式都各擅勝場。

◎教學應用與期盼

      首先假設:若是全班每個學生都戴著VIVE,老師會在哪裡?是在學生的面前呢、還是在學生的虛擬世界裡 ?當然,老師也可以進到裡頭,再和學生們回到真實世界繼續互動。

      我還想到:VIVE很可惜就是你戴著的時候,看不到你眼前有人,以及周圍環境的改變。我也相信將來可以利用小型電腦背在身上 ,螢幕也是小的,然後讓自己有個avatr顯示你在裡面的動作偵測跟說話(加上麥克風收音),然後這個avatr可以跟對方或者是遠距的人做互動。此外,完全沈浸式的『罩住』,我覺得可以來些後設思考對話,讓參與者多些自我對話機會。

      還有幾點是當下的筆記,有點忘了怎麼說,戴這幾天慢慢發想醞釀:

1.現場疊景,遠距現身即時互動?
2.體感力回饋?真人的虛擬互動
3.穿戴多點當成建模生成工具
4.結合真實錄影還加上節點分析與可調控動畫建模
5.與擴增實境的整合或混搭呢?

◎最後再整理相關網站與文章

HTC VIVE官網

SteamVR軟體

HTC Vive 體驗後感,一個真正有空間感的虛擬實景 

【石先生部落】為什麼我看衰 HTC Vive 的未來發展?

HTC Vive 體驗:我在未來,別叫醒我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