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Let's QRCoding!智慧造境~QRCode軌畫福

      我們常說AR是陰陽眼,在現有物品、場域中,疊加出新的互動訊息。
      也有人說VR是觀落陰,讓你可以身處現場,心飛各處。

      那麼,QRCode,這種人眼看不懂的符號,也像是鬼畫符,我們可以用來「軌畫福」~打造QR原元宇宙迅疾連通。

軌:現有常軌基礎。例如城市活動、世界政局運作,還有常態教學的現有基礎,有著實體、數位與人際之間,善用科技串接連結,以達成我們的目標與意圖~邁向幸福未來。
畫:看見與善用新機會,激發動機跟遊戲感,試著想望、畫出一個未來樣貌,是奠基於已經存在,可以做到的方式,把它畫出來、說出來,提出邀請、一起協槓共備。
福:我們真的可以統合心智、學習行動而營造幸福。包括師生之間,結合實虛物品、人際聯結事務和領悟打造「老師輕鬆專業教,學生開心自主學」的心流時光。
國家地理頻道的「說故事元素」圖像,開始打造!

註:這個QRCode是「智慧造境2.0 利用學習吧協槓共備」Google簡報。

attachments/202301/8006315688.jpg attachments/202301/8175697176.jpg

標籤: QR IoT Google

VR the Worlds!VR頭盔的智慧造境時光

      當一個人、一個班或者一個學校,開啟元宇宙的大門時,你要去哪裡?七年前AR You Ready?現在要VR the Worlds!    

※起心動念
      從界面載具的特殊連結性與當下時空的剝奪隔離,我們只能受限在專案申請與現有作品使用嗎?這樣不是很可惜嗎?明明買了設備,可是在兩年所有時間裡,卻未能帶給班上、校本更多的體驗跟發想創意交流的時光與智慧集結,是否感到可惜?

※VR頭盔的智慧造境時光
      在原來的師生既有的教學環境中,即便有了生生用平板的利基,可是仍然所有人真實在現場,全部一起看著彼此與螢幕裡的一切。
現在,可能有些無法或不方便進行、危險的實驗、有些現場看得見可是卻進不去的,例如身體內部、原子結構、科學現象原理與想法的可視化操弄和表現,就可以利用VR頭盔提供沉浸式感知、呈現與互動。
以及,我們所在的現場,可能像圖書館、博物館、學校的校本活動展場,從實境實物可以延伸、探討更多的世界展現深、廣延伸,包括水的三態循環...,我們就可以使用好的混合實境內容、互動APP方式在現場展現出來。
當然,有時只需要平板就可以達成許多應用,然而,導入合適的時機使用VR頭盔,創造獨特的沉浸感時光,更有畫龍點睛、錦上添花地創造更好的學習時光。

※英雄旅程、全知視角
      接著,我們上課當下,不在我們眼前的人事物,還有跨越時間空間尺度的宇宙,就有VR中常提到的模擬世界、真實世界的360影音相片建構出來的互動機會。再加上我們跨越現有時空之現,能夠與虛擬打造的數位分身、孿生,或是現有內容品中的學習知識展現,利用VR頭盔,相對優勢就在於原來師生組合環境中,多了一個而且是只有部分的人沉浸其中的新混成組合,藉由頭盔穿戴者們體驗、描述他們所在的世界,和頭盔外的其他師生開展新的互動與對話,相信就學習設計、主題探究任務的活動機會。我還加過從外部實體與控制VR世界表現的IoT應用,都可以創造不同的人機、人際與物、境的再組合應用。

      此外,又有機會在原本實體現場、網路視訊應用之外,進行多元時空的同步互動。

      這次專案還有XR共學中心,可以規劃其他的老師、專家、學校、媒體企業...,共同打造台灣教育元宇宙。

      未完待續...答案可能在賞煙火的路上與心裡。

attachments/202301/4444977258.jpg

標籤: VR 360

智慧造境2.0~帶微型投影機玩轉元宇宙

      你看過微投影機嗎?一個小盒子,投射數位內容在不遠的表面。我以前在淘寶買過,雖然輕巧,但需要插電,投放距離無法太近,亮度也不夠。
      最近有機會買了兩台來比較測試,品質進步很多,觸發我智慧造境的教學應用創想。以下先以兩個COSPACES作品來介紹,藉著探討原來的螢幕展現,有了微型投影機可以再怎麼玩。

attachments/202210/8772606255.jpg attachments/202210/9167866874.jpg attachments/202210/9407504188.jpg


一、彈跳球
      螢幕裡的球經由觸發後,表現重力彈跳,接著將錐體移動到球的下方,球就藉錐體頂平面跳動。之後將錐體移開,球繼續掉到地上跳。再將斜面移入,這樣球就斜著跳開,向螢幕這邊滾來,轉動畫面可以看到虛擬世界裡的表現。

attachments/202210/0415197710.jpg attachments/202210/6546826674.jpg

二、元宇宙交互觀
      我參考加速研究基金會(Acceleration Studies Foundation,ASF)的Metaverse Roadmap:
元宇宙是指虛擬與現實交互作用,共同進化的世界,可在其中展開社會,經濟,文化活動,並創造價值。
根據元宇宙所呈現的空間與資訊型態,將其劃分成四大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AR,在現實世界中增加外在環境資訊。
第二種是生活記錄(life logging)合。譬如說,你在現實世界戴著智慧型手錶運動,智慧型手機的app畫面就會完整顯示你的心跳資料與運動路線。
第三種是鏡像世界(mirror worlds),將外在環境資訊整合到虛擬空間中。
第四種是虛擬世界(virtual worlds),個人(或事物)存在於完全虛擬的空間之中,並在裡面活動。
各類的元宇宙運作與表現,都需要相關軟硬體、網絡介面,並藉以區隔:身分與互動、介面與網絡、感知與穿戴、模型與沉浸。
      藉由Metaverse Roadmap座標交織可以全觀元宇宙,我再利用COSPACES模版來改製,使用時可以轉動觀察,相信更能展現不同效果。
      元宇宙的衍生概念:如何真正解決真實世界的實際問題、繼而提升生活與知性滿足、終於創造新價值,對自己人類、地球永續皆然。我的「智慧造境、造智慧境、造境智慧」,也會好好融聚原、元宇宙,圓援源緣,打造教育美好未來。

attachments/202210/9355401160.jpg attachments/202210/1753263035.jpg

重行動之智慧造境(三):Io3T~常務悟如物

      智慧造境:其實無關多少高大上的科技甚至AI智慧,反而是教師重新認識自己的教學現場中,如何以「Io3T」的角度來看「教學萬物相連」。把原來所有教室(或各種場域)裡發生的點點滴滴,從傳播媒體環境,再多加IoT的物聯網概念,統合3個T:

Thing,物~物品、環境裝設、包含身上穿戴。

Task,務~個人或人際活動,在教學時光當下依序獲多向開展的活動。

Think,悟~如老師教學設計的醞釀、學生學習過程的探索與理解。

 attachments/202103/6730387158.jpg

      有沒有發現:3個T,中文又正好讀音都是唸成「物」呢,哈哈!

      原本的務、悟,最常出現在師生互動中,例如語音、手勢、眼神、行動,原本老師「語音或眼神」控制,表達出需要擦黑板,值日生就會開始動作;但若全班各個孩子,對老師所教學的內容表現各自不同理解狀態時,此時即便每個孩子有所表達,老師也無法一人對應所有需求吧?這時若人人有載具,可以從平台獲得支持引導當然好,但若身邊的物品、教材、學具,「多增加一個」錯開時間當下老師無法分身的機會,相對也能設想如何幫上不同學習需求的孩子吧!

      想把任務跟領悟、學習載具做更好的連結,在原有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開始這樣看:

      原本的教學物品與環境,在尚未連網前,該物為何在此?是否本來就有獨特的為教學發揮貢獻的位置?從講桌、課桌椅、教具與學具、孩子們的文具等,想想看,若這些物品,也開始聯網後將會如何呢?

      我想的是:可以讓教學活動(任務)、學習理解(領悟)都埋設於物品或情境中,並加以連結!甚至最重要的「時間瓶頸」,也可能因為這樣的Io3T,可以延伸出大班教學中各自學習進展,以及課前、後,師生也持續投入最佳學習經營的時光,進而達到因材施教的理想。後續我也會持續設計與實作進而分享與邀請。

      以下舉兩個我受到啟發的說法:
一、「梅特卡夫定律(維基百科)」所言:一個網路的價值等於該網路內的節點數的平方,而且該網路的價值與聯網的使用者數的平方成正比。來看教室裡實體、虛 擬、ICT融入教學,現在有了「Io3T」,可增加更多節點呢!

二、虛擬實境(VR)是心理世界的物理表現。那麼,我們能把師生活動事務、教學設計與學習理解領悟,都加以可視化或自動連結地物聯網化外顯,應該是可行合 理的。

      物品連上網、任務即運轉、領悟真確保。如此,讓我得以貫連「物生心靈」,對自己的重行動期許:總務學習網絡(大腦、社會、知識、科技) →智慧造境(3D3R 、3T)→AIRC(待寫),就能流暢運轉了,繼續加油認真玩真的!

attachments/202103/6323863963.jpg



標籤: NFC IoT

重行動之智慧造境(二)3R:Response,Reality,Robot

      關於智慧造境,陸續想了各三個R、D、T,以前就寫了「BYO3D:Device、Differentiation、Diversity」,今天介紹:3R:Response,Reality,Robot,每個R,再以各種科技或角度檢視介紹,佐以相關連結補充。

※Response,回應、反應,我以QRCode、語音、IoT來看:

      QRCode 提供我們在現場、眼前紙本、物品、壁裝等位置,立即看到符號,大多數人也知道開啟相機App來掃描,提供文字訊息或連結,補充原有展現內容之資訊。

      語音互動,可以在感知有人抵達時,從環境播放聲音(聲音檔或者文字轉語音),也接收語音指令,並且能將語音轉文字留下紀錄,雙語學習互動也可以設計安排。

      IoT ,從NFC 貼紙應用,或者MQTT串接改感測器或網頁應用,讓現場的擺設、物品(360demo)、教學用具,都能為學習網絡貢獻學習節點連結機會。

※Reality,現場、實境,我以AR、VR、MR來看:實境即為寶。

      在這樣共通或獨一無二的現場,可以增添許多學習資訊的提供、活動的引導與互動回饋。目前我多利用MAKAR工具平台 (再七巧),相同的製作介面,可兼顧設計ARVRMR 應用。

      以前AR、VR、ER心智圖 也整理相關資訊。

※Robot,機器人,主要看人形機器人的聲光動辨情智 於教學上的應用,可以當助教與學伴 ,也可以在不同場域扮演多元角色,如博物館校長室圖書館(待完成) 等。

      從一個現場來看,怎麼讓這個環境增添「人味」產生,有機會善用機器人工具開發應用功能,先預設表演、現場互動,也可以遠端遙控,針對現場介紹介紹與任務說明、活動引導。

      全觀檢視「人己、機、際、境 」,產生彼此交互的多元連結,又能自然而然地融入整個情境中,支持每個當事者當下當責領受、感知與行動。

      昨天一早,先畫了一張孩子與實虛世界的關聯圖,但晚上找到「An interdisciplinary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裡的「SLE Framework」,涵蓋學習者與科技各層面元素的圖像,索性先以此篇整理多圖比對,作為自己持續探索造境智慧的開始。

attachments/202103/1999712109.jpg

attachments/202103/5664448665.jpg

      廿多年來探討教學現場,我都會畫好這個「教室傳播模型」,由教師與學生組成的溝通傳播模型來檢視,繞著主題目標,以環境、媒體促成對話。而一個老師、多位學生的組成,我以三角形開展來說明,兼顧個別開展與全班多元互動。

attachments/202103/4286585548.jpg

      接著看老師的教學設計,以「ASSURE」綜觀全面,提供中小學教師個人,在教室內,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系統化教學設計,著重於在實際教學情境下,慎選與善用多媒體工具來幫助達成教學目標,並鼓勵學生互動參與,取其六個步驟的首字縮寫「ASSURE」以表達「確保教學成功有效」之意。主要包含六個步驟:A:分析學習者,S:撰寫學習目標,S:選擇媒體與教材,U:使用方法、媒體與教材,R:激發學習者參與,E:評鑑與修正,如圖:

 attachments/202103/6676657978.jpg

      之前利用Mural.ly 畫一張『學習環境系統觀』,從老師ASSURE教學設計出發,考量個人、小組與全班的各種學生活動樣貌,再看科技支持與媒體應用、教室環境的混搭,還有教師社群支持、家校相連的集成運作。對應全班、小組與個人,教室情境可大致分為三種,我再與前瞻計畫的教學三層次另外整理,您可先參考第三類教室

attachments/202103/9345790666.jpg

      最後這張,也是昨晚找到「Standards for smart education -towards a development framework」裡的一圖,基於自己對教學現場的探索、教學設計與ICT應用,進一步跨進「智慧教育 」的學習當前,這圖幫我打通「傳統現在,創新未來」是綿密交織演化,不會衝突或淘汰的!當然,我也深信:教學的『當下』:老師沒有用得好,學生參與度不高,都不能算是成功教學,更遑論智慧教學了!尤其,ICT提供更多協助老師展現心力的機會與模式,為的也都是在教學當下開放孩子的心胸與眼界,因此,『ASSURE~確保有效』,就值得也應該要做到最好,也是咱們享受教學的時光與意義之所在啊!

      繼續造境探索!

 attachments/202103/1090649204.jpg

標籤: ASSURE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