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為何孩子落後?我們能做什麼?

      這學期博班的第一項作業,是閱讀Charles M. Reigeluth與Brian Beatty的Why Children Are Left Behind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文章,有意思的體驗~最新的作業,正是自己一直醉心的志業哪!正值孩子們期中考前一週(再一次大考他們就畢業了!),寫來也更熱血自己。

      為何有些孩子學習落後?作者首先提出四項原因:
一、他們有未被滿足的需求,繼而阻止或干擾他們的學習。
二、他們缺乏努力學習的動機。
三、他們缺乏相關的基礎知識。
四、他們缺乏有品質的教學來支持他們的學習。
      進而針對每種造成孩子們落後的原因加以描述,再進一步討論我們可以針對各種原因做些什麼。
◎造成孩子們落後的原因
    首先是未被滿足的需求,如果未能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我們將無法對他們的學習提供任何幫助。若孩子們到學校時挨餓、身體受虐或情緒受挫…,他們就無法學習。除非上述的需求問題得到解決,否則孩子仍會持續落後。
    二是學習動機,因為缺乏動機,學生即使缺少基礎知識與支持而無法學習,他們也不會在乎。雖然大多數孩子剛開始上學時都能興奮地學習,但隨著時間越長,這種興奮逐漸變淡,尤其是在遭遇失敗和尷尬時。這些缺乏動機的兒童,將無心努力學習,也成為落後的主因。
    三是學習的基礎,新的『知識』建立在既有知識之上,『技能』也常常建立在彼此能相通的簡單組成技能之間。此外,『理解』會以基模形式組織起來,成為相關的知識結構,同時,又能進一步促進新的理解產生。當前的教育往往迫使學習較慢的學生尚未精熟此單元時就將他們推進到新的主題,這就導致他們的學習缺口與將來的學習落後。
    第四個問題是學習的支持,即使是最積極和準備好的學習者,也會因為不充分的教學而使得學習變困難,我們目前的教育實踐並未提供每個學生各種以被證明能有效幫助學生學習成功的學習支持。
◎解決方案與國內作法
    了解四個問題的存在與造成學習落後的關鍵後,作者引用各家學理與派典模型,整理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並且說明在學校能負擔的前提下,解決每個問題的建議行動,並利用科技來幫助實踐這些解決方案。以下整理各問題所引用的學理與解決建議,同時印證國內目前已進行的作法:
一、需求的滿足
      作者介紹Maslow的需求階層理論~低層次需求必須先獲得滿足後,才會投入追求更高層次需求。我們必須提供孩子們足夠的食物、安全感與照護,也必須與家長發展良好的夥伴關係。
      例如『新北市幸福保衛站』計畫,就是結合四大超商作為關懷據點,納入高風險家庭通報網絡,透過超商發現社區內需要幫助之高風險家庭兒少,及時通報,即時提供弱勢學生餐點、資源及服務,以保障其能安心求學及生長發育。
二、提昇學習動機
      作者介紹John Keller的ARCS動機理論模型,說明學校可以影響學生動機的四個面向:注意,相關性,自信和滿意度。我們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將學習規劃為問題或專題,並賦予學生相當的自主、擁有權。
      目前國內正興起遊戲式學習(Game-based Learning)、自造者(Maker)風潮,讓孩子們在協同合作與科技輔助的機會中,能主動探索、解決問題,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
三、 確保穩固的學習基礎
      作者介紹Robert Gagné『學習的先決條件』,藉由階層式分析,可以整合簡單技能的學習以促成複雜技能的獲得;同時也介紹Bloom高層次思考能力,包括學習策略和後設認知能力。我們必須堅持確保學生的學習精熟,並且規劃理想的課程序列。
      現今教育當局會對學生進行學力檢測與後續的補救教學措施,期能確保每位學生具備進入下一學習階段的基礎是穩固的;同時『翻轉教學』、『學習共同體』等教育方案與形式,也都是善用學習時間與同儕互動的設計來促成學生達到學習基礎的精熟。
四、有品質的教學支持
      作者介紹Caine and Caine的12項大腦相容學習原理,強調身體、大腦和心靈統合互動的重要性,有效的學習支持必須兼顧滿足學生情感需求、提昇其自我效能與提供高層次思考的意義探索機會。我們可以應用David Merrill的『教學第一原理』、使用差異化教學方法,並且參考Gardner『多元智慧』理論,為不同能力優勢的學生提供適性的學習與展現機會。並且,一定要堅持確保學生的學習精熟!
      隨著科技發展與普及,我們對於學習環境的規劃也趨向混成式、個別化的行動學習應用,善用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大數據(Big Data)的學習分析機制,期待更能在理論的引導與教學中實踐:提供每個孩子獨一無二的學習支持與最適發展機會。
      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時間、人力與科技』的轉變運用,才能真正有效解決孩子學習落後的問題。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學習速率,我們不應再要求全部的人用相同的學習時間學習相同數量的知識,要善用時間常數來做到每個人學習的最大化而非只是進行學習成就高下的篩檢。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需著眼於人才和科技根本性的變革。藉由客製化而非標準化的教學來幫助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速度和時間進行學習,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必須改變~學生成為知識工作者,而教師成為管理者和教練;學生合作解決問題或參與引人入勝的專案團隊。教師幫助學生變得更加自我導向學習。此外,若要老師捨棄知識分配與傳遞者的角色,進一步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知識,至少必須發生兩種轉變:科技必須提供學生以獲取知識,同時有精心設計的教學,將差異化教學方法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同時,同儕(隊友)在學習過程中也扮演提供回饋和支持彼此的更重要角色。
      在結語中作者連用兩次『Keep in Mind』提醒我們教育問題的本質與科技的功能:教學理論能提供指引這樣的教育新派典,科技也將更有效地應用於學校,但我們仍須謹記那些科技能幫忙解決的問題之本質,並且提醒自己:科技僅是佔有問題解答中的一部分。
      就我自己閱讀本文來看,感動其巧妙地集大成:在四個面向裡分別提到需求、動機、學習條件、認知階層、大腦相容與多元智慧…..,這些都是在我部落格裡曾醉心探索的區塊,以下舉『大腦相容原則』為例,提醒自己在教學設計與專案實踐過程中,也應時刻謹記於心:
*善加建立學習環境
  1.學習因挑戰而提昇其效果。           
  2.情緒是統整學習的關鍵因素。
  3.學習同時牽涉聚焦與廣泛的知覺訊息。
*運用外顯及內蘊的記憶系統
  4.大腦同時處理部分與整體的訊息。
  5.大腦內有一套空間記憶系統,及一套死背的記憶系統。
*協助學生有效處理輸入訊息
  6.大腦是一個平行處理器。   
  7.學習是一全面性的身體活動。
  8.每一個大腦都是獨一無二的。
  9.當事件儲存於自然的空間記憶系統時,理解與記憶的情況最佳。
*促成意義的形成
  10.意義形成的作用乃是持續發展的。
  11.意義形成的作用經由統整的學習而產生。
  12.學習包含意識及無意識過程。

      此外,藉此機會整理自己曾寫在部落格中的文章,持續研究!
需求與目標 (Maslow)
ARCS動機 (John Keller)
學習條件與教學事件 (Robert Gagné)
認知階層 (Bloom)
大腦相容原則 (Caine and Caine)
教學設計理論模型 (David Merrill)
多元智慧 (Gardner)

      參考NETS-T 老師的教育科技指標(我的簡譯 ),善用數位科技,老師可以:1.促進和激勵學生的學習和創造力、2.設計和開發數位時代的學習經驗和評量、3.示範數位時代的工作和學習、4.提昇與示範數位公民身份和責任、5.投入專業成長和領導。

      然而,課堂時光還是可以從『蓋聶(Gagne′)學習條件論 』的常軌來做教學事件的安排:從一瞬間的事件到一節課裡,師生互動與科技整合的整體學習脈絡,都能找到可以出手操弄與經營之處。我找的教學事件圖片從工作記憶到教學事件(結合ARCS動機模型 )與媒體應用:

attachments/201109/2375689923.gif attachments/201109/6274743608.gif attachments/201109/1981555648.png

      最後介紹這個NHLP(網站指引doc )~『The Natural Human Learning process(人類自然學習過程)』的課程發展架構,是從『We’re Born to Learn: Using the Brain’s Natural Learning Process to Create Today’s Curriculum』書中找看到的,我喜歡這種一半斜屋頂的合體概念~學生能力逐級而上,而老師由上而下逆推設計,再到個人、小組與全班的形式,針對學生各階段能力來規劃學習任務,既能整合大腦學習原則,也符合當今教學現場常見的師生組成型式呢!下面截圖都在指引doc喔!

attachments/201109/9208764172.jpg attachments/201109/7527321382.jpg attachments/201109/1149302935.jpg

      小尷尬一下~從寒假看到這本書,歷經整個下學期、再到暑假又過完了,今天準備出發到台東 前,才第一次認真介紹它....
      總而言之,咱們的使命,都是為了確保教學有效(ASSURE)喔!

標籤: 大腦 assure

自己玩字擠冒險

      很榮幸獲邀參與 FaceParty4 的分享,也給了我一次好好看看自己真正喜愛的冒險事物~思考、行動與研究,主要是十多年來參與ICT應用於教學場域的學習。當然,這樣平鋪直敘地寫,可能讓您覺得不怎麼冒險了。經過與仕強老師幾次討論與自己的隨興發想,我先確認一些問題與想法:
          o 該在介紹頁上呈現什麼?
          o 希望看的人有何反應?對大家有何幫助?
          o 在FaceParty4當天該如何延伸?
          o 我又該如何『自圓其說』?


      因此,我先出一個問題邀您來玩:如果放個逗號『,』在『自己玩字擠冒險』這個句子裡,你會怎麼擺?

      請放放逗號後,寫下來。相信你一定也會想到一些、發現一些、玩出一些有趣的事才是。

      以下就呈現我的不同擺法,來鋪陳這篇介紹我自己的報導:

*自己,玩字擠冒險
      文字、話語,可以說是大腦運作的基本媒介,藉以收發訊息、建構意義。對於外來訊息的感知判讀、思考決策到出手行動、與人溝通,大腦幾乎都可以用文字、話語的形式表徵再現。教育的目標,相信也是希望孩子能獨立思考、批判論證、與人合作,有好的生活與未來願景。
      我自己,喜歡利用紙筆、概念圖、各種軟體工具或網路,將腦裡想的與說的、做的事物,整理起來。我的玩字方法可以從字音字形的連結想像開始,也藉此建構一個自己的生活、教學圖像。以下許多字詞都有我以前寫過的文章,也請大家多多指教喔!

*自己玩字,擠冒險
      擠,有兩個意思:排擠、推開,把字寫出來後,就不怕那種『冒險』的恐懼,往往能行動搞定!硬逼、激生,因為玩出『心花樣』,又有新的冒險可玩!以下介紹一些自己小小得意的玩字呈現:
      您一定認識的名人~紅藍週捷輪與臨致靈
      每個音同意異的連接~『圓援源緣 』、『急即及極 』、『感動、敢動、桿動、趕動
      也可以組字玩『無人、手之憂 』:優與擾

      或者把每個字後面都加個『玩』,想好就能愛不完 !原來我也有一堆三角習題啊!哈哈~

      GAME~Goal Assure Motivation Effective

      還有大學塾的CARS原來也與ARCS的動機理論 四個字母都相同喔!

      我看教育是『E=MC2 』,也開該始想套用『F=ma』。七月下旬,在宜蘭還有一次分享的機會,我好像進化般地,把字母倒轉過來也有趣呢!『從GMAIL到LIAMG』

*自己玩字擠,冒險
       自己玩字擠,就像和自己無時無刻地對話,也算是在『外人無從得知』下的一次次冒險。十多年來身處ICT在教學現場的應用,有幸一直教學相長著。我也因寫作、演講、研習的機會,(來個白痴造句法)把很多字擠在一起。看到許多教學夥伴的專注投入,讓我獲得更多鼓舞。在此分享一些觀點與主題呈現:
         o 心之技,技之心
            教學是一門專業、一門藝術,稱之為心之技。讓受教者的心,如何在學習時與後能更豐盛、更成熟。科技改變全人類的生活方式,但不會改變太多教育的原貌。技之心,分享科技工具的使用心得:每個科技設備都有其特殊用途與功能,協助解決各種問題的處理。

          o 我不希望單槍擺著不用,所以想看看有沒有單槍百用
          o 創造教學多樣性,添加網路教育味,這是我對『WebQuest 』的詮釋。

          o ASSURE ,我已內化的DNA~凡事都先問自己~Are you sure?
          o 多元e智慧 ,讓ICT工具能與多元智慧相對看,激發教學創想。
          o ePBL ,數位槓桿~利用網路平台、工具搭配網路活動設計模型,規劃數位化合作主題式學習活動。

          o 我有五個LPs

          o ICT三思自行~ICT in ICT for ICT

*自己玩字擠冒險,然後呢?
      上述整理的,是讓您在 FaceParty4 之前認識一下『我好像大概是誰....』。那麼,當天我的分享主題呢?寫到這兒,終於也確認想要分享的題目

『I am Me(我就是我),我愛AV屢優!』~在此賣個關子,先以問題呈現:

      從我們身處所在的時空當下,怎樣從眼見、聽聞、手觸、腳踏中,還可以在意圖、視野、願景裡跨界、超限而創執?
      您一定看得出來,我還是進行著『玩腦而思行』的冒險活動,歡迎您也一起來~『先天、後天之間,永遠都有今天與明天!

教材設計原理與實務

      針對Jonassen的問題類型 進行探索後,我想到寫碩論時的一本書『教材設計原理與實務 』有助於想進一步設計課程、活動與教材的夥伴加以參考喔!以下是我推薦的三點考量,也加上以前寫的文章連結:

1.雖說ASSURE模式有兼顧各面向,本書的設計模式,更是結合了認知學習導向的理論基礎來規劃。全書各章都有一個概念圖,我先以第一章的來呈現:從訊息處理過程,兼顧了選擇性知覺、記憶類型與運作 、知識類型對應心智模式的類別。

attachments/201001/6462360199.png


2.書裡的『認知訓練模式』表,作者個別強調一方面涵蓋了蓋聶「學習九個階段與事件 」,還有更統整之處~不僅關注連結與組織新資訊的過程,也加上了Keller的ARCS動機理論 應用。尤其給予學生那種『對我有何好處?』、『我可以做得到!』的學習支持,是很可以讓孩子們遷移到個人自我效能與持續樂學的動力喔!

attachments/201001/4609880393.png



3.最後,是針對Jonassen的問題類型的角度來看。如果,你有興趣設計各種問題類型,或著混搭不同問題的學習活動與教材,更期盼有一群夥伴合作設計。那麼,是否可以有一套參照流程能兼顧不同問題類型的差異?本書的兩章有關於『教導結構明確的問題解決』、『教導結構模糊的問題解決』,也都利用『認知訓練模式』表進行實例開發,讓我可以更精確地掌握設計的關鍵。

attachments/201001/6212412085.png
 
attachments/201001/0033890709.png

呵呵,愈來愈可以玩真的喔 !報告完畢!



標籤: assure

打造符合動機理論ARCS的CARS!

      看了許多大腦與學習的資訊後,覺得最該抓緊的核心精神,就是『如何提昇與維持孩子們好情緒與學習動機』!

      雖說,孩子們在玩電動、體育活動、投入個人喜歡的事物時,這樣的專注與動機都充分表現;我也努力想著,希望這樣的專注與動機也能於各種學習活動時出現。而且我深信:藉著ICT的妥適應用,讓老師與學生們有更好的互動溝通管道,能促使學習動機持續且正向運用。

      John Keller的ARCS動機理論模型 ,是綜合考量了心理學動機理論的研究結果、各種教學設計模式,並兼顧學習者個人的內在因素(如:個人的價值、期望、能力、程度及認知價值等),及教學環境的外在因素(如教學管理設計等規劃的配合)。ARCS 動機設計模式,涵蓋了四個要素,目的在於幫助課程設計或改進教學。其教學或課程設計的過程 ,也很符合ASSURE 設計呢!就是要確保孩子有好的學習動機!

      我們可以找相關論文,例如『運用ARCS 動機設計模式之生活科技教學 』以及『國小自然科教學個案研究-以ARCS 動機模式解析 』。

      ARCS 指的是Attention(注意)、Relevance(相關)、Confidence(信心)、Satisfaction(滿足)四個要素,想要在課堂中引發學習者的動機,必須配合此四要素的運用,才能達到激勵學生學習的作用。(紫色為引用,藍色為個人註記)
一、引起注意
      要引起興趣和維持學生注意。如果學生對一個主題沒有相當的注意力與興趣,則學習成效必不佳。但要引發學生的注意並不難, 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讓學生持續其注意力與興趣於課程上。另外,在教材中運用各種不同的設計策略,以維持學生對該知識的新鮮感,也是必要考慮的。

      多媒體的聲光效果,很有機會促使孩子們注意,但更要有效引導到後面階段,以免熱鬧有餘卻用心不足...

      有效提問的設計很重要喔!引動孩子們專注思考,更期待由孩子們自行提出問題。

      此外,老師若多利用數位相機、校園、班級網站整理孩子們的活動表現,藉以發揮,也自然能牽引他們的注意,並結合到『切身相關』。    

二、切身相關
     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切身相關的體認。雖然新鮮的事物能幫助注意力的集中,人們對於任務性的學習,卻往往傾向結合與本身已熟悉與了解的知識。因此,符合學生的特性、知識與文化背景的設計,對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是不可或缺的必備條件。除此之外,教師可善用技巧說服學生這個課程與將來生活和工作生涯有相關,即學習者亦須覺知到個人的需求被教學所滿足。因此,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目標,讓學生認識參與教學活動的優點並妥適地把握熟悉感,連結學生的先前經驗,以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這是我看許多PBL方面書籍的理論依據~大腦會以自身相關事務和情境面對來驅使專注力的聚焦,投入新力時間來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和達成使命,從中,也獲得相關學科知識與人際互動知能,更重要的,自然進展到獲得『自主有力、可助人』的成就感,提昇自我效能!

三、建立信心
      信心與學生對成功或失敗的預期有關,且會影響學生實際的努力與表現。教師在成功地引發學生注意力與輔導學生對學習產生切身相關之後,若是忽略了學生原本就已經對某科目產生了畏懼之心,覺得它過於困難;抑或覺得內容不具挑戰性,過於簡單,此兩者都將扼阻學生學習動機的維持,影響有效的教學與學習,此即信心問題。因此在教學計畫中,設計配合學生個別能力的課程,協助每個人獲得成功,確保其繼續學習的信心。

      像心流理論般~適當的能力與挑戰批配,加以同儕間合作與競爭的策略運用,尤其利用ICt機會,孩子有更大的資源與支持可以表現個人或小組的學習成果,帶來更正向的心理開展與學習視野。
四、獲得滿足
      滿足感是學生對習結果所產生的一種評價,個人的滿足是動機能繼續下去的重要因素。提供學生學習的滿足感,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讓他們經由自我表現的機會,將所學的知識概念或動作技能運用於環境中。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維持公正,注意課程起始目標是否與學生所學的結果吻合;運用內、外在增強的回饋方式,並提供情境化的學習讓學生體驗知識得以學以致用的滿足感。

      我總相信:走過一趟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習冒險和體驗,是可以觸發個體朝向自動化持續樂在學習的契機,滿足內在的學習享受與自我肯定,遠遠大於外在酬勞式的獎勵喔!

      再談到CARS,哈,很巧吧!只是字母的順序,大學塾的『CARS:Cyber虛擬、Real實體、A非同步、S同步』,也是為自己、為師長孩子們想努力經營起來的無所不在的學習時光 ! 繼續樂學樂活再加油!

標籤: assure

開動心時機,機動開心時!

     想著ICT應用的系統思維,除了ASSURE這樣的流程與心意之外,是否有更貼近平時生活、直覺與自然掛心的語句?走一趟運動公園,果然多運動,腦子也多靈活喔!

開動心時機

      想好好經營一堂課,想好好度過一段時間,都可以用『開動心時機』來詮釋(就像之前我自己看PBL 一般)。

『心』要在意此時此刻,要能有效感知與運思,才能獲得學習、建立長期記憶。而『開動』,意味者教師引導孩子們共同經營上課時光的『出手』。(啊,被誘起肚子餓的感覺...

      原來是想到這樣的意涵:『開機』、『動機』、『心機』、『時機」。
開機~腦袋要運轉,設備要啟動、關係要連結。

動機~無論是教授者、學習者,對於每個人而言,學習動機的主導力是最強的:專注投入、自我感覺良好、積極有力能助人。(以後還要介紹一下ARCS動機理論)

心機~也是上回的雙關(不重的心機 )喔!老師出手設計好,就能創造精彩的教學時光;愈加無縫的網絡與ICT應用,也要努力打造自己上手流暢的教學GPS喔!

時機~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說來簡單,更要力行修煉,不只看自己的功力與意願,更要看是否能在當下挑動孩子全心投入學習的動機與盡展全力!

機動開心時

機動~強調上述四個面向的設計與執行之間,保有彈性、因人事時地物而制宜。也可以想成『激動』~為自己的努力與孩子們的多元精彩感動,這是一定要激動很久的啦!

開心~簡單一點~愛玩己心人心的你,想好就能愛不完 ,開心最好!

標籤: ASSURE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