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上次提「ViewSonic 2022 ColorPro 國際視覺藝術創作大賽」的無三不成禮,轉眼也過了一周,其實早寫好百玩草稿,總以為「會持續整理....」,看著一周以來其實沒太多改,轉念一想,何不就先野人獻曝、拋磚引玉呢?若有些詞不達意請包涵,不過有多回檢視、力求不重複。
      我從一張照片開始,本身與觀者互動,再到一組照片,師生互動。進一步規劃一面牆、一個展覽的策展到班際、學校活動,推及線上活動、專案徵展、賽事企劃設計.....,一個個堆疊起來,就有了100個使用照片應用於主題探究的學習點子。

1.突破,圖魄力,藉著相片讓你與世界連結,開啟一趟英雄之旅,也在實虛之間自在玩轉!
2.利用WH問句提示觀看相片,可藉得獎相片案例模板設劇中、英問句引導。
3.看到相片本之、支、織,會想到什麼呢?
4.相片本身,主題內容、作者、地點資訊
5.為相片命名,自己取三個,看別人選一個
6..你看到什麼、說說這是關於什麼的作品
7.你所感受的「突破」在哪裡?
8.你能夠描述說作品裡發生的事嗎?
9.寫一份作品的中、英文描述,
10.提供這作品的合適、聯想到的成語,說明考量
11.你覺得即將發生什麼事?
12.錄音說話,聲音即時玩
13.看見,感受,與同學們訪談、分享
14.描述相片裡注意的幾個重點
15.分析照片,描述個別元素或總體意象
16.設計分析相片元素的 sop提問
17.關於關於數字表現的觀察
18.這些距離你有多遙遠?(地理、主體、形色等)
19.搜尋延伸活動,整理圖文筆記
20.認識得獎作品作者地點跟國家
21.若可以與作者(內容主角)相見,你想說、問什麼?
22.看相片讓我想說什麼故事(與內容不直接相關)?
23.延伸探索到地圖上,建立地理資訊呈現
24.取用供看方式,例如:印製,卡片、電子書、網頁、課程
25.挑選相片做為明信片,想寄給誰,說什麼?
26.針對主題內容、構圖視角分析,仿作創作
27.模仿作者,或主角寫一篇感言,來猜作者怎麼拍,主角怎麼想
28.自我探索,用相片來跟自己的對話跟交流的再突破。
29.哪一張突破了你那些突破?
30.設想如果怎麼樣(What if)的話,將會如何?
31.準備多張相片,實體或線上、大小屏
32.藉兩張圖來PK比較異同、討論交流
33.將多張相片自訂分類
34.組合相片說故事
35.挑選多張自訂主題製作簡報
36.9宮格將多張相片混搭拼貼、拼圖
37.挑四張照片來辦即席說故事比賽。
38.藉一組相片命題,發現關係
39.孩子自己命題跟徵稿,自己設計問答,猜成語比賽
40.重新組合許多文字、圖片雲,激發創意聯想
41.(多張相片、多人、線上)延伸探究、來玩演衍,作品賞析,作者介紹、社交網絡....
42.選用科技工具
43.使用真人漫畫加上照片對話框跟描述
44.利用相片跟虛擬實境工具開發,如COSPACES、元宇宙
45.學生利用載具、工具平台展現自己的想法,也與現場同儕、線上社群互動
46.相片的主題式探究:建立簡報、說話比賽
47.多媒體整合,多元智慧的聲音跟影片, app 製作的平台
48.MVB白板、學習吧平台、物聯網
49.製作電子書再放送
50.試算表、智慧教室,大屏、平板,活動歷程記錄
51.機器人跟混合實境,也可以模擬相片主題、設計演出
52.地點、地圖、地球 kz 的製作,簡報、影片,Google3寶應用
53.分享、展演的自動、互動、控動應用
54.設計卡片跟盒子套件,機器人對話
55.數位與人際的歷程跟活動,即時主持對話開展
56.列印、大屏、投影
57.建立資料庫,設計欄位,如永續發展指標、對應領域進度
58.以相片、展出與人際活動規劃策展
59.在原來教室裡面不容易達成的,老師能夠引導學生來進行活動。
60.由老師設計學習任務,辦策展活動
61.教學應用流程活動模板
62.針對圖片裡面的物品、真實環境,再到教學主題、現場地佈置做規劃
63.學校、老師班級參與,旅遊拍攝、媒體素養,看見家鄉,我們也改製跟數位繪圖。
64.桌曆圖卡,突破各種熱血跟溫暖的機會,也是一個探索發現之旅的延伸。
65.攝影作品賽事佈展對教跟學的幫助,線上層級擴散
66.列出想法清單,邀玩、記點跟贈獎活動
67.策展現場佈置觀察,怎麼放照片以及動線的描述
68.你的展區理念,也尋找一個「詞」來呼應突破,或者自己來「拍」突破看看,
69.相片展覽,思考觀展對象,目標:我們的策程的想法,導覽的運用跟流程。
70.現場我們突破了什麼明明的機會,創玩心就是實體加數位,用心、認真就能即時精彩
71.邀請更多成員
72.個人、校本、輔導團、企業、科技整合、官媒館所
73.縣市、中央與館所,合辦徵展師生活動
74.高中生、大學科系、圖文傳播、學會、博物館、畫廊,
75.邀請記者報導,利用相片來辦活動。
76.國語日報、聯合報(圖擊隊)、親子天下、公視、 tvbs 的學習吧
https://udncollege.udn.com/category/goodreads/photoquest/
77.徵件辦K12巡迴展,活動事件行事曆、專案網站、志工
78.賽事:邀請主辦協辦、承辦單位
79.師生設計「徵展活動」企劃
80.如北捷活動故事線,平面設計將相片拉畫線
81.來博物館拾夢!
82.虛擬策展,台灣跟世界的 HARRIS18種活動的主題式探究
83.發展號召行動 design for change ,許願跟支持
84.提供延伸線上社群分享交流、打卡
85.文創加值,包括看見家鄉、DFC、提問力,
86.活動:作品展申請、LIVE、拍攝、徵文、演出....
87.課綱跟議題,形象的結合,寒假的邀請。
88.資訊科技跟混合實境的關聯。一整年開展,寒假開始
89.合作演出跟策劃,腳本規劃與執行
90.與台灣教育現場接軌:生生用平板
91~100 私回饋View Sonic 提案企劃
      回顧十多年前「單槍的一百種用法」,這回速想建立,也是自己的「突破」呢,開心也感恩!

attachments/202301/9834478586.jpg attachments/202301/2000119121.jpg

attachments/202301/5343434416.jpg attachments/202301/1044592341.jpg

 

      上個月提到延伸去年寒假以來的「重行動我的寒假衝動」,愈玩想愈加龐雜,決定先限縮主題、字數,一塊塊寫全。今天看到Jay Cross 在受訪中說的「Learning to walk, talk, eat, kiss, smooch, run or ride a bicycle.」,深打中自己!

      以下是自己的筆記、雅婷逐字稿出處:
學習網絡交織智慧-0116-09:43   
學習網絡-0128-09:23。

      「重行動我的寒假衝動」,我依序以「學習網絡」、「智慧造境」、「AIRC」、「主題探究」等漸進開寫:從每個人大腦的神經網絡,連結到社會、知識與科技(ICT為主),集成交織為「學習網絡」,獨立或交互支持學習跟教學現場,進一步善用數位槓桿機轉促成「智慧造境」現場,打造沉浸投入的心流教學時光,也以「AIRC」再提供支持與串聯,設計5A機會:Anytime、Anywhere、Anyone、Anydevice、Anything來支持師生教與學。「主題探究」,先以「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與日本社會5.0」、「AR、VR、IoT科技防災」、「AI機器人教育」、「運動我的多元E智慧」、「國中會考數理考題整理」為例開展。同時,
      本篇先整理我對「學習網絡」的看法,可以把世界樣貌永續發展,結合科技網絡,看成一個Macro的大學習網絡,也能自由伸縮適配成Micro微教學場域(教室、書桌) 。

      大腦網絡,也就是自己,身體、心靈,完全自身既有且跟隨每個人一輩子。隨著年齡成長、身心發展與人際互動、社會經歷,就具備多少相關知識、技能與生活態度、價值觀。同時,我們對於大腦的運作認識與了解也與時俱進,學習如何學習,動機、情緒、記憶、批判思考、創造力、後設認知、多元智慧和心智習性,自我效能....等,都還會進一步探討。大腦的可塑性,也是我們確信終身學習之必要,而加上對於工作記憶跟執行功能的運作機制瞭解後,我們設計學習活動、媒體操弄的促進理解成效,也能更精確、適性。

      社會網絡,主要為人際關聯。從自己本身、家人到朋友同儕關係,所處的地域之環境 社會,世界現況。人際的互動,發展自你歷來擔任角色之任務、權責,自己和他人的交流。有時這樣的關係,是驅使每個人行動最強烈的動機和情緒主因,包含系統 層級的歸屬感、向心力、競合關係,這也在班級經營、社會學習互動中可進一步探討。重要、在意的他人,無論是實體、線上、媒體形塑的虛擬人物,都會讓自己有 更多的投射與腦補,想像著自己與其發生的關聯,促使自己期許成為更好的自己之投射。

      知識網絡,積累著全人類所建構出來對於自然的探索到科技發展,文化與社會的積累,從分科到跨領域交互關聯,都是我們在教育活動中,規劃為學習與培育的目標範疇。藉由建立知識圖譜,可以看到知識元素或節點的層屬關聯,提供學習者(每個人)一路追求、興趣探索,體驗認知,也瞭解其中埋設於社會層級百業的基礎。從教學來看,發展出綱要指標、課程教材、教學策略活動、評量與認證。此外網絡的其他三成分,也各自是門「知識領域」,可供對其多加瞭解後善御運用。

      最後是資訊、通訊科技網絡,從數位科技持續演進到新興科技到來,人類的社會早已進入實虛融合的境界。我們可以從「資料→資訊→知識→智慧」這個向度來思考,對應「軟體、硬體、雲端跟網絡連結」的感知、處理、因應來討論,發展成為資源、工具跟平台運用,建構出更大的服務生態系。

個人小結:

      知識網絡、社會網絡,可以近乎「一瞬即達」地擴張串聯,而人腦本身的訊息處理、身心發展成熟,我認為這不是想將其物聯網、互聯網化就能瞬間達成的。或許將來腦機介面、穿戴應用會更方便,但在人體侵入、個資隱私部分,相信還有一段長路有待突破。

      人類所有文化積累出來的知識網絡、歷史文化與科技持續進展,也是當下我們預設的教、學目的與目標之本。如何針對學習者目前身心發展狀態,適度也限量地合宜提供科技網絡連結機會,即為設計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的初衷:先有再好,確保有效,同時在這樣全地球人共處的時、空中,人人終身學習,整體人類、社會共榮共好,是我們所期待的。

後記: 翻找以前寫的『I am me.~我是我』學習模型,每個都要先好好「認識你自己」:

*Inquiry探究
*Argumentation論證
*Modelling建模
*Memory記憶
*Emotion情緒

踩著Keystone maps再出發!

      先看初一畫了這張圖,我玩了五天,寒假衝動還是空白很多,哈哈!倒是昨天整理客廳、筆記圖紙(FB)後,心血來潮挖出自己十多年來畫的Keystone maps,相較於上次在國北「我的心智圖回顧」分享,今天來匯出圖檔原檔分享,等一下每張圖我都會附上長*寬,若太大請包涵喔!

attachments/202102/5842645487.jpg attachments/202102/7972525381.jpg

      今天也第一次認真查「Keystone」 這單字,我喜歡劍橋辭典的介紹:

拱頂石:a central stone at the summit of an arch, locking the whole together.

(計劃、想法等的)基礎,主旨,基本原則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a plan, idea, etc. on which everything else depends

      00Keystone工具介面(1900*1008),大學塾介紹過的Keystone文章連結

attachments/202102/3801968575.jpg

      01關於keystone工具的研習發想(1199*994):

attachments/202102/8091130664.png

      02我最常畫的師生三角形:教室傳播模式(644*545)

attachments/202102/3224197348.jpg

      02.1補上Inspiration畫的三種教室類型(1440:900):

attachments/202102/0364263453.jpg

      02.2還有Mural.ly 畫的學習環境系統觀(612*960):

 attachments/202102/1663515818.jpg

03資訊融入教學設計(1175*528)

 attachments/202102/5982187695.png

04英語教學心智圖應用(1211*925)

attachments/202102/7785682685.png

05ASSURE資訊融入教學設計(2831*3115)

attachments/202102/5983403754.png

06運動我的多元e智慧(881*648)

attachments/202102/7941137767.png

07運動我的多元e智慧再開展(2333*2360)

 attachments/202102/7412589847.png

08大腦功能運作(1494*956)

attachments/202102/8350889301.png

09記憶歷程處理(2306*958)

attachments/202102/5995556633.jpg

10大腦相容教學研習(1334*1706)

 attachments/202102/8327716602.png

11google達人(1128*1074)

attachments/202102/8283620615.png

12google_pbl(921*878)

attachments/202102/8660435003.png

13相片應用主題學習(Photo BL)(1295*1276)

 attachments/202102/4305192121.png

14PBL單元規劃筆記(2254*1306)

 attachments/202102/2523633609.png

15多元智慧PBL設計流程(1733*868)

attachments/202102/4860754609.png

16開設網路課程(993*1315)

 attachments/202102/7885682696.png

17教師運用Moodle手稿(1420*1007)

attachments/202102/0026138584.jpg

18網路教學_研習手稿(1420*1025)

attachments/202102/1779032104.jpg

19Moodle Sphere跨層級設計(1637*1036)

 attachments/202102/2581147700.png

20九年一貫資訊課程跨系縣市合作開發(3524*2017)

 attachments/202102/6213253975.png

21應用教育機器人提升科學教室提問效能(950*770)

 attachments/202102/7326005949.png

22導入機器人產品於課程教學

 attachments/202102/1363726097.jpg

23MQTT主機學習服務(833*757)

 attachments/202102/7200667128.png

24高雄教育局快易通整體觀(1729*1215)

 attachments/202102/0365046326.png

25世界與未來樣貌(1555*1242)

attachments/202102/9946693678.png

      26讓您眼花撩亂真不好意思,先用手稿收尾,想以Society5.0科技工具檢視現場混成教學(595*840):


 attachments/202102/3207073563.jpg

      而最初心的兩張還是廿年前辭職期間畫的,看著圖,人事、回憶與熱血創想,都還能湧現呢,再出發!

27陳振威老師種菜主題教學(809*572):

 attachments/202102/7166185146.gif

28一年九貫狂想(642*441)

 attachments/202102/0376705711.gif

「一迷下去,就有創意」 發想三部曲

29

 attachments/202102/5433585035.gif

30

attachments/202102/4848371109.gif

31

attachments/202102/3280829346.gif

32ASSURE教學設計模式

 attachments/202102/4781720236.jpg

33創新推廣與擴散模型

attachments/202102/3557344043.jpg

34換裝個Google大腦吧!

attachments/202102/6365464552.jpg
35溼地課程架構(1428*1670)
attachments/202102/5670305956.png
36花博開展前一天的新聞概念圖

 attachments/202102/0712620924.jpg

37五四之心舞肆 1

 attachments/202102/5315677663.jpg

38五四之心舞肆  2

attachments/202102/2969498083.jpg

亂好

39傳統用法

attachments/202102/8993372834.jpg
40一直往右

attachments/202102/1979274346.jpg

41單槍系統觀

attachments/202102/6693912340.jpg

42數位機會

attachments/202102/6296634818.jpg

43  96e化社群學校專案

 attachments/202102/4548192793.jpg

44『唯一支持GMAIL』圖像新發想

 attachments/202102/3186104964.png

45教學軟體評估與應用設計~以PhET『物質狀態』模擬為例

attachments/202102/1901481909.jpg


46這樣看Google比較easy1

attachments/202102/9308185993.jpg
47這樣看Google比較easy2

attachments/202102/1413509376.jpg
48把RSS想得再清楚點! 1

attachments/202102/2818243513.jpg
49把RSS想 得再清楚點! 2

 attachments/202102/3255584132.jpg

50我思,可以不必辦公,卻還是想著..
attachments/202102/9083785942.jpg

51Coggle AR、VR、ER

網頁圖

 attachments/202102/0260621462.jpg

52Google AI Experiment

網頁圖

attachments/202102/3564659913.jpg

53我自己的PBL~『想好就能愛不完』的人生玩法
 attachments/202102/6870592757.jpg

54 Instructional Design chart(3572*1996)

 attachments/202102/8540134216.jpg

55長堅定看Google(1057*891)

attachments/202102/6524396269.jpg

202102210640:還是沒找到那張風災主題圖,卻是多找出20多張,哈哈!

      從2010『一機每童』 (呵呵,只有一台iPad,想讓每個孩子都玩看看) 到昨天20200629,自己算是第一次、真的發下iPad進行教學(另文整理)。重看iPad部落格文章,回顧當時初玩iPad1的想法,到現在思考如何在新北各校皆能普及與善用。 十年前這樣寫,現在看也仍受用呢:
      想探討『iPad在教學上的應用』,總會先看自己『原來(目前)怎麼教』?有了iPad後,如何與現場既有的科技設備與網路應用交互整合、混搭?而自己原有的ICT習慣、想法,又該如何調整,轉變?
      先拋出一個議題:當我們讓孩子們使用科技設備時,你擔心他們不會用嗎?或者,你能如何確保孩子們『只會』投入學習,而『絕不會』東摸西摸或分心玩別的?電腦如此,我相信iPad更是。我的想法是:真想發揮第一項優勢,就更要設計與規劃教學流程,同時,認真尋找或投入研發專為學習而製的App,並善用於教學中。

      以下藉「36 Core Teacher Apps For Inquiry Learning With iPads」與相關圖文,整理一些iPad Apps呈現框架。

attachments/202006/1987310546.jpg

※iPad App Evaluation Guide,Apps檢核簡報,整理多圖(BLOOM、多元智慧、21世紀能力),還有檢核表文件 (PDF)

attachments/202006/2138322824.jpg attachments/202006/7682526144.jpg attachments/202006/7646377431.jpg

Remix of One to World iPads using Bloom's and SAMR ,利用ThingLink方式動態呈現很棒!

attachments/202006/8314740685.jpg

另一種整理呈現Bloom's and SAMR

attachments/202006/5009433859.jpg

      利用主題活動,讓孩子們以iPad做為內容創建工具,也是展現自己學習表現的好方法!

The student as content creator - 15 Content creation apps for in the classroom
attachments/202006/6545809521.jpg

慶生感恩~看圖說文

      49歲(50虛?)生日這天,謝謝大家線上、實體的各式祝福,無以為報之感恩,還是繼續認真玩想。

attachments/201807/6428300220.jpg attachments/201807/9131629639.jpg

      這張大圖筆記,始於在教研中心會議室牆面的畫想思考,印出帶著在幾天裡邊看邊想,繼而在香港返台前機場的分段說錄文字,今晚順好文句,也檢視自己看教與學的全貌~嘿嘿,學科考筆記可用。

1、解決問題,提升滿足,創造價值。這是我身為老師,想怎樣進行教學、怎樣善用科技工具,當然也希望學生也能夠領會到:他們學習之後,能夠具備這樣的能力跟素養。

2、看人工智慧的相對~人的智慧。也以這個大腦的適當成長發展,還有功能,大腦的運作方式,主要先為自己生存,也為在社會中能夠社會化地成長。會主動或被動地因應採取哪些行動呢?而這些以視覺、聽覺為主的感知,開始在輸入、處理、輸出之間,持續地因應情境挑戰,進而獲得經驗與全身心發展。也許,將來的腦機介面是個機會,不過從物理、資訊、生理、心理到心靈的改變,這是整個學習過程甚至終身持續不斷的。

3、在規劃教學設計、營造教學情境前,先認真思考我們想學習多少知識內容、態度與能力?在孩子成長的情境時空機會裡,要他能夠學得多快、多好、促進他的人生又會如何?這些就有賴我們家長跟老師,還有整個社會一起來努力經營和設計。

4、我們以認知、體驗、實作、設計思考,還有情意、專題、素養、協作以及共好整個流程,來設計教與學。這其中的歷程,需要各方資源與支持,也要有評估成效的妥適規劃。其中對於Bloom認知層次、多元智慧、自我導向學習、動機,這些形式轉變出成為PBLl或者是創客活動,也結合108課綱等核心素養目標,或者STEAM。其實都是希望能夠有STS,能夠與世界共同演進的目的。

5、在新興科技來看,現在到未來,已經或即將出現的擴增實境、虛擬實境、物聯網、教育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相信都是為了支持在教室裡、或任何時空下的學習機會,以及教學支持怎麼樣去善用數位槓桿。

6、從老師自己的確保教學有效(ASSURE),由校本看自己當老師的想法跟動機、熱情,我們其實有許多社群,也有各層級的輔導跟專業成長機會,當然,各種社群、獎項裡也看得到許多典範。思考在教室裡面的個人、小組跟全班活動(三角形)的永續經營鋪陳,我們其實提供給學生的大腦去做觀察、感知、描述、分類、探索、操弄,以及協力與創作機會。老師支持的部分,就是提供各種教具,有資源、工具、平台,而且掌握全班的系統動力。在這樣子的機制裡,其實就是提供學生任務跟活動,同時鼓舞學生的動機和熱情能夠自我導向學習持續不斷。

7、我想能夠做到個別化學習分析以及差異化學習支持和決策建議,都需要大數據能夠進一步科學分析、有意義詮釋,以及故事的創造。我想從縣市的規劃,一直到老師個人可為,同時也有那麼多的數位新興科技可以支持,我想即便有各種的網路資源,也要好好整理真正為教學有用,能創造教學多樣性、添加網路教育味,期能圓援源緣,急即及極。

8、回到一開始解決問題,提升滿足,創造價值。那麼,人工智慧到底未來會怎樣?是讓人失去工作、抑或探索真正人才需要做的事?人工智慧可能被人工智慧嗎?或者,我們怎樣以有著人工智慧的心態跟架構,去做我們教人育人的好事呢?

      附上Keystone大圖,繼續參考發想。

attachments/201807/4447419668.png





 

九宮格STEAM memo整理

      這幾天想「簡化」一下自己的腦袋,就把每次隨身帶著的資料利用便利貼給個標題,之後清點一番大概九小張,拼成memo的九宮格剛好,我的日思夜想、愛看愛玩,都能相通,很棒!

attachments/201711/2312602294.jpg attachments/201711/1859963367.jpg



左上
      關注教育部各項計畫,108課綱為最全面,前瞻計畫則是最多錢,再看數位學習深耕計畫、ARVR大學與中小合作開發,還有行動學習,另外,創新應用團隊甄選應該今年結束。

左中
      新北市三年LEADING計畫,在各個科室之間都有相關專案,從STEAM角度來看,希望做一個整合,也是「iSTEAM」投稿的策略規劃目標。

左下
      看新北市107行動學習方案,同時APP市集、教育部相關學校補助學校,另外我們對於程式教育、創客教育推廣與業務隸屬,也建議做好釐清、適度區隔,更盼流暢整合。

中上
      思考真正的教育現場,提供的是情境、探究與建構的機會(有幾十種教學模式),同時就是關於校本經營、教室規劃,師生一班的傳連構思,來看創新與永續兼具的經營。

中2
     從暑假STEM開始買Amazon電子書開始,整理相關資料,寫成一篇兩岸校長論壇的新北「iSTEAM」,接著再看三本STEM、SOS還有PBL,再複習一下以前的整理「從PBL再到多元e智慧學習圈」,也有九宮格喔!

中下
      課綱素養的能力導向,看的是跨學科、統整的部分,以及主題式探究的PBL,最後加上科技所扮演的多重角色~本來就可以融入各科、自身可以提供STEAM執行時的支持,最後就是科技本身也是對應未來生活能力必須素養的一部分。

右上
      看多元智慧,我都希望以大腦相容的角度來看,其實學習就是幫助每一個大腦學習成功、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也是我自己50+的努力目標。

右中
      ASSURE教學設計思考,科學玩具探究、數理概念圖,還有5E探索環。

右下
      對於虛擬實境、擴增實境、智慧學習環境、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機器人....的學習,也是自己博士研究感興趣的領域(沒有很認真是真的....)、且是前瞻計畫跟各項專案的熱門項目。

attachments/201711/0444556241.png

ASSURE Google GRASPS!

      最遙遠的距離,是在你眼前卻視而不見;最深刻的領悟,是珍視自己的已經擁有。

ASSURE:教學設計模式之一,字義「確保」教學有效。

 attachments/201606/7780690992.jpg

GRASPS:「重理解的課程設計法」(UbD)之設計原則,Grasp字義為「抓取」、「控制」、「領會(理解)」。

      ASSURE Google GRASPS!是端午在高雄再端心的恍然大悟~粹鍊「大學塾」來整合「Google in PBL教學應用」,探索近十年的,原來早在此水到渠成了。

attachments/201606/0953107310.jpg attachments/201606/9616109361.jpg

      有個比你更瞭解自己的朋友「Google」,整合許多資源、服務與工具(還有運算思維),最該認真探討教室裡的Google最佳應用

      關於教學設計與主題學習探究規劃,從「ePBL」Excel檔案出發,Google整體服務,也從「換裝Google大腦」、「畫張長堅定路線」,一直到「Google in PBL教學應用」、「A~Z Google應用」。我依循教學設計與學習活動規劃的起承轉合來看,從學習目標選擇、發想主題統整,到整體資源、工具選用的鋪陳學習情境、流暢運行,試著以矩陣表單方式讓大家看見Google之無所不在、無所不能,我們可以如何無所不用其極!哈哈~以下先把手稿理路做番說明,矩陣工程就是暑假作業與實踐地圖啦!

attachments/201606/7072471936.jpg

attachments/201606/7092368538.jpg attachments/201606/6471229391.jpg

attachments/201606/6713050144.jpg attachments/201606/8157483337.jpg

      確定帶孩子們進行PBL探究!先來趟「ASSURE分析」:從學科領域的學習目標作為基礎,在eTheme(主題)與新聞裡(也可以結合多元智慧、成功智力),看看真實世界中有哪些是這次適合孩子們扮演的角色、具備的任務與按步推進的活動(藉由GRASPS撰寫分析),除了學習目標的既定,還可以讓孩子們:

1.認識真實世界的多采多姿(多人之彩虹共融觀)

2.學習與善用ICT工具,發揮數位槓桿力

3.擴展與認識自己

      大概念確定後,就能藉由大學塾「Judi Harris網路活動」、「WebQuest 」任務(Task)與模式(Pattern),選用「A~Z Google應用」裡的各項服務,應用來玩行動學習也很適合喔!矩陣表單大致的呈現樣子如下圖,我希望在大清單裡還可以貼心快訊,可能利用Google協作平台來呈現,加油加油!

      邀您一起確保、領會:活用Google指望你我的世界與未來

attachments/201606/6660355821.jpg

行動學習教學矩陣圖發想

      行動學習,可以廣義涵蓋於資通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範疇,之前我整理FRAME框架ASSURE教學設計模式 ,應足以做行動學習規劃的參照鷹架。以下是今天在公車上畫的圖像~野人獻曝地期能提供老師app整理與呈現方式。

attachments/201511/3372053308.jpg
     

      藉由雙向矩陣來發想:由左而右看的是學習事件、教學行為,到教學模式,學習任務、校本課程或能力指標描繪,主要是教師、學生在教學過程裡的外顯表現,像翻轉、評量、合作學習等都可以在這裡列出。這樣有個好處先檢視:到底教與學的目標與形式為何?當有了多少、多好的科技設備,又如何可以更快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呢?換言之,要教學得好,並非一定依賴科技;但有了善用科技的機會時,更快更好達成教學目標的機率可以高些、永續些。

      接著,再由上而下,持續列出(也配合將來利用資料庫建置時的新資料添加考量),就是支持教學行動的所有『外掛』~包括實虛混搭的硬體、環境,app各例,配合利用學習素養、領域、主題或時事活動,或者之前以多元智慧Bloom層次 來分類的App呈現方式。

      將來的矩陣交會方格,希望可以看到教學推薦、省思或案例影片,同時有相關活動的發起邀請、報名參與資訊。這樣想著:可以把這樣的方格表豎立起來,以時間軸貫穿過去~看是老師一節課裡的app應用混搭、週備課或校本課程實施,每個時間點都留下對應的學習歷程紀錄與相關省思、社群討論。

      我看科技對教學助益很單純:用來解決問題、提昇滿足,進而創造價值。所以,別讓老師們使用科技時還得面臨許多問題、降低誘因甚至澆熄工作熱情!

      筆記本右頁,再想著家長老師學生到學校教育局與教育部的週捷輪,臨致靈務實策略與願景規劃。從老師一台行動載具,結合教室電腦與單槍開始,到學生個人或小組的多螢運作機會,怎麼符應每個孩子的學習進程(一生一瞬)與個別差異、偏好(一生一世),我想,目前仍要依賴科技介入(Digital)與教師社群互助(Many)數位支持才得以達成這樣的理想吧!
      給老師們建議:看看自己先玩什麼組合,最有CP的槓桿效益,然後再來玩點新嘗試,最後真的能提昇教學滿足與創造價值喔!當然,還有賴於您積極投入自己的專業成長、參與教師社群。
      對於學校、教育局與教育部的專案、政策,雖有績效評核的時間、經費考驗,但終要發揮『以學生為中心』的行動學習派典時,別忘了真正該『以人為中心』才是關鍵~讓老師有心願意投入,讓行政得有施展抱負、支持教學的動力,這樣由上而下、由下至上的良性互動,才更有那種『無縫接軌』的學習新世界喔!

      我還想到:若以這樣的大表方式作為檢核一個學校實施行動學習方案的規劃、實踐與檢核,應該也可以做個定位式的統整分析。

      我更自期:最快半年、最多兩年半搞定。然後我要回去當導師、認真的博士生,來好好陪孩子們享受這一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