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數位學習精進方案週年慶

      去年今天,首見新聞「教部砸200億推三計畫中小學「生生用平板」 採購、維護全包」,開啟我的共襄盛舉。

      一年過去,有許多可細數、該選戰(站)之處,在新一年開展之際,繼續認真玩真的。上次18想,這回以1~17字句為出發底蘊。有多組者也放在一起
愛(玩)
感恩(陪伴)
敬自己(信望愛、段捨離)
圓援源緣
創新與擴散
確保教學有效(ASSURE)
理路三合加巧勁(守時省錢大放送、智慧典藏即時通、感心創新齊步遊)
(願景領導返璞行策略規劃e全通連心攜手迎變革創新活化全歸真)
科技似水順逆由心
說故事策展虛擬旅遊
教育E齊走連心攜手遊
主題式網路合作探究學習
解決問題提升滿足創造價值
一路走來初心不變認真玩真的
創造教學多樣性添加網路教育味
智慧造境人己際機物I O 3 T當責
走路的人路在腳下造路的人路在手上
讓世界看見台灣3C數位學習大國願景

善用雲端優勢,營造多元學習場域。凝聚教學智慧,經營數位共備社群。提昇學習素養,培育人文關懷公民。傳承科技領導,打造永續智慧校園。

attachments/202211/5501645951.jpg attachments/202211/0795946920.jpg

FB

星期天早上,老師您會如何備課呢?

      最近研究課綱上癮(抓狂)了,我也用A、B、C來寫三面九項,最後多一點。

A、先聚焦一個目標,這週你上幾節課、教學進度如何?
A1不用備課,就和平時一樣,時間到了,上線開講,開心和孩子們一起度過,約一約回到學校後準備玩什麼(喔,小六是畢業考...)。至於可能正常回校嗎?喔,那就下周末再來發想。

A2.放寬心,一週裡即使上課品質不佳或是有孩子們未能跟上,可以利用到學習平台掛載(自己、同事同工、網路平台與出版社準備好),非同步方式提供輔助。疫期間教與學,可能像疾速短跑,但更像教學職涯、人生馬拉松的路上,遇到了一陣驟急雨,保護身體、注意安全為要。

A3.兩個省思:

      認真說來,想要把平時上課的方式,力求完整的搬到線上同步教學,本來就是極大的挑戰,然而,這個禮拜下來,全台的老師們,都努力展現創意與辛苦,達到了某種程度的教學樣態。接著再一週新出發,我們可以先兩款「省思」一下…
一、省思反饋自己這週以來,獲得那些數位教學成就解鎖?這是陪著您開始到永久的教學新技能,找到自己適用的,再熟練一下,讓您得以教與學心想事成。
二、看看他人分享的許多心法,學得來就玩,還不急著用也蒐集起來,更重要的是:這麼多同工夥伴「解決問題、提示滿足、創造價值」的實踐智慧,真的可以省下我們自己思考的時間!

B、您會在什麼地方,如何實虛整合開展教學?

B1.在原來的教室。是否看看如何在孩子們也回來時,有更好的數位整合應用機會。
B2.在自家。如何家、校與交通時空往返之間,更串連流暢?自備載具、善用雲端平台。
B3.未來的新教室。即將新學年開始的新教室,您會如何智慧造境、營造混成教學情境?

C、如何創造數位協槓機會
      您大概暫時不會真的把「當網紅」立即變成自己的斜槓,但您一定要能善用三力來協助自己!

C1.讓現在的您,本來就心心掛念、開始時時備課的產出,都能精準支持每一次您和孩子再相會(同步與非同步)的時候。
C.原本就熟識的同事、朋友、學生、家長、畢業校友們,藉此機會聯繫交流大家現況,或有可以協同支援的,可以事先演練,也熟悉數位平台。
C3.打造自己的數位分身們
      數位,本來就是Digital+Many,活用各種工具與平台,所有線上找得到的資源(尤其最重要的是人),不就是事前(非同步)有人準備好放上去的嗎?集結非同步資源,就讓參與您同步教學或會議的夥伴們Keep Busy,但自己是更有餘裕、從容地經營這段教學時光。

C4.炸藥?哈,維基百科說它的引爆機制: PETN為基礎的引爆線。
      是的,像葉丙成老師這次發起的「台灣線上同步教學」社群,活像個Professional E-Teachers Network(我亂掰的),試著線上公開或私下邀約,何時可以「亂入」我的線上班呢?
      當然,比較期待(現在開始的新常態)的是:班際、校際、國際的教師們,從共備到協同教學,在線上同步在課堂中創造另一番風景:引導孩子們投入主題式網路合作學習,Google工具大全、WebQuest、Judi Harris十八種活動都很好玩!

Let Monday Better!

大學塾長在哪裡?

      這是在第十屆教育噗浪客的分享:「十年來與教育噗浪夥伴的個人回顧」,感謝大會規劃、捷達支援的「影片直播(前小段漏失無礙)」,以及簡報分享,請指教喔!

      哈哈,一開始講得超快,後來慢點談。但鐘響時又忘了講最後一句:我在這裡~噗心如初,認真玩真。

大學塾長在哪裡?

大學塾長在哪裡?

大學塾在哪裡?



      簡報從缺席噗一小遺憾開始,回顧參與教育部專案、台北縣與新北市教網中心的學習成長,其中與噗友交織協力玩創新擴散、確保教學,以老師自己在教室裡的孤島觀到延伸到教師社群所得能給我們能善用數位槓桿的機會一氣呵成探討,也讓自己著實回顧最近十多年來點滴。

      軟科技應用,從單槍百用、主題式網路合作探究設計,也淘來硬體好好玩,一起努力打造學習時光。

 attachments/201807/2356528599.jpg

attachments/201807/3331270615.jpg

attachments/201807/8071156827.jpg

建立Roundme 全景瀏覽與互動~編輯與瀏覽

      本篇介紹Roundme網站編輯功能,接著比較各種瀏覽形式。先這次的作品連結

      從Roundme網站首頁能看到世界各地網友的作品,可以先點選瀏覽看看。接著,在右上角「Sign Up」申請自己的帳號~可利用FB、Twitter或者是電子郵件方式申請。

attachments/201701/6186476685.jpg attachments/201701/3554035093.jpg attachments/201701/6752956803.jpg

      登入帳號之後,建立新的空間(Create Space),在此拖拉一些360相片進來就可以,因為免費版的是1週可以上傳15張,所以我就一次拖拉15張360相片,發現上傳的速度很快。

attachments/201701/8089810216.jpg attachments/201701/9659166949.jpg attachments/201701/2543450181.jpg

      為這個空間建立標題、設定位置,可以輸入英文地址方式(中華郵政全球資訊網中文地址英譯)查找。但可惜就是當你把圖標放上地圖時,會對應到真實地址(這個標題也可以編輯),而不是以搜尋所得就將圖標對應自動貼上。也就是說,圖標位址還不是對應你所要的那樣精確,需要比較費工處理。接著,為你的作品做介紹,選擇作品類別,決定是否公開,最後按下儲存(Save)。

attachments/201701/0562229572.jpg attachments/201701/4404493189.jpg attachments/201701/3905801054.jpg

attachments/201701/1213182704.jpg attachments/201701/0197319267.jpg attachments/201701/4115664972.jpg

      呵呵,您發現「編輯」版面都偏黑色嗎?我們趕緊來瀏覽看看!從個人帳號區可以看到現在有發布一份空間作品,也可以繼續編籍,檢視的時候,點選照片滑動瀏覽,選擇右上角的鉛筆符號就可以進行再編輯,也可以重新設定首頁相片。

attachments/201701/1853516041.jpg attachments/201701/2545985384.jpg attachments/201701/8559046927.jpg

attachments/201701/0356707312.jpg attachments/201701/5389987525.jpg attachments/201701/0005010712.jpg

      如果你想再建立新的空間,就會提醒你這一週的量已經滿了~呵呵!

      我們再來為全景照片建立互動:在看某一張全景相片時,可以從底下拖曳其他照片上來,放在你想連結的方向點上,就等於建立了一個任意門,可以在此點選後到達該張360相片,設定標題,就可以按下儲存。
      右側的驚嘆號按鈕提供資訊視窗建立,輸入文字說明、上傳圖片,可以展現補充資訊,效果不錯,設定標題後按儲存即可。這裡也補充:保持全景相片的水平拍攝真的很重要,哈哈,相信您看到這裡也覺得斜斜的吧~

      每一張作品可以獨立設定地理位置。但和剛才遇到的狀況一樣~就是要輸入的地址,又與真實擺放圖標不易完全吻合。

      聲音與其他互動選項部份,這次都先略過。

attachments/201701/4177679560.jpg attachments/201701/1663888818.jpg

attachments/201701/6138098959.jpg attachments/201701/7905772739.jpg attachments/201701/8333427737.jpg

      再按右上角的眼睛符號回到瀏覽模式,複製網址分享,就可以提供他人觀看,可以呈現全景瀏覽與地圖位置雙視窗,我發現若電腦效能不佳,會無法出現360底圖,可是資訊視窗和景點連結都是正常,請參考。

attachments/201701/6747291717.jpg attachments/201701/6990410861.jpg

attachments/201701/5025223597.jpg attachments/201701/0655375456.jpg attachments/201701/2161213290.jpg

      接下來看看在手機的網頁檢視與Roundme App的運用。

      利用手機FB開啟連結,進入導覽首頁,點選Start之後就可以進來。右上方的三個點點提供多種瀏覽模式,我發現以瀏覽器方式,無法切換Cardboard模式(用瀏覽器單純開網址也是),等很久都轉不過來。

attachments/201701/4150820662.jpg attachments/201701/8167055817.jpg attachments/201701/3184696667.jpg

attachments/201701/8184177233.jpg attachments/201701/4240956537.jpg

      改用App試試。開啟Roundme App,首頁的「最近(Recent)」就可以看到你剛發布的作品。檢視時搭配全景與地圖標記的感覺很棒,此外,一次呈現整個空間裡的相片清單,也很方便選看!

attachments/201701/0163508710.jpg attachments/201701/2007304508.jpg attachments/201701/1958427532.jpg

attachments/201701/2338798570.jpg attachments/201701/5006747107.jpg attachments/201701/0176018771.jpg

        切換為Cardboard模式也很OK。隨著你移動轉方向觀察之後,想要切換時就把頭往下看,出現三個圖示:作者、其他,最左方可以切換這個空間的其他相片。但說真的,戴著Cardboard這樣選擇,可能還需要習慣一下。此外,很重要的~在Cardboard模式看不到資訊視窗的驚嘆號按鈕,只能看到景點連結圖像。

attachments/201701/2791150727.jpg attachments/201701/5084591224.jpg attachments/201701/5660756409.jpg

attachments/201701/2371496579.jpg attachments/201701/3201651773.jpg attachments/201701/1307473013.jpg

      最後,回到一般檢視模式看搜尋功能。
      在這邊你可以用關鍵字搜尋(輸入「博物館」),也可以用附近的地理位置即時搜尋,都可以找得到這次分享的博物館作品。此外,在世界地圖上,可以看到許多人的分享,這也帶給我更多主題式網路合作學習的發想契機呢!

attachments/201701/4506038398.jpg attachments/201701/1046584139.jpg attachments/201701/8514735065.jpg





Freemind、Facebook~釋放心靈、面對書本

      四年前第一次讀博班,在大學塾開了一個『研究苑 』分區,陸續寫了五十多篇,主要以研究時的想法、工具應用與主題進行探討。這一次再讀博班,幾週下來還是習慣利用『Freemind斷句 』來整理文獻閱讀、同時想試試利用Facebook開設『社團』來整理研究文件、閱讀與進程管理。
  
      呵呵,那為何想利用Facebook『社團』呢?我試著來『論述』一番:
      記得當時我常用的是噗浪,現在利用Facebook作為獲取、分享資訊的社交管道,而這種來自於發現找到、加上自己想法、繼而分享的IPO(輸入、處理、輸出)流程已經很順暢,也佔了我許多利用各式載具的連網時間。就像我想把孩子們玩線上遊戲時間『偷回來』投入進行主題式網路合作探究 一般,若我仍習慣掛在Facebook上,其中多一些時間其實是在閱讀文獻、進行研究豈不更美妙?!有了這樣的初衷,我再認真看現有Facebook功能是否符合所需:
 
*在個人訊息張貼時無法夾帶檔案上傳,但『社團』就可以~我把閱讀中的文件上傳之後,所有的閱讀筆記整理、相關想法與連結(包含文獻的文獻引用)都當作該話題的留言,持續接起來也都有時間紀錄。
 
*搜尋檢索功能也是,『社團』的搜尋功能直覺簡便,不像『個人』區還得依靠QSearch。而自己正在整理的重要章節可以利用『置頂』放在最上面。
 
*為何不用Evernote?
      之前我也利用來建立分類整理文獻,包括錄音筆記都很好用,但有幾次在離線、連線同步緩慢或卡住的感覺很不好,尤其有時手機螢幕小,看長文章切換頁面不上手,慢慢就少用了。現在利用Facebook的話雖然無法錄音,但真有需要時我就利用Ocam或者com-phone 處理。
 
*社團要找很多人一起來嗎?
      呵呵,原本我只想利用上述『社團』功能,沒特別想找他人。不過後來轉念一想:美篇文獻的作者(們)不就都因此齊聚一堂了嗎?他們提供讓我可以好好閱讀與再提問的機會了!這樣的研究應用,我一定有個『社團』是只有我自己一人的,若將來有同伴想一起努力拼碩拼博的,或者邀請學者師長指導,我也要先做好準備再來慎選邀請,務求發揮『集智聚力』的數位槓桿效益。

      想來也有意思~第一次博班研究主題是論證(Argumentation),這次主要想玩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兩個單字還長得很像呢!趁教師節這天,好好想想研究苑社團新玩法,也祝福所有師長別忘記咱們都可以掌握『用自己生命豐盛他人生命』的幸福喔~
 
      看看這兩張手機畫面~自己也覺得好玩....這樣更能樂在其中!
 
attachments/201409/2266175015.jpg attachments/201409/5469960417.jpg

      這個週五(11/25)就要啟動『新北市100學年度未來教室第1期工作坊』了,我把自己設計課程的規劃與講師加以說明。原本規劃先有一個簡單說明會,隔週再啟動工作坊。一方面可以給予各校對平板電腦的配發、專案相關事項加以瞭解後,薦派團隊專案教師來參與工作坊時,就可以帶著更多校本實務來一起討論,也對於社群互動、知識管理可以有個好的開始。後來因為相關因素影響,就成了開幕、說明、工作坊連起來,稍加調整上課順序後,也是ok的啦!

      以下我把每個主題、講師做個簡單說明,也要謝謝大家鼎力相助喔!工作坊計有六天,36小時。如下圖:

attachments/201111/6218473842.jpg


第一天上午:
      邀請台北市大湖國小李華隆主任,分享歷年來參與電子書包專案到教育部電子書包試辦經驗分享,還有目前台北市以Android平板專案的推動實況。李主任的學經歷、實務經驗豐富,加上目前身為教務主任,也有許多從課程、教學實務的角度來看。一方面可以給予專案學校夥伴第一個『熱血』的期許開展,李主任也參與多項華人網路合作學習專案,也期待將來的北市、新北之雙城合作機會。

第一天下午,課程調整由我先講:『混成式學習環境建置與經營』,主要從『W500平板電腦面面觀』與『教學生態系統設計與經營』,大概也把八月以來的『觸動搖擺』先做個整理分享。

      接著請陳振威主任介紹建安國小的『教育部電子書包試辦經驗分享』,ㄚ威主任多年來與建安團隊的努力與成果有目共睹,全校幾乎已達『每童一機』,尤其在『主題式網路合作學習平台』與『戶外無線之行動教學應用』方面卓有創新,相信可以給我們許多啟發。

      宜蘭縣玉田國小林光章校長談『科技領導創新』,林校長多年來不只應用多種行動載具實驗教學,也對於自由軟體推動不遺餘力。而且校長不僅用心、發揮心智圖軟體的功力更不在話下,藉科技來發想、創造、分享,同時能在校本實務中帶領校內老師一起打拼,相信可以給大家開展不同的思考面向。目前林校長是利用Linux-based的OXPad平板電腦,未來或許我們的W500也可以探討這樣的Win/Linux雙系統平板電腦比較。

      積穗國小曾俊夫老師,去年以小筆電專案帶領六年級同學進行教學經營,期間開發多套系統(如學生QRCode簽到系統)與活動(日本賑災網路問安,曾獲NHK採訪報導),而曾老師與李老師也正積極規劃新北教育雲的初期方案,從教學現場的實務來切入,發揮雲端科技的威力,相信可以帶給大家對於未來教室有更務實穩健的前進方略。

      哇,又換到我了~『個別化、合作學習教學設計』,利用『ASSURE教學設計』、『1:1教學』、『合作學習與PBL」,我將整合資源、工具、平台與人際網絡、學習環境做個總檢視(就是魔方實踐啦!)。

      中間有隔一週後,讓各校有時間發想設計,再邀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劉遠楨教授團隊,為我們帶領兩天的『行動研究方案設計、討論與實做』,同時也會介紹致知網PBL、微軟學習包,希望可以針對各校專案發展進行設計與實施行程有更好的鋪陳。

      此時,已近十二月下旬,積穗國小李宗龍老師介紹『雲端與網路同步教學應用』,從本市教育服務系統的單一簽入,連結到Google、Microsoft的雲服務,介紹一些未來教室、雲端應用的實例與展望,同時,也希望能將各專案學校的創新發想,配合作為本市程式設計班的實做專題喔!

      我們壓軸的部份請土城國小萬志祥組長來主持『校本運作經營實務暨期中研討分享』,探討交流學校經營未來教室的實務與展望,同時,也以網站經營社群交流與知識管理建置,未來還希望朝網路教師研習與師生線上交流活動進行支援。

      報告完畢!這樣規劃第2期工作坊的夥伴比較好接手喔!

標籤: 平板電腦

老師的精板神自期

      若能利用每童一平板電腦教學,以我自己為例,還是先再看清楚ASSURE各環節:怎樣藉由平板電腦的使用,達成更好的學習績效。
      幾年來,我看的『大腦相容』、『學習行為與教學事件』、『多元e智慧』、『主題式網路合作學習』等,都已跳脫一師多生的全班教學模式,目前在自然教室主要以小組電腦方式為之。這次有了每童一板的機會,也給自己許多提醒與鼓舞:從每節課的人機與人際交互作用裡,營造比以往更好的學習環境,當中也提醒自己都要回到教學常軌來看。
      我們可以在行動中摸索,發展自己的一套SOP~先有班級常規的契約貫徹,然後才有主動、自由探索學習的熱鬧精彩。我也不會馬上每童一板,先試著依序發出、小組長協助、取用與歸還流程演練等,在自己有把握的前提下,與孩子們一起經營這樣的創新教學時光。
      在體驗過各家平板電腦後,我曾試著找『模擬板』來玩~大小、重量、示意畫面都如同真正的平板,讓自己、同事、學生們來玩『模擬體驗』,耍寶之餘,也可以輕鬆地提醒大家相關注意事項。
      我還未親身體驗在不同的活動模式中,全班與個別的視線、視野將如何?在發放、擺置、使用、收回之間,如何真的看見教學精彩?
      以及,還未想好怎樣有效率地收回後檢查,狀況處理,備妥供後續使用?
      看到『跳過問題,直接做對 』,這個『沒有理論的理論』概念,給自己很大的鼓舞~在物生心靈層級之別裡,想望好的事怎樣發生,就利用運用尋解導向法~Make it happen!
      我真的期望做到個別化指導、適性自主學習的境界,這次的專案是有機會,但尚無可遵循的絕對成功模式~只有老師願意嘗試,才知可行否、也才能致行!先有個最大想望:你的學習指導分身,能適時地出現在每個孩子的平板電腦上,該可以提供更適切的學習機會吧!
      另外,也別忘了有校本同事、網路社群與許多專業成長的機會。自己也先探索玩通平板的應用,在生活、工作裡,這樣的科技連結機會,怎樣為自己的教學任務提供支持?多與他人交流,也有機會在未來串連起班級、校際孩子們的網路交流喔!
      同時,在觀察孩子們使用的過程裡,又可能衍生出新的教學活動模式,甚至是各班、各生特有的互動樣貌,有準備而期待,總是可以持續行動與研究吧!最後,又想到一點點行政推廣的考量:
      是不是每位老師、所有學生,都可以有機會體驗這樣的載具使用?若加上資訊課 、圖書館或社團時間,即便學校可能只有一套班級數量的設備,好好規劃推廣,一定也能『物超所值』。加以偏鄉小校,做到每童一板的機會也值得期待。
標籤: 平板電腦

直擲質值~參與北縣歷來ICT專案的領悟

      藉著整理自己從台北縣教育網路中心參與的歷來專案過程,有了這樣的想法~直擲質值,很深刻的體會,很難一言道盡。

      100學年度起,新北市的教育網路組自『小教科』轉移到『教研科』,打注音時都會變成『較嚴苛』,新單位、新人事與新業務,應該是先得辛苦些。而幫忙宜蘭縣審查典範學校、看到新竹縣夥伴對於Moodle的經營與資訊數位教材的整理,加上這幾天到台大上課,都會經過教育部電算中心樓下,想起在噗浪年會時與澎湖人聊到澎湖與台東資教評比之事,自己心中難免自問著:那新北市呢?雖不在其位,總也自己會掛心、也會被人問起。索性把自己於北縣教育電子報或者大學塾的文章整理一趟,一方面自己好回顧,也請各位先進參考指教 。最完整的整理概念,應該還是對於『造一朵台灣的k–12教育雲 』的期許吧!

 attachments/201108/3708089799.jpg

      畫圖簡單,可也是十年來的回顧呢!

*91年起,歷年種子學校報導

*91年起,k12數位學校 、教師網路進修、北縣第十期回顧:

守時省錢大放送  →  資源中心anytime

      網路教學可以由每位老師自由運用,而教師網路進修,則要有行政與資源中心的協助才得以運作(經費、公文與人事服務)。

智慧典藏即時通  →  課程師生anywhere

      網路教學既已超越時空之限,當然師生在何時何地上線學習,都是方便的,同時積累多期的課程經營互動與成品,更是知識寶庫。

理路三合加巧勁  →  行政主管everyone

  從行政觀點切入與待努力方向:所有的老師都必要修習哪些課程、且能善混成研習形式而達致更好成效的?也推動到學生層級嗎?

感心創新齊步遊  →  時光everymoment 

*從k12與Moodle的機會看『校本網路進修

群組教室單槍百用

      待了四年教網,返回德音任教。 

*95社群檢討建議  

96e化社群學校專案  『教育e齊走,連心攜手遊』返校後,還是在意著而畫出:

願景領導返璞行

策略規劃e全通

連心攜手迎變革

創新活化全歸真 

 attachments/201108/8260076830.jpg

*以Moodlesphere架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attachments/201108/6314624307.jpg 

*97「發展九年一貫資訊教育議題教材計畫」,應該算有幫上點小忙,也大概是我至今畫過最複雜的圖吧(原始size )。 

 attachments/201108/8231919418.jpg

*部裡的案子,大概有六大學習網的審查、社教博識網與數位典藏的推廣,還有即將推出的『???』網(賣關子一下,因為我也不知道名字最終版是啥,哈~) 

      其他,像Google、可攜式moodle、WebQuest、多元e智慧、主題式網路合作學習活動等.....,大概就是現在大學塾的樣子了。

      今天台大的程式課,要準備進入『雲端』了!一口氣整理自己參與專案的學習與成長,可也壯觀得呢!雖然好朋友相挺、老長官照顧,但還是想好好『玩科技教自然於新北市100學年』,我得更加努力研究~先謝謝好多人包容與成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