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看到12/22新北市教育局辦理教育部前瞻2.0及科技輔助自主學習計畫申請案說明會公文之後,我再把前瞻計畫的公文看了幾次,加上近兩個月來接收各種資訊,也請益參考其他縣市的作法。同時,也與相關學者、業者交換心得,假設去聽了說明會之後,學校是否有興趣來申請?本篇只是自己的發想筆記,我利用自己的草稿,說一次雅婷之後再整理文句,下列數字對應各區塊。

attachments/202012/3679484888.jpg

 

2計畫中有三種類型學校,需要細看文件加以區隔,主要仍需科技輔助自主學習,需要有載具使用時數記錄,這次由縣市控管平板(這件事情其實是有挑戰的,每個縣市狀況不同,「使用狀況不佳收回載具」的管理權責難以釐清,增添縣市相關承辦人力負荷),另外的5G特別預算經費跟計畫,一大塊仍是科技輔助自主學習(約公務預算3倍),在行政院可以看到更完整的資科司所提方案,加上PBL,還有就是新興科技的應用,這是屬於示範學校,一個縣市一或兩間示範學校。

attachments/202012/7178755454.jpg attachments/202012/5592001785.jpg

attachments/202012/2199540342.jpg

3個人很期待能針對前瞻計畫第一期做個全國總盤點,這樣延續行動學習、數位學習深耕計畫到科技輔助自主學習,能在1.0基礎上進行2.0前瞻規劃。同時,PBL、5G新科技學習示範,都要求結合數位學習深耕學校經驗、近來大學開發的AR、VR作品,看起來沒有什麼不好,只擔心相對限縮了原來學校想申請而發展的計畫彈性。

4那麼,學校聽完說明會後,從資訊組到行政、老師們之間有共同的共識,會想要來申請呢?

      對縣市既有的基礎下,以新北為例,由於iPad的剛普發2萬多台之後,每個學校都有數十台到百台iPad,以及資訊整合控制器、無聲廣播系統的運用,還有親師生平台雲端連結,行動載具推廣,在新北來說將常態普及,而且是可以認真推動的。只不過在這次計畫裡面,必須達成使用平台時數紀錄上傳,這件事情,如果對於單一老師來說,相對有些困難,但如果從學校、縣市層級統一來提供一個解決方法。我相信是能夠邀請大家共襄盛舉的。

      尤其如果學校裡面已經有行動學習的社群、老師們,同學年或者同領域的老師一起交流,甚至在職進修主題與此契合,我相信可以達成這些數據的要求機會應該不難。

      同時,更期待的是,是否新北市參照這次計畫,善用全市普發的iPad,都達成這樣的有效利用的規劃與支持?雖不見得只是為了符合平臺時數跟平板使用時數,還可是更有效地針對各個領域、各種學齡以及老師們,改變教室風景,真正成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活用科技,自主學習探索與協作學習機會。

5(略)

6在這樣行動載具以及即將到來的5G助力下,老師如何經營班級教學,從全班到小組到每個學生一台載具,再到學習平台的整合。在這次裡面使用的時數的規範要有學習歷程記錄,不管是因材、均一,或是學習吧、Pagamo,我相信還有很多教學機會,需要特有的app跟網站平台,但是這些使用時數似乎就被忽略?非平台、非數位的教學時光,仍是必需且更確保教學與學習品質的!

      同時,個人擔心也感覺有點可惜:如果一味地以平板或平台時數作為這次計畫的稽核參考,那麼是否師生之間教學的熱情,跟學習的樂趣相對也被剝奪被限縮了呢?

7再回到前面提到新北市開會進度。從計畫整體來看,即便是在這一兩個禮拜申請送出之後,也還要經過寒假跟過年,經過審核到公文的往返,真正設備到位開始實施,相信都是下學期開學後一、兩個月了。那麼,如果從寒假能夠有校本經營的規劃,或者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機會,以及全市能夠及早針對已經發出去的iPad,鼓勵(邀請或要求)各校辦理智慧教室、iPad基本知能研習,以及科技扶助中心提供師資認證跟種子老師的培訓,活用數位學習平台,甚至,思考寒假期間可供師生借用載具之方案設計,都是可行機會。更期待的是,跨學習歷程平臺之間的資料整合,同時集結縣市學校評量與學力檢測,還有例如學生閱讀資料等跨平台、全面的大數據集結,我相信也在新北市新師生平台中是可以展現的,未來還能夠再從申請教育部計畫中,以縣市的層級提出一個前瞻願景跟目標。

attachments/202012/5729817329.jpg attachments/202012/5320158335.jpg

      寫在最後:由於28日下午收件截止,個人小預期「願者上鉤」數量應該不多,主要考量是新北載具剛發放,學校正開始摸索運用,一周內趕此申請計畫挑戰不小。當然,局端彙整的壓力更是緊迫。若可以結合智慧領航65校,或者科技扶助中心培訓與認證之種子教師,都是好的邀請夥伴。

看三賽自玩想

      近日注意到三項比賽,由於第一個今晚截止,雖是好奇看看沒要投稿,只是試著自玩想一番。三項競賽分別整理重點如下: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20第七屆校園創業競賽
一、活動主旨:
       本校園創業競賽以促進學生創新創業風氣為宗旨,提供師生激發及實踐創意之良好環境,探索、開發與整合校內外資源。本活動目標在於持續激發青年學子的創意, 培養創業知能與團隊合作的精神,實踐課堂所學之理論知識應用在創業,並串聯各院系所之專業能力,藉以引領校園創業氛圍。為鼓勵創業風氣,競賽獲獎團隊可獲 得第一階起步獎勵金,得申請本校創業輔導,通過後將依照創業團隊階段性需求,透過深化輔導加以培育申請計畫或其他資源,協助團隊解決創業路上之困難,提升 創業實踐能量。
二、 競賽主題:
      主題為新事業發展方向,以本校教學研究或重點特色之相關領域為主,諸如教育創新、科學教育、社會企業、健康體育、文化創意、藝術設計等。由參賽團隊提出已 具體可行之加值項目,經由建構一套完整且創新的技術、產品、營運模式與品牌行銷規劃,使之成為各領域市場上的明日之星。

 
教育部前瞻基礎建設校園數位建設推動計畫推廣暨教學影片競賽
一、活動宗旨
      為推廣前瞻基礎建設國民中小學校園數位建設建置成果,並鼓勵國民中小學教師瞭解及熟悉前瞻基礎建設校園智慧網路暨智慧學習教室相關教學設備使用方法,特辦理本次推廣暨教學影片競賽。期藉由本次競賽,推廣建置成果至所有師生及一般民眾,使其了解計畫之內涵與具體成果;期輔助國民中小學教師熟悉及運用新科技設備之操作,進而達成設備之近用、善用與樂用等積極目標,以提升整體數位教育之品質。
四、作品主題參賽作品分為兩大主題:
(一)前瞻成果願景組
影片主旨:參賽者可以從縣市之規劃觀點、或從學校推廣之觀點,傳達前瞻基礎建設校園智慧網路及智慧學習教室之建置成果;例如以硬體展示、示範之形式介紹各項設備暨建置成果,並建構未來之教育願景。
(二)教學示範推廣組
影片主旨:參賽者針對第一線使用設備的教師、以及負責管理、推廣之資訊組長、總務人員為對象,展示智慧網管或智慧學習教室各項硬體設備之使用方式、開關機操作形式,或對象為授課教師之教學情境模擬,示範各項資訊設備如何輔助教師日常教學等創意影片。

 
2020智在家鄉 聯發科技數位社會創新競賽
參賽主題:   
      選定一個台灣鄉鎮市或區作為主題對象(可跨區但須註明),利用數位科技改善該地區的生活或環境的一個問題。為貼近問題真實的背景脈絡,需檢附地方訪談對象與意見回饋,如在地鄉親、地方政府、在地協會或團體等。
另有歷屆得獎作品 可觀摩。

attachments/202005/3675359402.jpg

      針對校園創業競賽,首先想起去年參加Pepper比賽「老有所衷」:長照2.0 機器人解決方案 ,能以學生角色來看待一個社會議題,利用AI機器人提供服務的經驗非常難得與深刻。接著,72天後我也再暫時成為「全職博士生」,對於「教育創新、科學教育、社會企業」很有興趣,即便這次不參加,未來仍可朝此方向努力。

      而前瞻基礎建設校園數位建設推動計畫推廣暨教學影片競賽,則是自己廿多年(第一十第二十)來浸淫學習、成長最多的主題場域,當前新北與各縣市前瞻計畫發展多樣化的教學精彩,也可能面臨諸多挑戰。尤其這段期間在防疫停課不停學演練的滾動下,幾個月來,已帶起大家對於數位教學應用的認知跟行動,未來勢必也能在前瞻計畫的持續推進,再臻一番境界,讓人期待。

◎前瞻基礎建設國中小智慧學習教室建置參考指引

對新北「智慧前瞻」與「超前部署」的合理期待


      最後的2020智在家鄉 競賽倒是時間充裕,讓我可以將自己看智慧學習與AI機器人加以整合,一來是自己的博士研究範疇,同時也希望為教學現場提供數位槓桿支點籌碼。加以5G應用於教學的想像空間還很大,我想投入開展【教育協集運動】多樣性、數位化與擴散力,適逢今年噗浪年會於七月底舉辦,結束後我真的可以趴趴走耶!

      想過暑假後自己真的想做什麼嗎?我試著列出清單:想寫、想問、想玩的,當是自己的暑假作業。不過,看著看著,自己也心癢來想設計徵選或比賽吧!哈哈!

試問:一場畢業典禮可有幾位校長致詞?

      近日學校開始籌劃畢業典禮,初步大致以「現場拉大座位距離、家長不到場觀禮,以線上直播呈現」 形式辦理。適逢近日新北市國、高中校長遴選結果出爐,再加上國小校長,今年 八月全市即將有百校以上校長異動。那麼,畢業典禮現場,一定也有本來的校長致詞,再有歡送校長的流程吧?!此外,若時間配合得好,通常學區裡的國中校長也 會來迎接「新生」們,並感謝國小師長的用心教導、同時請家長放心。

attachments/202005/9098598782.jpg

      上述的「現場典禮、線上觀禮」的形式,讓我多了思考各種新機會:是否即將到任的校長也能與大家見個面呢?無論是實體或線上,一方面感謝與歡送舊校長,二方 面以新主任的心情給予即將成為校友的孩子們勉勵,當然,更是讓線上觀禮的家長們認識新校長的好時機。只要時間雲許,實體到場當然很好,但若可能時間衝堂, 就先以錄影祝福方式呈現。

      因此,利用「錄影祝福方式呈現」再提一個想像:以往畢業典禮,有機會看到新北市長、教育局長蒞臨祝福或頒獎嗎?當然不可能!!但是,這次的特殊舉辦形式, 就可以有創新規劃的機會了:利用可能的市長獎合照活動、校長遴選新出爐,市長或局長都可以事先預錄,甚至畢業典禮當天以視訊會議方式從府端到全市各校串聯 (之前我想過也可以利用智慧盒的無聲廣播功能),相信若成真,就是很難忘且很貼心的祝福吧!尤其,也可能讓市長或局長給予將離開的校長一番感謝與期勉喔! 如果讓總統、院長或部長也來?想像上當然沒問題,尤其這次疫情的特殊性,若請長官們分享自己的兒時畢業典禮心情(有畢冊相片更佳)與現今對大家的期勉,一定更讓大家珍惜與難 忘。

      可行的作法我大概設計思考:檢視畢業典禮整個流程,做一個大表,在現場與在直播呈現上的視覺畫面元素,還有麥克風、音響的聲音配置,通常典禮現場也會架設 單槍或大電視,作為節目串場與影片播放之用,此時,直播畫面就可以利用子母畫面切換鏡頭拍設現場,以及螢幕呈現內容。尤其,以往各獎項上台領獎的各班同 學,可以結合個別特寫或得獎者介紹、感言影片,在直播時呈現得更細緻。

      主持人可能會辛苦些,需要同時兼顧現場與網路上的觀眾,最好多一個導播來控場。當然,在幾次的預演裡也可以先抓取更多影片花絮供用。
      我考量比較多組合機會,其實是思考線上觀眾在遠距觀禮當下,也可能與現場再互動嗎?或者我們可以提供多一些讓大家好好認識學校與師長、孩子們的精彩點滴呢?

      今天母親節,我逛光華商場再買到相關硬體,加上近期掏寶,準備好好混搭玩。

attachments/202005/8746218108.jpg attachments/202005/0085959871.jpg

      春假前、後一直掛心想,本來希望設計線上教師研習方案,但看著自己十年前未竟的「多元e智慧學習圈」,後來就變這樣了:媒合大學人力與中小學師生進行線上課程活動演練與交流。或許疫情期間有需,但更盼為常續經營。

attachments/202004/7383907643.jpg

      以下為純發想的紙上企劃,也向「瘋狂」的學姊、好多好多認真協助與分享的長官、師長、社群致敬!

※目的:
        結合大學人力資源,教授、學生與中小學校合作線上活動演練,由教育當局建立邀約與媒合機制,以協助全國師生於防疫期間善用數位平台資源,熟悉線上教學活動模式。
說明:
一、教育部與各地方政府教育局處,鼓勵親師生善用數位平臺資源,「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便利包 」也規劃有「線上課程教學與學習參考指引」,無論是資源、平台的操作模式介紹,或是行政、教學層級權責區分與協作,都能考量俱到,因此,若能進一步落實與協助熟用更佳。
二、鑒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宣布兩週停課,師大學生需居家自學,課程改以全線上進行。本專案鼓勵師大學生參與協助全國中小學班級師生(目前在校上課)練習學習平台使用與視訊同步會議,可輔以佐明自己居家自主學習近況,展現學習能力以及教學服務熱誠,同時,亦可參考作為大學授課或相關社會服務學習之考核項目依據。
實施方式:
一、希望能由教育部、師大(當然希望包含更多)與縣市教育局合作發起與邀請,以線上媒合為原則,辦理線上說明會,進行表單填寫,未來亦可由中小學校的師大校友學長姐(在職教師),邀請任教中小學的校友(目前師大學生)參與活動。
二、可能先以直播合作視訊方式,說明本次專案活動目的、實施方式與預期成效,邀請多方參與:教育部、教育局、師大校方、學生,以及中小學校長、教師與學生代表。

三、實施細則
1.由公部門發文,宣導配合現有防疫措施的各種方案,徵求大學教授、學生在課程中熟悉使用同步與非同步平台者,於課中針對本專案進行介紹說明,邀請學生參與服務學習。
2.學生自己準備基本的履歷,包含系所資料、熟用平台工具種類、可服務時間登錄。
3.由縣市教育局發文提供中小學校提出需求,以線上表單填寫方式:教學科目、時間與選用平台。
4.於每週四下午進行媒合聯繫,可於週五與中小學校教師先行聯繫、測試,預約下週上課時連線活動安排。

5.實際上課流程:
5.0確保連線,開始上課。
5.1中小學教師說明本次活動,簡介參與大學生,介紹網路平台基本功能與使用介面,請同學準備提問互動。
5.2遠端大學生與現場師生交流,針對疫情宣導、數位資源應用、平台操作,以及居家學習應提醒事項進行交流。
5.3由校方或該課教師協助拍攝、歷程記錄,填送成果。
5.4大學生撰寫體驗心得、流程實踐與調控分享,繳交心得。
6.活動網站專區、聯繫窗口與QA。
四、行政配套準備
1.相關聯繫專案窗口。
2.經費與管考、獎勵教育局、中小學校師生與大學師生。
3.可先邀請試辦與示範點。

      我一直有個小小期待:週五下午,每個老師收到下週上課進度可用的資源,也建置於自己熟用的數位學習平台上。

      今天,分享個人對「新北前瞻智慧學習」與 「因應新冠疫情超前部署」的理想整合看法,本篇主要以107年新北前瞻計畫專案的軟硬體、網站做為探討主體。

      首先,若真的「因應新冠疫情」而停班停課,我們首要如期每週處理該有的學習進度和活動規劃、視訊直播上課。接著有許多教育局對學校、學校對班級、老師們的資訊公告、資源分派等事務,目前多以Line群組、網站、公文為主。而新北市教育局推動數位教育計畫四年計畫,目前經費執行兩年,108年以校校有智慧教室 、加上智慧領航學校專案

attachments/202003/5925088102.jpg attachments/202003/3753535052.jpg


      107年主要以10600班級教室裡的資訊整合控制器為可見硬體設備、Mirroring360 無線投影之班級電腦軟體,另外有三個平台:U-HOW智慧雲盒設備管理平台、棒學堂雲端教學平台與直錄播教學平台。相關資料可見於「新北專區」。

attachments/202003/3090531245.jpg attachments/202003/6272428113.jpg

      以下加以介紹,更感謝聰賢老師錄製相關影片分享:

新北市智慧控制盒使用教學

新北市U-HOW智慧雲盒設備管理平台

      藉由此組合,新北的無聲廣播功能,可以從教育局派送多格式資訊到每個學校、每間教室,學校可以針對每間教室進行硬體管控、資源派送。

      如此,包含對所有班級老師的統一派發資訊、學習資源包、專業成長訊息、直播教學影音資料,都可以迅疾、無聲地搞定。

Mirroring360 無線投影,則接續今年班級電腦更新、各校行動載具在校內移動使用都很方便。

※Boom棒學堂平台

      目前親師生平台中,棒學堂是「唯一」師生登入後,就直接與校務行政系統對接的班級、師生關係歸屬的服務。加上可以課程包分享,所以全市、全校、全學 年、全班,為任何一位孩子需要在家學習時,都能保有基礎品質,再由當責教師、學校來適時補充。

※ClickLive直錄播教學平台
       以錄影或YouTube直播後,可以將影片連結串接於此,增加「專案導向或學習任務」的框架,例如學習共同體、教師專業發展社群、公開觀課、議課、在家學習等運用。

      剛剛說「理想整合看法」,稍有保留地......這些功能目前實無法如期運作,還有賴「施工驗收」、「教育訓練」、「行政規劃」、「專案整合」、「教師熟用」.....。

      如果都完工且順利上線、行政與教師端也熟用了,那會是什麼光景呢?真正做到超前佈署,以全市10600班的資訊無聲廣播,將下週的教學進度,派送疫情相關通知、教學資源即時掌握、課程包,且建置完善於平台中,學生在家學習,仍以該生導師為主要聯繫窗口,但集全市教育、校本社區共同協力。

      因為有前瞻智慧,我們彷如未來完成式般,從親師生平台至今,創造新的教學基礎(只可惜未規劃整合好科任教室)。此外,憑什麼能超前佈署?這需要教師專業與熱情,以終為始聚焦目標、以生為本核心思考。

      本篇重點,想整理與建議:新年度專案的規劃,希望能從中央、地方(主要以新北市角度來看)到學校更為流暢同步。

      104年底前後,教育部有兩個資教相關的成果審查與選拔:一個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應用團隊』,另一個是『國中小行動學習』。今年把兩個活動時程盡可能拉在一起,同時也讓縣市推派學校在兩邊審查時得以兼顧。然而,近日發文的『105 年資訊教育推動細部計畫-國中小行動學習推動計畫實施方案』,卻在時間點上造成不小的衝擊,無論是縣市政府或學校端,都覺得壓力倍增。

      先看10、11月裡這三份計畫的時間接續狀況:

      「創新應用團隊」選拔活動,10月2日各縣市推薦報名、10月15日至22日,參選團隊成果檔案上傳,11月13日公告進入複選階段名 單。

      「行動學習優良學校」選拔,各校需於10月16 日完成成果報告書、簡報檔與成果海報檔上傳,11月5日、6日參加國中小行動學習成果發表會進行成果簡報與海報展示。

      而加上『105 年資訊教育推動細部計畫-國中小行動學習推動計畫實施方案』裡,10月16日,實在太受歡迎~由教育局推派學校,報名並填送申請資料。而縣市教育局也似乎得在10~11月中完成擬定縣市細部計畫送審。

 attachments/201509/9970956717.jpg

      我仔細推敲文件,以下是個人觀察與建議:
      對學校而言,必須在此刻一方面整理成果資料,二來又要配合自己縣市教育局的推選模式,參加105國中小行動學習徵選。尤其,成果與報告成績還會影響新年度的申請資格,這樣實在很折磨吧!

      對教育局而言,看這份105 年資訊教育推動細部計畫~推派學校參與行動學習,以及細部計畫撰寫,應該是後者為主本,前者為細項。同時,獲補助校數與經費,既然是由教育部明年1、2月才公佈,那這麼早(10月16日,去年是11月提送)提送學校資料,似乎可以斟酌調整才是。此外,縣市教育局考量補助或邀請哪些學校,也都希望參考『創新應用團隊』、『行動學習優良學校選拔』的遴選結果,這樣比較有個通盤規劃。有關新北市也是『年底結案、再起新案』的狀況,留待後文補敘。

attachments/201509/6601517521.jpg

      最後,先強調本文目的是希望能從中央、地方到學校更為流暢同步!但我也偷偷想問:打算『拒絕』參與年底統合視導的縣市,是否也『拒絕或被拒絕』推派學校參加徵選呢?再次強調我無意引發爭端喔!為何我會這樣問,是因為在辦法裡其實就有相關統合視導的計分機制。

      在前幾天新聞中我想著 :原本,中央補助地方的一些依據就來自統合視導分數比較,據以增減各縣市之間的補助款。不過,我想像這應該是在一個大基礎的平均線上做微幅增減而已,該不至於成為一種全有或全無的巨大補助落差。透過統合視導分數,用來呈現這樣的微幅調整依據,但卻讓執行單位疲於奔命與全力以赴,甚至可能導致原有運作的穩定性受到影響,這樣就本末倒置了,而且打擊士氣與斲傷工作熱忱,那更是無價的損失。 當然,台灣的地方與中央,加上執政與在野,又可能從中造成不必要的內耗與爭執,絕對都是吾人所不樂見的。

      個人的見地是:如果在申請新計畫前,就因著內有統合視導相關要求,此時拒絕配合、也承擔相關補助款補給規範,這樣比較有個合理性~但若在年初開始獲得補助,近年末才提出拒絕統合視導,我個人感覺『對價』的關係契約還是應該遵循。當然,現有的運作方式或可能擾民繁複,但努力促成執行與評核的流暢關聯,總感覺在雲端用、大數據分析與行動學普及的現今(甚至物聯網應用),可以設計更讓人願意參與的統合適導方式才是。

      今天原本認真整理了大半天,想好好介紹這本ISTE出版的『Personalized Learning: A Guide to Engaging Students with Technology』~以科技支持學生投入個人化學習。我主要看第九章『一對一個人化學習方案的規劃過程(A Planning Process for a One-to-One Personalized Learning Program)』,想藉此參考著看國內教育部創新應用團隊選拔與行動學習成果發表的評分指標項目,可以做個比對參考。

      創新應用團隊選拔的評分項目有五項:
1.教學模式創新程度~具備創新教學的設計理念,有效培養學生關鍵能力並有推廣價值。
2.教學活動設計與歷程~適合教學現場使用、能運用現有團隊開發之教學資源、具備有效教學策略、能有效培養學生關鍵能力。
3.與現有資訊設備及數位資源整合程度~有效利用現有資訊設備,並結合現有數位資源,達成完整學習成效。
4.成效評估~包含具體的評估方法、結果與討論(是否有效培養學生關鍵能力、關注到個別化的需要和學習)。
5.團隊運作模式與歷程~包含團隊運作的模式、完整團隊發展及歷程、創新跨校合作與社群經營。

      行動學習成果發表的成果資料審查項目:
一、簡介~ 學校簡介、行動學習實施願景及特色。   
二、教學模式 ~【含活動設計與歷程(須註明學習領域)】
      (一) 教學模式創新程度-具備創新教學的設計理念,有效培養學生關鍵能力並有推廣價值。
      (二) 教學活動設計與歷程-結合七大學習領域、適合教學現場使用、能運用現有之教學資源、具備有效教學策略、能有效培養學生關鍵能力。
三、運用資訊設備的效益 ~如何有效利用現有資訊設備,並結合現有數位資源,達成完整學習成效。
四、教師社群運作模式與歷程~包含團隊運作模式、完整團隊發展及歷程(含學校行動學習團隊成員名單及分工)、創新跨校合作與社群經營。
五、成效評估~包含具體的評估方法、結果與討論(是否有效培養學生關鍵能力、關注到個別化的需要和學習),行動學習實施後的改變(學生、教師、學校或家長)。
六、多元績效(以質性成果為主)
      (一) 課程面-開放觀課、開發教材。
      (二) 活動面-辦理校際推廣活動、媒體報導。
      (三) 資源分享-推薦好用教學資源、分享各種問題解決方案。
      (四) 推廣擴散效益。

      由此可看出:『行動學習成果發表的成果資料審查項目』比起『創新應用團隊選拔的評分項目』描述更為詳細,大向度的詫異就很小。換言之,學校可以準備一次推動歷程與教學成果,就能參加這兩項審查。

      然而,對於尚未參與相關專案的學校,是否有個參照的開始與建議呢?除了國內許多學校的現有運作經驗傳承外,我想介紹『Personalized Learning: A Guide to Engaging Students with Technology』裡所提對於學校想推動一對一個人化學習時,提出的幾項建議:

※要記得科技本身不是目標。Remember that the technology itself is not the goal.
※讓你的計劃適合您的學校環境。Make your plan fit your school environment.
※合作必須是你的策略之組成部分。Collaboration must be an integral part of your strategy.
※經常與社群裡不同小組進行交流。Communicate often with diverse groups in the community.
※計劃維持永續性。Plan for sustainability.
※確保你有成功的政治意志。Ensure you have the political will to succeed.

   
      導入的過程包涵六個面向:
※參與學校社群。Engage the School Community
※了解個人化和一對一學習。Investigate Personalized and One-to-One Learning
※選擇設備。Choose a Device
※教育教師和其他利益相關者。Educate Teacher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建置基礎設施。Build Infrastructure
※階段,評估和適應。Phase, Evaluate, and Adapt  

 attachments/201507/0808923387.jpg


      本來好好整理著筆記想寫篇部落格文章,結果利用『Personalized Learning: A Guide to Engaging Students with Technology』在Google搜尋時,除了找ISTE官網介紹該書外,竟然有免費PDF下載!!! 呵呵,雖說當時我買Kindle版 花了約19美元,但現在反而很高興呢,先趕緊與大家分享!

9個教室群眾募資的要領

      上次『為師思慕教育募資平台』後,也看到宜蘭『校園夢工廠 』學生募資平台的運作,再找到這篇Deirdre Sugiuchi 撰寫的 『The 9 essentials of crowdfunding for the classroom』,更激起認真玩真的熱血喔!整理摘譯供參。 
 
      文中看到美國也有公立教育經費減少的趨勢,學區、學校行政與老師努力找尋彌補資金短缺的方法,順著網路普及與風潮,學校和教育工作者有了新的籌款機會~群眾募資,利用個人捐助而凝聚成集體力量來支持某項任務與目標。作者提出九個要領供教師規劃提出教室募資活動作為參考:
 
1.定義你的專案,要具體明確,你想買什麼?為什麼?
      有個一年級的老師提出想購買ukuleles來補充閱讀和數學教學。得到許多人的贊助讓她的孩子們可以玩音樂。另一個小學老師,想推動閱讀募書活動,專案撰寫大約花費半小時,募款不超過兩星期。

2.訴說你的故事,你是誰?為什麼這個專案對你很重要?誰將從此專案得益?如何辦到?
      定義好你的使命,讓資金運用透明化,也要讓專案引人注目。捐助者喜歡支持那些與自己能建立起連結的專案,如上述的ukelele專案,老師還提到有關音樂刺激大腦的研究,可以激發認知能力的發展。她還分享了她的學生們多麼愛唱歌、跳舞,動感學習。
 
3.選擇一個平台, 有超過300個群眾募資網站可供選擇。作者以自己的先生募資專案『Chase in Space』來分享:他想買GOPRO相機來班上設計、製造裝置發射到太空,以捕捉地球曲率的圖像。在選擇使用Indiegogo 前也研究過Kickstarter,他建議可以多比較幾個網站,找出最適合你專案需求的平台。

4. 關鍵在於公開宣傳你的專案~利用任何可能的方式傳播你的想法,線上、實體的人際網絡都可以用上。
 
5.納入家長與社區的家庭,讓學生協助分享專案訊息,鼓勵各家庭透過社交媒體宣傳。之後,也讓孩子們撰寫相關的感謝信函,說明他們的捐助是如何派上用場,圖文並茂更好!

6.建立時間表,可以概述整體規劃的最後截止日期、募捐期程,計劃將如何實現,以及何時完成專案,愈明確的描繪愈能鼓勵大家捐贈。
      有位小學老師 Carrie Maxey募資超過22個專案,她提供了一些技巧:
 
7.要求少一點~經費在400元(美金)以內的專案得到資助會比要求更多資金的更快達成。
 
8. Slot yourself in.意思應該就是多多投入參與吧,這裡有兩個教師募資平台。(或者我解讀成:我們也可以當快樂的贊助者喔!)
 

9. Put some heart into it. 我想是更有點人情味的專案更容易募得贊助。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