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初探www.eduaide.ai網站

      初探www.eduaide.ai 網站,我先利用Google翻譯呈現中文截圖,先看對於棒球與數學的規劃(英翻中),有被感動到!

attachments/202310/0857475801.jpg attachments/202310/0812496383.jpg

attachments/202310/7331467741.jpg attachments/202310/6625813944.jpg

 
      針對Chat GPT 與www.eduaide.ai的比較,針對教育情境的精準設計應用,也於最後強調,由老師與工程師合作開發。 

attachments/202310/8840073970.jpg attachments/202310/9726919591.jpg

attachments/202310/2908646226.jpg attachments/202310/4149246534.jpg

      從主頁面從左到右、由上而下推進,先點選左側「內容產生器」各種資源類別,輸入提示需求,建立於右邊工作區,逐步完成工作流程。

 attachments/202310/5096694671.jpg

      看到這個流程,我思考的是:這些在備課期間有很大助力,我也會接著上課中,師生互動關係,以及環境、科技工具支持活動進行的推進,再加以結合,並邀請大家一起玩。
 「內容產生器」:規劃、資源對象、獨立實踐、合作學習、遊戲化、問題

attachments/202310/0622300399.jpg attachments/202310/2256351779.jpg

 

attachments/202310/4754754141.jpg attachments/202310/3250864233.jpg attachments/202310/6403072011.jpg

「教學助手」:專業職責、無障礙、健康,

attachments/202310/1316225786.jpg attachments/202310/4227571930.jpg attachments/202310/8894828380.jpg

 
「回饋機器人」、「教育聊天」、「評估建構器」
 

attachments/202310/3936176205.jpg attachments/202310/2793001212.jpg attachments/202310/9395921795.jpg

「儲存內容」、「設定」,預設的語言、教學對象與科目主題

attachments/202310/0714969054.jpg attachments/202310/4674356987.jpg

 

標籤: ai

我的期末報告模板

      這學期在台灣藝術大學兼課「生活中的程式設計」奇幻旅程,隨著期末考週開始,即將暫時畫下句點。
      我設計了一個Notion的「期末作業說明」,讓大家可以Duplicate使用。

      設計五段架構供參,讓大家自由發揮。呵呵,我自己的前三章也該這樣自己出題給自己玩才是!

一、前言:名人金句、世局、科技美好?
     程式設計的No Code,Low Code趨勢....

二、自己的學習成長
     總體生活、課業概述,與本課程的關聯(如何可能添加程式設計?)
     課前、課後自己的程式設計、運算思維能力、對課程的想像、心得

三、上課實作收穫
     參考課程表與文章引用(積木程式、IoT、影片、相片、資料庫、AR、VR、機器人、Notion)
     實作主題收穫(技術或想法)、描繪(可手繪對應文字說明)、上課建議

四、實作與應用發想
     實際利用工具於課業、專題或分享(可畫圖、截圖或提供連結)
     專業領域中可應用編程、實虛整合的實例觀摩(他人)或創新發想(自己)
     帶來什麼效果:解決問題、提升滿足、創造價值
     可進一步描述可能花費;建置時間與維運成本

五、結語:未來多方展望
     對於自己(短、中、長期)規劃、數位工具、編程運算思維實踐
     實體與虛擬(數位)說故事、策展、旅遊

標籤: AI Notion IoT MQTT webduino Google AR VR

造一個OBS直播境相關考量

      三天後我有「智慧造境Play:結合新興科技於教學現場支持教與學的想望與行動」直播,好像還是第一次呢!把一個直播任務做拆解,思考工具選用與表現設計。因為是直播而不是視訊互動會議,我選擇使用OBS軟體,方便設定在YouTube、Facebook。這裡有去年玩的OBS經驗。    

      OBS是以「場景」為播出單位來規劃,在一個場景中,有許多的來源元素可以調用來組合版面,先準備多個場景可以選用播出,甚至場景中包含場景,這個在混搭的效果上有很多組合呈現。

      從OBS可以呼叫多種來源:文字、檔案有圖片、影片,軟體操作、擷取鏡頭或螢幕選定,一下子你可能會需要多個場景來做切換,同時也可以在同一個場景中,利用物件的顯示或隱藏,縮放大小調整位置,以及調整來源間的的階層加以展現,就可以不用準備太多場景。

attachments/202103/9444237289.jpg attachments/202103/7662920154.jpg

      我會使用兩個螢幕:OBS開啟工作模式,方便預選場景呈現,主講的場景就以第二螢幕上的操作為主要展現。

 attachments/202103/8115807854.jpg

      不過,在設計實做幾個場景之後,發現實在很繁多,到時切換易搞混,因此我思考有兩個選項:使用本機簡報操作,或者以網頁來操作為主呢?

      簡報軟體,主要提供循序操作為最大便利,軟體畫面、網頁畫面也都可以事先截取,再提供連結跟提醒切換。同時,套用模板就不需要再處理OBS上的背景logo部分,同時,擷取、複製貼上圖片到簡報上很方便,相對於OBS來源的圖片、影片,就需要有「已存檔檔案」的運用才可以調用。

attachments/202103/2559015481.jpg

      最近我學玩LoiLoNote ,在電腦上就純粹是網頁操作,所以瀏覽器只要開著多個分頁,講完即關,也可以截圖網頁、軟體,或者把PPT匯出為PDF之後,全部拉給LoiLoNote使用。

      活用LoiLoNote卡片的收合跟動態操控,我從規畫內容與解說流程設計開始,就可以在LoiLoNote網頁或APP進行(Prepare),接著循序操作、動態組合開展,也可以輕鬆畫註標示(Present),最後講完留存,也算是保留歷程記錄(Portfolio)。下圖即為本篇初稿(其實也是雅婷逐字稿、Keep、Notion先處理):

 attachments/202103/5739528776.jpg

      除了要講的內容之外,我也這樣思考實虛組合:

實體物品:利用實物攝影機拍攝人、書本、360相機、操作方塊,或者是機器人的表現。

螢幕呈現:包含網頁、軟體動態操作、相片、影片,包括AR、VR、360相簿與環物表現,偶爾加上實體物品與平板操作的過程結合,更希望提供使用者能夠體驗、參與互動,所以也可能先提供一個網頁連結。

      看起來愈來愈好玩(包含軟硬體、燈與棚....),還有幾天可以多加熟練。建議觀眾端可以一台電腦或筆電收看直播、一手機或平板掃描QRCode獲得連結,這樣交互玩最方便。

 attachments/202103/3801531101.jpg

標籤: OBS 心智圖

      正式認真備課:無論是為了明天(延到兩週後)開學,還是為了暑假第一天,都是我自己「自己的虛擬旅遊自己來真實創造!」與「我要去 xxx博物館!」的Part 2準備。
   
      之前在104年的「新北教育雲_局外平台篇」,當時看各種線上平台,中間的區塊就是支持即時視訊服務的,如今先以Zoom為例,我主要想結合虛擬旅遊(Virtual Field Trips)的教學應用,上午蒐集一下網站,做個整理分享。

attachments/202002/7596326111.jpg

      先為從「有Zoom即可」到「非Zoom不可」做個補充:

      有很多實體活動或是會議,只要利用Zoom就能夠完成而不需要舟車往返、真實會面。
      各種線上活動並非都需要即時視訊才能夠達成,可有很多不同的選擇與組合應用。


      以下的資源,雖不是特地為這次防疫停課而介紹規劃,但有很多常效善用的好建議:

Bring Zoom into your Classroom! ,認真看完這篇zOOM官方部落格的介紹,就能發揮很多應用創意(Google直接翻譯):

    虛擬實地考察:到達博物館和國家古蹟,使您的學生環遊世界,而無需離開座位!Zoom的易於設置和移動兼容性使工作人員可以直接從手機上進行遊覽。
    現實世界專業人士的客座講座:了解細胞嗎?還是歐洲歷史?數據科學?與生物學家,歷史學家,分析師和其他專業人士進行座談,以補充您的課程。Zoom的會議中消息傳遞或網絡研討會問答功能有助於管理學生參與度!
    與其他教室聯繫:不僅在您所在的地區或州,而且在其他國家/地區與其他教室聯繫!協作學習以及了解其他文化中的同伴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體驗。
    與外語母語的人聯繫:對於外語課程,通過與以母語為母語的人聯繫,可以為您的學生提供真正的語言練習以及有關語言和文化的第一手經驗。
    探索職業:通過與可以與他們談論日常活動,生活方式和教育/培訓的專業人士聯繫,使您的學生對他們的未來職業感到興奮。這個寶貴的網絡機會甚至可以使他們獲得下一份工作!
    使學生能夠參與課堂之外的活動:不要讓學生因為生病而落後於課堂。讓他們通過Zoom虛擬地進入教室,或者簡單地記錄演講內容供他們以後觀看。
    虛擬家長會:Zoom的會議功能,例如消息傳遞和舉手,是舉辦親密家長會的絕佳方式!時間緊迫的工作父母會喜歡這種選擇的靈活性和便捷性。
    舉行補習班:通過Zoom進行補習班可以節省時間,並為安排了時間表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可用空間。當學生甚至可能不會出現時,不必花一段時間,Zoom允許您安排對您和您的學生最方便的會議。
    在家教:覺得不舒服?為什麼不在家上課,而讓每個人都參加Zoom,而不是推遲課程並尋找替代方案?而且您無需更改課程計劃即可適應虛擬環境。Zoom的會議功能(例如視頻分組討論室)是讓學生從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參與相同的動態虛擬學習環境的完美方式。您可以作為會話主持人從分組討論跳到分組討論。
    與筆友建立聯繫:筆友是年輕人擴大視野的永恆方式。您的學生將能夠與筆友在Zoom上面對面交流,從而獲得更有意義的體驗。


attachments/202002/7793506158.jpg
      兩所大學關於操作虛擬教室的建議:

Zoom: Teach Online Class Sessions,藉由Zoom進行來線上教學的8項說明

Virtual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Tips,介紹Zoom可以做到的7項功能、促進虛擬教室流暢運行的8項指引

attachments/202002/1115399118.jpg attachments/202002/6317355431.jpg


     以下整理虛擬旅遊(Virtual Field Trips)的資源與教學應用,我還要好好消化學習:

20 virtual field trip ideas and activities for your classroom

10 PRACTICAL REASONS WHY YOU NEED VIRTUAL FIELD TRIPS IN YOUR LIFE

Six Strategies for Virtual Field Trips

attachments/202002/3233732094.jpg attachments/202002/6784972540.jpg attachments/202002/4084568566.jpg

Discovery Virtual Field Trips專區

※Pinterest 的Virtual Field Trips 推薦

attachments/202002/8196888733.jpg attachments/202002/2097480281.jpg

      最後集結一下大學塾裡可以玩網路活動應用的方式與模組:

虛擬旅遊 (Virtual Field Trip)整理介紹(16站) 

Judi Harris 18種網路活動

WebQuest的12項任務

WebQuest的26種設計模版

GRASPS任務實例整理(17項)

主題式探究網路合作學習(ePBL)

      快寫好時看到聯合報社論「延後開議是哪招?」,查了一下「本屆立委」共有113席,乾脆就順手加總一下,沒寫數字的就當一項(但其實更豐富喔!),共161項,接著要開始認真玩真的。




      這歡這個『Learning in hand』網站,學習在手!介紹這篇『A Collection of Project Based Learning End Products』~專題導向學習成品的集成。作者Tony Vincent花了許多時間搜尋網路上的專題導向學習成品,並加以集結,他提出尋找專題的原則(連結為原文已有):

The project answers a driving question.(此專題回答一個驅始問題)

The production is made by students or documents students’ learning.(此專題由學生完成或展現他們的學習)

The production is made for an audience .(作品是為觀眾而製作)

The project is open-ended, so each end production is different.(作品是開放觀點的,所以每個成品都不一樣)

The product is hosted publicly online.(作品能在網上公開上)(註:這點我覺得還可以商榷)

      作者還整理許多資源~Read more about project based learning .(瞭解更多專題導向學習),蒐集的成果涵蓋由幼稚園到高中喔!

幼稚園~2』、『3~5』、『6~8』、『9~12

attachments/201601/2722119141.jpg attachments/201601/0494336084.jpg

      對於專題、任務,可以參考重理解的課程設計中的『GRASPS原則』、或者WebQuest的17項任務26種設計模板。 以下是GRASPS 原則

G目標:
1.你的任務是…
2.你的目標是…
3.所面對的問題或挑戰是…
4.要克服的障礙是…

R 角色:
1.你是…
2你被要求…
3.你的責任是…

A對象:
1.你的客戶是…
2.目標對象是…
3.你必須說明

S情境:
1.你發現自己所在的情境是…
2.其挑戰包括…

P 成品的效用和目的
1.你要提出...,以利…
2.你必須設計....,以利…

S通過的標準和效標:
1.你的實作表現必須…
2.你的學習會透過…來評價
3.你的成品必須符合下列標準:…
4.成功的結果是...

逛科博館想擴增實境問題

      上次談『徽章』也引用過馬斯洛的話:『當你手中有一把槌子時,眼前的事物都會變成看成釘子。』。今天到台中科博館。一來先為兩週後的畢旅探路,二來是昨天嘗試成功Aurasma的圖層互動效果 後,試著思考:在科博館裡如何應用擴增實境。

      以下是『Understanding Augmented Reality』書裡第八章『Augmented Reality Applications』提供的一些思考問題。兩個思考擴增實境應用的核心問題是:
1.何者最適合利用擴增實境?
2.什麼是好的擴增實境?


      就像在科博館裡各個展場空間、展品與介紹資訊中,我也發現有些適合利用擴增實境,有些可能不太適合(或者沒有必要);而適合擴增實境的部份,也還得思考怎樣『擴增』,應該如何『互動』?這些可以藉書裡提到的十個步驟(Ten steps for applying AR to a problem)來發想:

1.確認問題
2.是否有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
3. AR是否有助於該問題
4.設計AR應用
5.實施AR應用
6.測試AR應用
7.針對該問題來評鑑AR的應用結果
8.修改設計與應用
9.測試修改後的應用
10.持續循環改進

      如此看來,與教學設計流程非常融通呢!無論是ASSURE或ADDIE,上述步驟再加上對使用者的參數就更完美了~對教學而言是老師與學生如何應用,在博物館來看,也可以針對不同背景與年紀的參觀者或是解碩人員提供合適的AR規劃。可以藉由三個主要問題來評鑑AR應用:

1.此應用程式是否達成當時預設的目標?
2.目標受眾是否實際使用並且以有效的方式利用它?
3.對這樣的應用來說,AR是適當、正確的媒介嗎?

      進一步應該考量的事項也有十點:

1.此應用是否能適切及時地運作?或者只是有趣、美觀?
2.應用程式能完成它被預期的目標嗎?
3.應用程式是否讓人瞭解該如何使用、或者提供足夠的指引說明?
4.適合此應用程式的硬體條件有哪些?
5.應用程式在預定使用的環境中表現良好嗎?例如戶外、反光等問題。
6.此AR應用是否能超過越科技新穎特性,還能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7.此應用運作順暢,或者會在正常使用過程中出現錯誤?
8.是否此應用目的真的需要利用AR?
9. 此應用是否帶有非預期的文化或其他偏見?
10.是否有機制能讓預劃的使用者社群提供回饋給開發者?

      目前手上的槌子以AurasmaJunaio等擴增實境製作工具為主,後續會從『擴增後互動』與『地點感知』方面探究教學應用,各博物館的『主題』、『現場』,甚至『折頁』、『網站』資源,都能觸發許多擴增實境應用的點子喔!

attachments/201501/7598465615.jpg attachments/201501/0211053649.jpg
attachments/201501/9886129927.jpg attachments/201501/9687270702.jpg attachments/201501/1151064931.jpg
標籤: 擴增實境 AR

再玩Leapmotion擴增心境!

      距離上回玩LeapMotion ,已經是一年前的事了,想到利用這樣的體(指)感工具,以及穿戴裝置,也很有機會應用於擴增實境中,再拿出來和孩子們一起玩。回想當時少玩的原因主要是app太少,現在重新安裝軟體後發現有更多有趣的App喔!我先讓每個孩子來Google地球利用指掌翱翔一下,自己再『肉腳』地玩兩個:


attachments/201410/5504429773.jpg attachments/201410/7977052976.jpg

attachments/201410/1067672439.jpg

肉腳影片  

attachments/201410/2868536880.jpg

肉腳影片

   

這也讓人期待:Microsoft Research 展示超高精準度的手部追蹤技術

      除了體(指)感工具與穿戴裝置,接著我再整理閱讀paper作筆記時,想到擴增實境在教學應用上,未來可以藉著新科技普及、隨之而來的設計機會,同時補充類似想法的連結影片:


*物聯網
    目前常利用的擴增實境大致分為地點感應與視覺感知~隨著物體位在某處,使用者到達時提供相對應的訊息於物件或地標之上;視覺感知最常利用的是行動載具的攝影鏡頭,藉著拍攝特定物體或符號(Target),進一步於載具螢幕中跳現(Trigger、Layer)疊合的資訊(文字、圖片、動畫、影片、超連結....)。以教學需求來看,我努力找尋提供老師可以方便製作擴增實境的應用,如AurasmaOnvert ,主要也是利用『Target→Trigger、Layer』來製作。

      若把擴增實境想成『利用實體物件來疊合學習資訊』的機制,不正可以在教室、學習物品上疊加各式可以提供學習者探索的學習資源嗎?期待物聯網的普及應用,若是以類似ip的概念來串連實體物品、虛擬資訊組合,這樣應該可以促成更普及製作與應用擴增實境於教學現場的機會了。期待將來有簡便的物聯網ip標籤(或是特定tag標準),在一個學習場域中擺上,就可以將現場轉變為擴增實境學習區,不錯吧!


可參考:Google新開源計畫,推廣URL作為物聯網裝置互動標準HTML5的擴增實境應用

*Arduino攝像與超音波『造型』
      Leapmotion裡有個利用手指好像『捏陶』的app,也可以利用3D印表機加以輸出。我想到是否可以利用Arduino的攝像與超音波偵測感知來輔助製作一個特定物件或空間的『型』,在提供教師來製作疊加上去的學習資訊提供擴增實境利用?

      我還想到擴增『遙控、遠距』實境~如果一定要學習者到擴增產品前才有學習機會這樣很可惜,是否可以搖控機器人行動,它的攝影機拍到擴增實境後,傳遞資訊到學習者螢幕上?或者由老師設定某種機制,讓學習者『當下』獲得更適切合宜的學習資訊?可能還需要有更智慧的學習環境與系統來支持吧,值得研究!

可參考:Structure SensorSAM: The Ultimate Internet Connected Electronics KitGo Sphero

*行動載具攝影製作擴增實境
      既然使用擴增實境服務時最常利用的就是行動載具,那麼可否也提供使用者參與來製作擴增實境疊合的學習資訊?我們就像一般拿著行動載具拍攝,看到喜歡的就拍或者錄,但是還要利用觸控功能在畫面上描繪點、形以及加上相關資訊,這樣現地實做,也可以增加學習動機的投入,像另一種『生產知識應用』的學習翻轉吧!

      同時,利用社群網絡的概念,誰製作了哪些擴增實境學習元件,也可以分享交流、彼此挑戰喔!我也希望利用擴增實境於教學時,將來也有個別化學習服務的設計,我深信:真正的無縫、無所不在學習,一定要能虛擬、實體流暢組合的吧!

可參考:AR-Pinboard: An Augmented Reality (AR) Virtual Pinboard

寫在一板入魂前

      明後天兩場次『一板入魂~讓Android平板成為教學好幫手! 』研習,超過150人,一場發出八、九十片平板,應該是很壯觀的畫面吧!上週五先到教研中心與夥伴們聊時想到:全新的平板畫面,好像還無法投影出來吧!?趁著這兩天回602教室,試著抓畫面看看,反而有新的體會呢!

      我先利用手機拍畫面,為了避開反射的背景,想到可以設定自拍時間,這樣至少不會拍到自己和按快門的手。
attachments/201408/0231302370.jpg attachments/201408/9973931290.jpg

      先抓好初始畫面後,再來就可利用『應用寶』來擷取了:

attachments/201408/0235064262.jpg attachments/201408/6469135554.jpg
attachments/201408/0620569242.jpg attachments/201408/4822520041.jpg

      在教室裡,自然想著過往與未來一年,『平板』多大多貴多好玩不是重點,如何專注投入於學習地『入魂』才是。我順著講綱,也把班級應用面向做個整理:

一、開機七件事:電源、記憶卡、連接線、無線網路、輸入法、帳號與相關設定
      充電與保管是我的首要考量,利用內建記憶體、應用寶與電腦連接,所以無線網路、學生帳號、app安裝都還可以逐步導入。

二、App搜尋、安裝、下載與使用:Google Play,App Go
      在教學當下,常常是『一個APP專屬於特有的學習活動時段』,事前讓孩子們安裝好,也可以讓平板單純地只有這些APP,可以讓教學流暢更加穩妥。

三、以電腦管理、備份App:Google帳號、應用寶
      我利用USB讓孩子們複製APK到各組小筆電裡,然後自己連上平板來安裝。

四、平板攝錄影、Sensor應用:拍攝與錄影、同步視訊、QRCode、AR、SmartTools、Ocam(Windows電腦軟體)
      如上述規劃,影音相片的後續應用也可以在電腦端處理(小筆電或電腦教室)。

五、教學App應用交流:數學、語文、自然、Pushbullet、NoteEveryhing
      過去一年多利用特定領域主題的APP,新的學年,我想多玩玩數位說故事、孩子們創作表達與網路交流活動。

六、自製App與可開機Android USB:Appsgeyser、Android-x86-4.4
      讓孩子們來做考題式APP,日後可利用課間時間邀請校內他班或跨年級玩闖關活動,也可以幫圖書館、環教活動設計Quiz app。

七、教學現場實務規劃:個人場域全方位檢視設計~師生素養與載具(1:1、BYOD)、網路平台、相關硬體週邊
      有機會分享自己多年來的『搖擺觸動 』,這次也有機會再向大家學習不同的考量與應用創意喔,期待~

      我也想過:其實一天裡要實作與傳達這麼多訊息,時間是很緊迫的,雖然大部分的想法與實踐多已在大學塾裡寫過,等課後還想好好整理成網路單元式教材與活動。呵呵,上課前,自己當然先專注演練地入魂好多回了。

標籤: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