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因應科技帶來變革,我們多方探討:在教學現場與活動中,師生應具備甚麼樣的相關素養、統合思維,看待自己與他人,科技與社會,當然,還有.....,創造未來。
      目前「112-113年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第2次徵件」、「中小學校人工智慧教育計畫」都在徵件中,雖然對於「學年結束前」徵件結束這事兒,感覺OOXX,不過,以專案的期許來看,當然希望大家共襄盛舉。
      先說OOXX….,若能善用暑假說明、培訓、開放參訪交流後形成社群,像世界咖啡館那樣腦力激盪,發展縣市、校本、領域和議題、教師個人的最適可行創新方案,應該很棒!此外,以兩案子而言,都有前輩了,相信更值得期待。我也期待「年度經費」與「學年開始」的時間軸差距,可以善加處理。

attachments/202307/5529826063.jpg attachments/202307/1220153985.jpg


      至於想不想申請,或是如何看待教育創新專案,在「生生用平板」的台灣K12教育新常態下,是否有新的涵意與價值?我推薦大家參考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未來學校:面向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教育新模式」,所提「教育 4.0」: A Global Framework for Shifting Learning Content and Experiences Towards the Needs of the Future,思考,期待孩子們具備能力與學習:

1. 全球公民技能:培養對於更廣闊世界、可持續性和在國際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的意識的內容。
2. 創新和創造力技能:培養創新所需技能的內容,包括解決複雜問題、分析思維、創造力和系統項目分析。
3. 技術技能:基於發展數字技能的內容,包括編程、數字責任和技術的使用。
4. 人際交往能力:關注人際情商的內容,包括同理心、合作、談判、領導力和社會意識。
5. 個性化和自定進度的學習:從標準化學習系統轉變為基於每個學習者不同個性化需求的系統,以及足夠靈活,使每個學習者都能按照自己的步調進步。
6. 無障礙和包容性學習:從一個僅限於那些可以進入學校學習的系統,轉變為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的系統學習,因此具有包容性。
7. 基於問題和協作學習:從基於過程的內容傳遞,轉變為基於項目和問題的內容學習,需要同儕協作等密切反映工作的未來。
8. 終身學習和以學生為主導的學習:從一個人的一生中學習和技能會下降的系統,轉變為每個人都不斷提高的系統現有技能,並根據個人需求獲得新技能。

attachments/202307/1515881448.jpg attachments/202307/0912400645.jpg



      疫情前,我們看待(沒想到)線上混成上課,就是未來;暑假後,新興科技(AI、XR)實虛整合教學樣態,是新常態的再未來。

      這是我想玩暑假研學、盈餘交易的本心初衷

標籤: AI VR AR XR 專案

      老師們暑假如何安排呢?能想像一個未來完成式的多元開展,就是自己具備認知盈餘的體現 :就像您要面對接著的期末五天,又想像著模糊但明明無限可能的暑期八週....

      期末最後週,即將迎來第一次有CHATGPT陪伴的暑假。回想自前年518至今,各種科技對於教學、生活,以及社會影響的樣貌,到近日人工智慧掀起的熱鬧和門道,我們是否趁暑假來斜槓共備,打造自己教學的智慧環境支持體系呢?

      我們從教、學、管、評四大基調(第一性原理)出發。

      您怎麼看待科技與自己,我們一齊掌握教育科技超越個人力量的契機:支持你的教學理念與經營,同時促成與許多老師們連接起來的網絡。先看看平常教學前,會做哪些準備:在教室中、數位平台上,提供學生學習的資源、工具、活動。如何輕鬆蒐集、管理,準備呈現,做好數位資源的經營與駕馭。教學中由您主導,流暢執行展現數位科技力量,促成學生參與、互動與表現,同時支持協作交流、個別化學習。
這些歷程也都能夠有數據支持,隨著時間推進真實發生以及記錄,最後再由數據分析,提供自己改善教學的建議、介入學生學習的支持,再到家校連結,與家長攜手,同時,也積累總體的學校數據集成。

      簡單而言,就是借助教育科技網絡確保教學有效。

      此刻,不必只靠自己,而是以整體的環境規劃,適切支持整體教學、人際交流跟班級經營。我們進一步細看,在教學中,你的行動因為科技的表現機會有所不同,你可以善用不同的工具來對應,重要就是達成你的教學目標。
暑假期間,可以藉由社群共備,或是自學機會來做自我能力的提升。這些能力包含教學管評各個面向的對應,從資源的整理、數據分析的引導,學生的創新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包括協作,總體而言,創造一個具備教學多樣性,以支持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情境,就是我的暑假盈餘邀請。

      暑假時間大家相對有空,利用科技克服時空阻隔,可以有更多好玩的安排,包括旅遊規劃、多元形式備課,大家彼此分享交流。從資源獲得、科技應用教學,如何在智慧環境裡面展現理想,我們都能自我與數位夥伴一起轉型與躍升,可以藉由網路進修設計、自我提出研究計畫,以新學年使用各版本為基礎規劃,整理數位資源、人際脈絡冠接、博物館與圖書資源集結。

      我也努力整理科學玩具,近來分享的影片、簡報、Notion筆記,還有學習吧課程,加上最近的日本、線上參訪收穫,一齊來玩。

attachments/202306/2349851131.jpg attachments/202306/1501525418.jpg

見兩百大資源繼續挖挖挖

     我在日本書「EdTechが変える教育の未来」附錄裡超連結看到「https://toptools4learning.com/」網站的年度百大學習工具票選感到興趣,看到2022年交織圖的展現方式覺得很有啟發。

attachments/202306/1313150796.jpg attachments/202306/8265367149.jpg

attachments/202306/6496271841.jpg attachments/202306/0542967936.jpg

      正巧也逛到Google「100 things we announced at I/O 2023」文章,條列的100項中,有硬體、服務、AI、安全....,可惜未特別談到教育。


      這讓我想著:是否也有100個K12 APP應用呢?就這麼挖呀挖呀挖地,找到「https://www.similarweb.com/ 」網站,可以看到不同作業系統、國家的APP排名清單,值得參考。

attachments/202306/6292729544.jpg attachments/202306/4184811995.jpg


      另外還看到「https://www.techlearning.com/」網站,有暑假學習資源和VR資源推薦:

Best Summer Learning Apps & Sites」、「7 New Metaverse & VR Education Tools to Watch

attachments/202306/0015211005.jpg attachments/202306/7776049903.jpg

      也對兩篇文章的觀點感到好奇:

Forget AI. Sharing Human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Could be Gamechanger

Forget SAMR. This Educator’s Model is All About Creating Rather Than Consuming」,推薦給大家。

attachments/202306/3542923123.jpg attachments/202306/7239750961.jpg

標籤: google AI SAMR

      下午搭公車轉機場捷運,想試試一、二航廈接駁電車。三頁筆記,金句101:


1、捷運上想著「境」之擴增,若可以涵蓋其中的人、事、物,不也正是自己「造智慧境」的想法嗎?
    未來,若可以在鏡頭拍攝展現AR之餘,也能AI感知、識別、生成對應服務(AIGC),不正可以讓學思疑問探的情境發揮最大的學習支持效益?

    在提供學習者於境中沉浸時,等同於持續地給予這大腦提示(Prompt),支持表現有別於原來自己的行動,換言之,學習發生且檢核。

    我想著:這樣的點子,可以是因為往機場路上才湧現吧!

2、境中支持人事物發生,行為任務與思維領悟交織,讓物聯網支持成UPS,點子不斷電、物(務、悟)流穩定流暢。
    創造力,正式將這些事物連結起來,而得以開展啊!這時我想到3I:Infrastructure(基礎建設)、Immersing(沉浸)與Intelligence(智能)

3、IoT支持成UPS,AIRC自然可以永續營運。
      等候當事人的腦袋接上學習網絡,而AIRC也讓環境就像個機器人般自動、適性服務。這樣,把本來Io3T變成3IoT組合,就很漂亮了!


物品基礎建設為原來情境
沉浸支持任務體驗與表現
智慧情境陪伴思維而領悟
另外還有六款可持續發想

近日思考屏板百玩也有譜可據
XR整合思考,T、C、V,6CPBL

attachments/202306/8085521822.jpg attachments/202306/9077366746.jpg attachments/202306/0818766150.jpg

塾長的100個常玩想句

      本來只是買到書好玩想,無心插柳,廿四小時內,生100個塾長常玩想句,暑假有心認真挖挖挖:

attachments/202306/7398795461.jpg attachments/202306/6061212700.jpg


01心之技,技織心
02創造教學多樣性,添加科技教育味
03各司其職擅所長
04走路的人,路在腳下;造路的人,路在手上
05教育E齊走,連心攜手遊
06Yet 2 Yes,未來完成式
07物thing、務task、悟think
08DPP,KMT,TPP
09解決問題,提升滿足,創造價值
10陪伴陪伴者
11Learn about,by,with
12TCV說故事、策展、虛擬旅遊
13為心逐現、築羡
14運動我的多元E智慧
15TW6C:連結、雲端、智能、社群、建構、承諾
16主體、主導、主場
17教學管評第一性原理
18一生一世,一生一瞬
19聲光動辨情智
20聽說讀寫玩演展歷
21 I See,看見看不見
22實虛連動,啟抵瞬達
23Te@ch,TPACK(TPASS)
24校本佛心達美樂
25LN,Io3T,AIRC
26看想說寫做,學思疑問探
27智慧造境,造智慧境,造境智慧
28MDM,GPS,LRS
29EPBL,B=MAP,SPSS,UPS
30ACTANT,assure,Doin
31Wiifm,IF…,Why not!
32願景領導返璞行
33策略規劃e全通
34連心攜手迎變革
35創新活化全歸真
39感心創新齊步遊
38理路三合加巧勁
37智慧典藏即時通
36守時省錢大放送
40DMTL數位協槓
41原之支織
42本心初衷願景熱情
43Let's QRCoding
44本性易移為難江山
45城市、程式、成事、承適、乘勢、誠試、呈視、澄識
46兩How三Why
47自於自娛自愚自餘
48同軸多軌,實時據歷
49物生心靈與意義三小
50人己機際物境智
51自許精板神
52搖擺觸動
53多元e智慧學習圈
54端午端心舞肆
55心能度,態度
56在意、再議、載益
57玩虛實,真行動
58AI You Ready
59AR You Ready
60審時度勢,執簡御繁
61數位轉型、精進躍昇
62三度看上海與東京
63打不破的砂鍋,問不到的問題
64STEAM與AIR的距離
65無三不成禮,吾三不成禮
66原元宇宙,數位精進迭代共演
67許每個click無限美好
68touching,touched
69看透也樂透
70路可以這樣走,世界可以這樣看
71台灣有點吵,CDN漫遊多樣性
72一迷下去,就有創意
73洪終將疏,水依然親
74萬萬能不能
75抬舉與拋接
76幸福書入法
77誰叫我是台灣?!
78錯失配套的頭條
79勢弱無賭,強勢必贏?
80萬言與萬願
81同歷史連心,與世界牽手!
82飆創意、搏感情
83無人、手之憂
84預約一個暑假的精彩!
85教育「E=mc2」
86鐵人的動機
87曾經成精,戀舊練就
88單字a to z,100 ChatGPT
89屬數塾熟孰墊
90屏隨鑲縫遞啟
91親師生英雄織旅
92好奇神奇驚奇傳奇
93亂數也精準
94TASK:當事人當下當責
95極集即及
96知之支織
97至致智緻
98生命只有一個結局,創意可以無限
99統合心智,學習革命,編織幸福
100圓援源緣

我的夏日研究開玩~『Focus on inquiry』

      七月起開玩「我的夏日研究」,今年想玩實體科學玩具線上虛擬旅遊與教師認知盈餘(協槓共備)邀玩,還有建構TW6C

      早上先整理選看四書:

attachments/202306/6254467672.jpg attachments/202306/1709347148.jpg

attachments/202306/3576014329.jpg attachments/202306/3918354122.jpg

      接著從「Focus on inquiry」出發:上次2012介紹過這份2004發表的文件『Focus on inquiry: a teacher’s guide to implementing inquiry-based learning 』,我先整理三個角度觀摩:attachments/202306/7287749152.jpg

探究的流程,包含計劃、檢索、處理、創造、分享和評估。

attachments/202306/9328748911.jpg

教師的準備,有十個步驟:

1、從哪裡開始規劃?
2、誰將與我一起工作?
3、我們如何吸引學生?
4、我們調查的範圍是什麼?
5、哪些資源最有效?
6、什麼時候引入探究?
7、我們使用哪些查詢和 ICT 技能?
8、我們如何監控和評估探究活動?
9、我們如何開始探究?
10、我們如何確定哪些有效?

attachments/202306/5774294362.jpg

      各年段活動建議,依學齡合適的教師引導與工具應用、活動形式建議:

attachments/202306/5397695702.jpg attachments/202306/6541621543.jpg

attachments/202306/0007536963.jpg attachments/202306/2171931501.jpg

      寫好這篇的獎勵,就是買這本:EdTech Essentials: The Top 10 Technology Strategies for All Learning Environments ,藉以好好造智慧境!

 attachments/202306/0195542324.jpg

從UNESCO數位圖書館再出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數位圖書館 裡,可以找到許多世界規模的教育議題文件。

attachments/202306/5034586480.jpg

      例如,ChatGPT與人工智慧的高教指引 ,以及SDGs永續發展指標的學習目標 ,提供我們規劃課程時可善加運用。

attachments/202306/3229423048.jpg attachments/202306/7273356192.jpg


      另外,我也關注UNESCO 2023教育科技監測概念書24/25教育領導概念書 ,可以參考來探討台灣TW6C數位學習精進大國的願景與策略規劃。另外可參考:

AI and education: guidance for policy-makers
A think-piece on leadership and education

attachments/202306/8981194195.jpg attachments/202306/3788268779.jpg

attachments/202306/4753321310.jpg

attachments/202306/4003123533.jpg attachments/202306/8837658385.jpg


      我也認真玩真的選戰~DPP、KMT、TPP都能認真玩想。

attachments/202306/5836416889.jpg attachments/202306/8606876978.jpg attachments/202306/3577332161.jpg

   

   

 

      藉OECD一組報告跨越20年看學校的現在與未來

      運用物聯網的智慧教育規劃初探

標籤: AI 數位治理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