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USB隨身碟自述~在洗衣機裡的冒險.....

      我是個USB隨身碟,星期日晚上,我的主人~大學塾長,把我放進洗衣機裡(正確說應該是洗褲子,我還留在口袋中),拌著洗衣精、強力水旋渦完全浸泡、再高速旋轉脫水後,跟著褲子晾在後陽台一個晚上,呵呵,從未體會過待在這裡的感覺,反正就是騰雲駕霧地身處泡沫堆裡、有柔軟涼爽的水浸潤著,加上三次轉到『貼壁』的離心暈眩感,最後停留在半空中。
      大清早他要出門前,終於發現我沒在他眼前,還以為把我遺失了(他回想起昨天走過的路線,好像有聽到東西掉落的聲音...),找了十多分鐘後....竟是用『抱著一線希望摸摸口袋』的想法來找到我...。我與他的手指接觸時,感受到他的心跳有振了幾下,還先把我拿到吹風機前吹一番,哈哈~。看來,他已做了最壞打算:還真以為是『6月6日斷腸時』~什麼都完了吧!結果呢?找到我之後,也不檢查我是安好,直接出門過他的『回顧當年在附中今天畢業』之旅!

      他想著因為端午節,圖書館都沒開,k書中心一定客滿~把位子讓給考生們吧!跑去看早場的『X戰警』,然後到台博館看著恐龍化石吃午餐、喝咖啡、再逛逛公園後才回家,終於準備試試我是否還『活著』。

      呵呵!主人啊,現在,你可乖乖聽我說點什麼吧!

      雖然你也不知道我的構造如何(我自己也不知道原來我泡水不會腫或者短路,誰試過呢?),而且光是想像什麼東西可以這樣禁得起『洗』一趟都沒事??洗張紙鈔或中五個號碼的發票試試?呵呵!
      唉,想嚇也嚇不著他~把我插入usb接起來時的自動『咚』一聲,就告訴他我還好啦!
      打開檔案總管,進一步被他看見我的『存在』,使用了6G多,其實還有一大半是隱藏碟。他自己以為全宇宙只有一個人知道開鎖密碼,其實還有個知道的傢伙...好吧,他是一個人,我是一個東西....。喂,還不快先把我備份一次?!

      下次你敢再這樣對待我這個USB隨身碟,信不信叫我兄弟~USA來修理你!!!

為電子書而電子書?Make篇(老師先想想...)

      老師可以、需要、想要自製電子書嗎?

『可以』應該是機會與工具、能力的面向;
『需要』可能是任務與職責、要求的規範;
『想要』絕對是動機與態度、行動的自主。

      這些問題,也像我想讓學生製作電子書 的『賦予學生真實任務來投入、協作與探索、行動、產出』流程。我對自己的看法是:

      有動機最重要!從自身的樂學好讀來看,我也喜歡將合適的科技應用於教學現場,以確保提昇學生動機與成效。能有機會與工具嘗試看看,也增加自己行動與思考的視野開展,所以,我可以製作電子書。能力?會的就發揮出來,不會的藉此機會學會,豈不更棒?!

      我嚮往自由、很不喜歡受規範,所以在盡自己本分之際,再彈性地看個人也看整體、看現在也看長遠,加上以前教育推廣的經驗~我需要製作電子書,從內在動機與驅力出發,比較好玩也玩真的。

      最後問自己『你有多想製作電子書?』。有動機趨力、有正向態度,行動,就需要投注足夠時間。以及你對時間、心力與金錢、人脈調度等全方位投資後的價值、報償拿捏。目前,我大概在『想很多也期待行動』的未開始階段。我也想過『不可以』、『不需要』、『不想要』的情況,這樣更加自由自在。(呵呵,這就是我喜歡Open將,但更愛Lock醬的原因...)

      您也可以檢視自己的現場、現況,加點小小的展望規劃或是大大的願景期盼,更好是揪個小團一起討論要不要玩,再藉著WH問句:為何要做、怎麼做、利用什麼資源、工具與網路,做出什麼?自己做或與人合作(包含網友、教材商、教師、學生),更記得問為誰而做、何時做(用)、成效如何等等問題。

      這樣,相信您也會有自己的答案喔!這些問題我想了也寫了一些,後續分享。

端午無線噗浪,鼓舞勇往直前

      開始端午三天假期,想起兩年前的端午假期,縣網維修,利用那幾天開始玩噗浪 。今天看了電腦展與新莊鼓藝節開幕演出,也趁機檢視自己可以上網與需要上網的考量。

      目前國內行動上網方式,大致有WiFi、3G與Wimax。Wimax的普及區域仍小,而幾年前我申請過3G上網,兩年到期後就取消了。倒是六月起把家裏的中華電信光纖上網,加購無線上網月租費89元,就可以利用其無線網路環境。所以,在我每天除了學校、k書中心、師大之外,最常出沒與路過的地方~麥當勞、7-11、全家等便利商店,都可以無線上網了。

      今天等電腦展開展前,我就以一篇噗浪 來紀錄自己『可以上網的機會、寫點東西來連接』的方式,看看自己到底有多需要連線。

      我第一次到南港展覽館,想起多年前在台東服務時,台北有電腦展是在松山機場二館展出的喔!當時我媽都知道有電腦展時,兒子就會回台北的家....呵呵。看到這次主題造型雕塑,很像我部落格裡常用這個符號吧!哈哈~

attachments/201106/1135326908.jpg attachments/201106/3539532337.jpg attachments/201106/5265138681.jpg

      逛了大半天展覽後,等到了晚上『2011新莊鼓藝節 』開幕演出,也和許多市民們,以及馬總統、朱市長,在運動公園陽光草皮上,聆賞擊鼓演奏的樂章。一系列的活動 延續到6月25日喔~接著放暑假,哈哈~

attachments/201106/2132815813.jpg attachments/201106/8909635534.jpg

attachments/201106/3969028941.jpg

      除了十多年間電腦展場地『相對觀』,還有好幾個~今天看到很多『多點觸控(Multi Touch)』產品,卻都沒有這綿密的鼓點聲響讓我心觸動(Touched)呢!還有啊,這片綠茵草地,也是我國中時代的『釣魚場』;而附中畢業那年的現在,也正是我學爵士鼓的日子呢!呵呵,人生,能當自己與他人的鼓手,自己擊點碰觸,才能奏出讓自己勇往直前的樂章。最後還想到三年前『端午在高雄端心 』,哈哈,上週已經先跑去相對觀想玩 了~
標籤: 噗浪

科技創造力!

      昨天看腦機與人機介面 ,我還是有興趣探討這些研究儀器與研究取向,怎麼看待既有經驗、記憶與情緒,以及當下脈絡對於自主意識、組織氛圍的影響?

      今天找了一些『心流』資料,看到『Aha! Creativity 』部落格,首篇是『Predictors of Individual-Level Innovation at Work: A Meta-Analysis 』的文獻摘要(我覺得這樣整理起來也不錯呢!)我第一個想到的自己經驗,竟然是『我思,可以不必辦公... 』這篇喔!那個一整年的學習與行動,規劃、執行了『教育e齊走,連心攜手遊TPC96ICT 』專案,可以參考這篇『地方層級策略規劃與執行歷程檢視 』,而八月歸建後,卻仍繞著心裡想著這樣的系統圖像:

願景領導返璞行
策略規劃e全通
連心攜手迎變革
創新活化全歸真

attachments/201106/1464676706.jpg



      我一細想了一番:為何我還在意這張大圖?雖不是自己目前主要的研究範疇(太龐大了!),但卻是個好的鍛鍊自己思考與明辨的場域關聯系統呢!找了一陣子沒看到inspiration原檔,索性再用freemind打一趟~順便檢視幾年下來的行政策略與科技變革,以及教學現場的自我體驗。等明天去看電腦展,我再好好整理一次『不等速下的數位(Digital+Many)槓桿無所不在』!呵呵,我的個性有時是『摃』上了,就『敢』.....


      我還想到『應用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不僅可作為規劃科技應用的參考,更應該用來進行人際互動,以個人和團隊績效為共同目標的設計規劃!

      此外,還有期刊『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 Teaching International 』,日後也要好好研究。

      我相信:為教育願景而設計的策略與行動,『科技應用』本身,就是好創意與創新的展現呢!耶耶!慢慢有這種『科技創造力』的概念了!

台北國際電腦展覽會 2011年得獎名單

台北國際電腦展覽會 廠商列表

標籤: flow tpc96ict

      這學期研究所的演講 中,好多次提到人機介面(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無論是眼動儀應用、遊戲開發等,都關注這個領域的研究與應用。晚上找paper時,看到這個該是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s)吧!
      這篇『Brain-Computer Interfaces 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是微軟公司的研究人員發表的喔!

      正值台北國際電腦大展(2011 Computex),尤其平板、觸控式電腦的戰場如火如荼。各式推陳出新的產品與應用,無非都強調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雖說商品行銷,是否受到消費扯青睞與市場的考驗,慢慢也走到了神經行銷學(Neuromarketing)的領域。

      但是,我們真需要看到大腦神經電化訊號的證據才能確定一個人是否快樂、滿足嗎?抑或,即便可以偵測到個人的大腦信號了,在一間教室裡的師生共處狀態,仍有無法窮盡探討的變因吧!身為老師,我們當然都想達心~自己想給孩子們的,再讓每個孩子可以發現與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室裡的人際互動與關聯延伸,更該好好經營才是!

      我還是喜歡『The Science of Learning~A Systems Theory Approach』書裡所談~學習是科學,教學是藝術:The Science of Learning and the Art of Instruction,而且Skinner也寫過『The Science of Learning and the Art of Teaching』喔!

      另外,還有一篇被引用超過千次的『Brain–computer interfaces for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其中這個圖,也是為師的我們可以『模擬』參考的呢~知道孩子們的實況與需要,在全班共處的時光裡樂學共學!

attachments/201106/2796435203.jpg

      而摘要中的一句話,我利用Freemind整理如下~沒錯,就只是一句話,哈哈,果然還有很長一段研究路要走啊!

attachments/201106/3612191255.jpg
標籤: 大腦

      這是週日早上在飯店與回台北的高鐵上,利用iPad的『iBrainstorm 』畫的,我存了許多版的相片圖檔,而週一傍晚的振奮感,就是因為檢視Novak『Learning, creating, and using knowledge : concept maps as facilitative tools in schools and corporations 』附錄中的『How To Build a Concept Map』十個步驟,發現原來自己早已內化了這樣的思考行動呢!雖說還無法把iPad裡這些文字整理起來,或者說利用電腦的Keystone、Freemind也很方便,不過,自由玩便利貼的腦力激盪活動,也有流暢助思的feel喔!

attachments/201106/4934120164.jpg attachments/201106/6369772889.jpg

attachments/201106/4679748780.jpg attachments/201106/0290833686.jpg

      以下是整理『How To Build a Concept Map』的10個步驟簡譯:

1.確定一個焦點問題(Question),關於你想描繪的問題(Problem)、議題或知識領域,藉由焦點問題的引導,列出10至20個與問題相關的概念。可以寫在卡片、便利貼上,方便移動,若是利用電腦或網路工具也可以。概念標籤應該只是一個字,至多兩到三個字詞。
2.接著進行排序,將最廣泛和最全面的概念構想至於圖的頂部。有時可能很難確定,但這樣有助於反思你的焦點問題,以協助決定概念排序。這個過程也可能導致修改焦點問題或增加一些新問題。
3.繼續檢視,根據需要添加更多的概念。
4.開始建立您的概念圖,通常只會有一到三個最普遍的概念在圖的頂端。
5.接著選擇兩到四個次概念放置在每個普遍概念下。若有一個主概念包含了太多次概念,可以視需要再建立合適的階層架構
6.在概念間建立連接線,也標註一個或幾個連接詞。這些連接詞應界定兩個概念之間的關係,以便讀起來成為有效的描述或命題。這樣的連接產生了意義。當你階層地連結一大串相關的想法,你便能看到這個給定的學科領域之意義的結構。
7.重複調整概念圖結構,可能增加,刪減,或改變上位概念。您可以執行多次,而這個過程還可以無限期地持續下去,隨著你獲得新知識或新的見解。這是正是為何便利貼很有用,或者電腦軟體更方便的原因。
8.尋找在不同概念之間的交互連結,往往可以看到新的、創意的關聯。
9.可以把某個概念的具體例子,附件於概念標籤上(如黃金獵犬是狗的品種之具體例子)。
10.針對同樣的概念,可以畫出許多不同形式的概念圖,不會只有一種方法來繪製概念圖。當你理解概念之間的關係變化時,你的構圖也會改變。
 

      我查了Google看到『How to Make a Concept Map 』、『How to Create a Concept Map 』、『Using an Excel worksheet to make a concept map 」也都不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