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生命的時間學:一本關於幸福的使用說明書

     『我很忙,沒時間』,其實是因為大腦不夠專注、感覺有過度壓力,以及缺乏動機。這兩天沉浸在這種『看似簡單卻難參透』的心情裡。『專注力與動機』,正巧也是本期『親子天下』 的主題喔!大腦本來就是個學習的器官,享受於學習中,感覺到快樂幸福的機制,果然也是一樣的。

      很高興捧著『生命的時間學:一本關於幸福的使用說明書 』,與其說幸福與否,更該說是探討『大腦對於時間感覺與應用的運作說明』才對!作者正是『不斷幸福論 』的科萊恩博士喔!本書探討人類的大腦器官與運作中,並沒有「時間感官」,只能藉助外界資訊或過往記憶作為判斷時間的標準,以致「時間感」相當不穩定。多虧這項「缺憾」,使我們擁有豐富的塑造時間的自由。這和心流理論所提及的『遇上挑戰與能力相符時,會喪失時間感的愉悅』也一樣!禁不住再點看『戒嚴可能不快樂,解嚴不一定幸福? 』,還有家裏許多的『效率與整理術』的書籍,這次也獲得許多印證。

      還記得去年為了96ict專案,從火車站走過一次到信義誠品,另一次走到士林(反正忠孝東路與中山北路都很長...)大腦對於回憶,也會因為現在的心情而改變對於當時的美好感受呢!這兩天假日就早上k書,中午坐電聯車到基隆、搭公車上陽明山,哈哈,這才參悟了書裡所說的:『如果我們給時間更多的生命,生命也會給我們更多時間

標籤: 大腦

九月電腦課規劃(四節課)

      一個月下來的四節課(五、六年級,每班每週一節),我大致有個規劃與進展,這個月有比較多打底工程:

教學準備:平台建置、匯入帳號,各電腦的瀏覽器首頁已連結在Moodle上。

第一次上課:

      與學生初見面,排定座位後,請大家開機,講解帳號密碼規則,請大家登入、修改基本資料與密碼,然後使用Moodle的傳訊,與同學問好。這是要孩子管理自己的帳號、也說明發言規範、網路禮節。

第二次上課:
      讓大家下載與安裝火狐狸(Firefox)3.0版,並安裝剪貼簿與拖拉放外掛。(原本電腦教室的還原系統中沒有火狐狸)

一方面介紹自由軟體、說明上網瀏覽器的功用,結合外掛進行資料檢索與蒐集整理,讓孩子們體驗上網的學習效益。

第三次上課:
1.整理入口網站、部落格、新聞網站,請孩子們比較搜尋『颱風 』關鍵字的差異,還加上中央氣象局與博客來網站,將資料整理在Word檔案,上傳繳交到各班討論區。

2.讓孩子更新學校的Moodle帳號密碼,回家後即可進入學習。(電腦課中,大多利用電腦教室的Moodle而已)同時補充說明『這是讓回家有興趣的孩子可以進入,若家裏無電腦、無法上網的孩子也請不必擔心。』

第四次上課:
1.整理鍵盤快速鍵(大多是左手的組合利用),中英文切換練習,介紹『新酷音輸入法』尤其標點符號輸入很方便

2.建立一個涵蓋上述功能鍵項目的freemind檔案,讓學生練習加註圖示(可以當檢核表)、再建立三個子項,將各項目搬入(練習歸類操作)

3.幫各班孩子拍照(呵呵,一週見700個孩子,只能靠座號叫人總是怪怪的)

      在學習進度上,大部分的孩子可以跟得上(呵呵,有點操呢!),也提醒先完成的同學可以幫左鄰右舍,畢竟,教別人時自己是學到兩次的喔!

      十月起,開始心智圖工具(Freemind),我想結合閱讀、寫作、專題報告、導覽動畫腳本設計等概念,到時接著簡報軟體、Wink、Swishmax,以及網頁、部落格製作。現在雖還是齊一式教學模式,到時想盡可能分組分工,大家都可以投入自己的專題,可能的話,寒假前能與孩子們依齊設計網路活動,再來邀他校同學參加。(這是夢幻版,因為寒假前還有好幾個月....,先給自己也給孩子們開學一個月來的努力

NETS-S學生ICT素養分齡簡介

      上回已介紹了『NETS-S學生的教育科技指標2007~數位時代的全球學習 』,文末提到的『孩子分齡簡介 』,現在加以簡譯一番,文中提及考量各國學籍規劃不同,大致以年段(年紀)分有Grades PK–2 (ages 4–8)、Grades 3–5 (ages 8–11)、Grades 6–8 (ages 11–14)、Grades 9–12 (ages 14–18):

        NETS專案一個主要的部份,就是發展就讀大學前的孩子,在各關鍵階段的ICT素養。基於核心信念~所有的孩子都有公平的科技應用機會,可以鼓勵個人在平時班級中,能夠創作與創造力、批判思考與合作。

      以下利用科技與數位資源的經驗是幼稚園到大學前的學生可以投入的學習活動例子:

Grades PK–2 (ages 4–8)
1.利用數位工具與多媒體資源來描繪與傳達原創的想法與故事
2.利用數位資源來辨識、研究與蒐集關於環境議題的資料,並提出一個發展出來的合宜解答。
3.利用電子郵件與其他電子形式,與各地與多元文化的學習者一起投入學習活動。
4.在合作的小組中,在課程主題裡,藉由不同科技製作簡報或成品
5.利用數位資源,針對現今的或歷史人物、事件,進行相關資訊的發現與評估。
6.利用模擬與圖像組織軟體,探索與預測例如植物與動物生命循環的成長形式。
7.展現科技的安全與合作使用
8.獨立地應用數位工具與資源來處理不同的任務與問題
9.能使用發展得合宜與正確的用詞來討論科技
10.展現能在虛擬環境中瀏覽的能力,例如電子書、模擬軟體與網站

(這是我的旁白)乖乖,低年級老師與家長可有得忙了!而相關產品與網站、教學活動也要蒐集一番!

Grades 3–5 (Ages 8–11)
1.從第一人稱觀點描繪一項重要的地方事件,製作成多媒體的數位故事
2.在數位簡報中,利用影像科技修改或創作藝術作品
3.在老師的指導下,能便識有關環境議題的數位資源中存在的bias
4.選擇與使用數位工具來蒐集、組織與分析資料以評估理論或測試假說
5.辨識與調查一項全球議題,並利用數位工具與資源形成可行的解答
6.利用數位工具與測量裝置進行科學實驗
7.利用數位規劃工具,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概念化、引導與管理個人或小組的學習專題
8.當使用科技時,藉由使用不同的人因科技(ergonomic)策略,以避免受傷害。
9質疑現今或新科技對於個人、社會與全球社群的影響
10.利用數位科技操作的先備知識來分析語解決面對的軟硬體問題

Grades 6–8 (Ages 11–14)
1.利用一個模型、模擬或概念繪圖軟體,描述與繪製一個領域相關的概念或過程。
2.創作原創動畫或影片來描述學校、社區或地區事件
3.蒐集資料、檢驗形式並利用數位工具與資源,採用資訊以建立決策
4.參與線上學習社群的合作學習專題
5.評估數位資源以決定作者與出版社的信度,以及內容的合時性與正確性。
6.使用資料蒐集工具,例如探針軟體、手持裝置與地理繪圖系統,為領域相關問題進行蒐集、檢視、分析與報告結果。
7.選擇與使用合宜的工具與數位資源,以完成不同的任務與解決問題
8.使用合作式電子編輯工具,與其他學習者從多元文化觀點來探索學科課程內容。
9.整合不同的檔案格式來創作與描繪文件或簡報
10.獨立地發展與使用策略來便是與解決常見的軟應體問題

Grades 9–12 (Ages 14–18)
1.設計、發展並測試一個數位學習遊戲來展現與課程相關的知識與技能
2.創造與發表一個線上藝廊,具有實例與評論,呈現對於不同的歷史階段、文化與國家之瞭解。
3. 基於效能與效益的判別,選擇數位工具與資源,使用於真實世界的任務中。
4.應用課程專屬的模擬以練習批判思考過程
5.辨識一個複雜的全球議題,發展一項系統化的調查計畫,並呈現創新、可行的解答
6.分析現有科技資源的能力與限制,並評價他們對於滿足個人、社會、終身學習與職涯需求的潛力
7.設計一個能滿足使用需求的網站
8.當利用資源與科技合宜地選擇、獲取與加註資源時,展現合法與合乎道德的典範行為
9.創作多媒體簡報,向其他學生介紹數位工具與資源的適切與合乎道德之使用
10.進行硬體、軟體與網路系統的裝配與障礙排除,以便可適用於學習與產出工作。

(這是我的旁白)引發的想法與感觸很多,我也來寫寫自己一個月來上的電腦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