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93年度初級資訊種子學校」專案規劃與執行成效之探討

  今年種子學校中,三鶯樹林區就有十所,齊聚在建安國小辦理發表會,即將掛牌前的合照,有著大家一同走過的成長與自信。

  倚賴的是種子們的認真擴散、經歷發芽茁壯,才能花開遍野。我們珍惜也感謝:這一年來,有緣一齊走過、享受共喜共苦的幸福。

摘要

  依據「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教育部,2001),教育部自2001年起實施資訊種子學校計畫,以協助種子學校達成:

(一)發展資訊融入教學推動模式

(二)建立九年一貫課程教材相關之主題特色領域

(三)負責辦理資訊融入教學相關之教學觀摩活動

(四)輔導其他學校推行資訊融入教學

(五)蒐集與整理教學素材及網路學習資源的五大目的。

  今年即將完成第三年,有別於前兩年由教育部委託數所大學將全國分北中南東四區辦理初級種子學校的培訓與訪視模式(教育部,2002),第三年(93學年度)由各縣市教育局主導團隊培訓與推荐遴選工作,以及執行期間的協助與輔導業務。

  本文從承辦人員實際參與的經驗,探討台北縣93學年「資訊種子學校與教師團隊計畫」專案規劃、執行與實施成效。此專案計畫乃參照系統化教學設計觀點(Dick & Carey,1996 ),分為「培訓與遴選期
」、「第二階段培訓期」、「各校設備建置」、「研習推廣期」、「到校訪視」、「期中業務報告」、「期末成果籌備與彙整」等七段歷程,本文將說明專案設計與各階段執行歷程,以便協助各校結合既有資源與成果,再導入知識管理、專案管理與學習型組織轉化的觀念
,善用科技化的績效支援與教學、工作平台,期能在培訓、執行與推廣、評鑑過程中,依循系統化的觀點與設計,以掌握最佳協力合作模式,提升個人與組織績效。

  除了設計理念與培訓規劃外,文中再從專案的參與執行與管控角度切入,並以筆者實際走訪93年度種子學校共計28所,以訪談日誌形式,對照檢視「學校層級」推動資訊融入教學的實施策略(徐新逸,2003),提出所觀察到這些對策在各校出現的機會點與影響力,藉此整理歸納,提供他校發展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的創新推廣策略上的務實方案。

  文末針對「教師」、「學校」與「教育行政當局」提出相關建議
。期許唯有「教育政策擬定」、「經費運用與學校組織運作」、「教師專業成長與展現」等各個面向能持續、穩健地整合與交互協助,才能促成提供學生更為完善的學習機會與環境。本文以行動方案的形式
,結合教育科技的理念,介紹台北縣教育局實施資訊種子學校專案的需求分析、設計理念、課程發展與實施、及評鑑工作,盼望能提供未來改進及其他縣市培訓計畫規劃之參考。

前言 系統化教學設計 專案執行與管理 專案執行階段

   資訊融入教學的實施策略 建議 結語


壹、前言

  台北縣在前兩年的種子學校計畫執行中,已累積許多成果,繼而考慮在設計與執行93學年種子學校計畫執行專案中加以融入與整合,發揮知識管理的精神達成經驗傳承與成果加值再利用,慎防資源重覆建置、減少摸索與挫敗感。

  加以北縣幅員廣大,學校、師生人數眾多,從教育局觀點來看,如何將種子學校的發展與運作經驗,一方面以縣級力量協助種子學校發揮推廣與影響力,並從行政與技術支援雙軌並行的角度,推廣至全縣所有學校與師生,促成「資訊隨手得,主動學習樂;合作創新意,知識伴終生」的願景實現(教育部,2001),也是 我們規劃本專案的初衷。

  本文從承辦人員實際參與的經驗,探討台北縣93學年「資訊種子學校與教師團隊計畫」專案規劃、執行與實施成效。

貳、系統化教學設計

  教育部自民國90年起實施資訊種子學校計畫,具有下列五項目的
:一、發展資訊融入教學推動模式。二、建立九年一貫課程教材相關之主題特色領域。三、負責辦理資訊融入教學相關之教學觀摩活動。
四、輔導其他學校推行資訊融入教學。五、蒐集與整理教學素材及網路學習資源。

  本計劃不僅提昇個別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的專業成長,更藉由團隊合作,學校上下一體的方式加以推行,進而可以輔導與推廣給夥伴學校。此外,利用學校層級形式來推展資訊融入教學,可以務實地看待校內教師們的同儕互動、資源共享,在設備與資源的公平分配考量下,做到更為妥善、合理的規劃。

  種子學校計畫推動即將完成第三年,有別於前兩年由教育部委託數所大學將全國分北中南東四區辦理初級種子學校的培訓與訪視模式(教育部,2002),第三年(93學年度)由各縣市教育局主導團隊培訓與推荐遴選工作,以及執行期間的協助與輔導業務。

  本文採Dick & Carey(1996) 於1996 年修正的系統取向模式,探討台北縣「資訊種子學校計畫」93學年計畫在執行時,以分析、設計、發展、實施及評鑑等五步驟,規劃與實踐各階段任務,並將每個階段定位為小專案,期能作為下一階段的檢討再出發。系統化教學設計,不僅提供規劃培訓課程、專案進展參考,也延伸到各校發展培訓活動
、推廣與成果建置,成為行動的基本的精神與態度。無論是個人的任務規劃與組織的運作發展,皆起源於個人或團隊的需求,必須具備正確的觀念,選擇策略與規劃行動方案,才能確實執行與評鑑,有效地達成目標。善用系統化的教學設計觀點來檢視,對於教師規劃教學設計,或是組織擬定行動方案,都可以參考應用。簡而言之,系統化的教學設計觀點提供 做為行事的指南與態度。   返回

參、專案執行與管理

  專案,乃是對應於某個需求的回應,提出解決方案並達成特定目標,有其時間與資源、人力與設備的限制和範疇(Heerkens,2002)。以種子學校計劃而言, 可以依時間順序與任務發展區隔為七個階段,並針對各階段的時間、資源與人力,任務達成目標加以陳述。

  專案管理的觀念,主要提供縣市教育局到學校到老師之間一個業務聯繫與行動的共識。種子學校計畫的時間、資源、人力的管控,依不同進程、不同組織範圍,都面臨相似議題或進度,可以進行協調,藉由彼此互動或檢視進度、成效,此依據可以為下一階段做好流暢的串接。

  在方向與思維模式確立之後,面對的是實際的業務與專案執行管控問題。從公文發送與解讀、計畫、培訓、執行等,都是人、錢、事與時間的綜合體,且在個人、學校到校際、局端的體系中各有牽連與影響。要找到理想的推動策略與行事模式純屬不易,必須在各自與全體之間,藉由聯繫對話、共識貫徹與協調,找到最適合的行動原則。相對的,在種子計畫引入的同時,無論是教育局或各校,都已有既定的相關業務與整體運作之考量,必須找到得最佳的科技助力發揮的效益點,否則徒增人力與時間的耗費卻得不到理想的成果。

  本文依專案執行大致分為七階段歷程,以時間觀點作為發展主軸
,以系統化教學設計的步驟轉進與專案管理觀點加以檢視。針對各階段重要業務與聯繫事項,以及各階段之間的相互影響與銜接情形,進行回顧檢視與設計說明。

  此專案包含分為「培訓與遴選期」、「第二階段培訓期」、「各校設備建置」、「研習推廣期」、「到校訪視」、「期中業務報告」
、「期末成果籌備與彙整」等七個子項目,涉及範圍涵蓋教育局、學校行政、種子團隊與教師個人,彼此之間的業務多有相關或任務分工
。同時,各階段時間點與面,也多有交互涵蓋與接續。   返回

肆、專案執行階段

一、培訓與遴選期

  自93年七月到九月,進行培訓與遴選。由於教育部既有的課程規劃以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的培訓目標為主,對於團隊運作與學校行政層級領導的觀念提供,較為缺乏。台北縣教育局乃將課程加入團隊組成
、校級經營經驗分享。此外,當培訓期間結束,回到各校運作時,缺少校際之間的交流與聯繫,彼此之間的經驗與資源共享的對話機會減少,我們規劃二期培訓與網路課程彙整。

  先期培訓以大班式講述與分組實做的方式混成,節省相關經費做為後續第二階段培訓課程,期能開設跨校、相同職務或任務需求,各職務與角色所需要的課程(徐新逸,2003)。

  另外,台北縣教育局邀請前兩屆績優種子學校伙伴擔任培訓期間的小組輔導員,協助計畫撰寫、團隊運作經驗分享,尤其在計畫擬定與實際執行之間的落差,前輩的經驗尤其可貴,不僅在培訓期間搭起連結後的校際合作與相互支援也有個好的開始。在這階段中,建立正確觀念、以及團隊運作實務的分工確認最為重要。教育局也將研習相關講義、簡報與錄影檔,放置於網路平台中,提供各校可以在未來應用,同時呈現實體研習的網路延伸討論,加以利用線上問卷調查,即時了解大家的建議與意見表達,具有行政實效,也實際體驗網路教學的應用。

二、第二階段培訓期

  此階段研習為93年十月到十二月底,利用上述結餘經費,繼續設計的課程規劃,以分享各校行政運作機制與資訊組長增能為主。從結果來看,這段設計的出發點理想,但在執行中面臨經費執行期限必須於年底執行完畢,卻遇上公文往返的時間延宕,以致執行時程壓縮於兩個月內,效益不如預期。

  此時各校陸續辦理設備採購與校內研習,乃建議各校可以搭配相關的課程設計,將局端辦理的研習與校內的活動區隔與接續。也就是希望在參加縣辦研習的同時,參與夥伴回校之後,可以轉化延伸,成為校內研習的規劃參考,從經費運用來看,各校的研習經費可以運用到明年年底,適合從長計議。

  此外,另行安排本縣目前的典範學校,兼顧國中小、各領域發展的考量,邀請本屆種子學校派員參訪,由典範學校進行經驗分享、實地參觀教學設施與演示觀摩活動。藉以保持聯繫與經驗交流的機會。

三、各校設備建置

  經費是執行專案的第一要素,各校請款的流程不一,時間卻都有一定的時程壓力,同時必須考量與搭配校內既有的設備和環境,以及計畫中預備發展的方向。如何達成經費運用的最佳效益,以及購買設備的考量實務,乃邀請各校整理相關設備與環境的建置歷程,而本年度計畫造成部分學校經費稍晚才撥款,也由各校自行因應調整。

  由於經費額度不大,實難達成理想中的設備需求。但各校多能力求校內資源的公平分配,以及提供有效的設備使用與維護管理機制。例如辦理設備使用說明會與操作示範,建立線上借用與報修制度等。
在此期間,台北縣進行電腦教室租賃方案,以及群組教室補助規劃,大家多能再與種子計畫結合,以營造校內最佳的資訊應用環境。

四、研習推廣期

  既然設備到位,如何讓種子學校計畫真正落實於學校,校內的研習與推廣就是最重要的關鍵階段。各校從種子團隊將參與縣級培訓的所見所聞,分享給校內全體教師,並依實際需求開設相關研習。整體看來,各校研習多以經驗分享與資訊軟硬體操作為主,將融入學科主題或數位內容觀摩、產出的形式結合。利用校內集會或研習規劃,蒐集網站資源,建置於學校平台內,這些教學準備時間的投入,乃鼓勵各校可以將其規劃為研習時數,並由校內同儕授課,以促成對話與知識分享。

  以今年的運作來看,各校種子團隊成員,多能在行政支援下進行適當的課務調整,利用固定時間,以工作坊或社團形式,進行課程研發與對話,利用研習經費支應代課鐘點費,提供校內教師成長或參加校外研習。

  由於學校規模大小不一,加以各校既有資訊環境與應用文化差異很大,各有其推廣至其他教師時必須面臨的問題,台北縣的作法是鼓勵各校以歷程省思的紀錄形式留下資料。此外,鼓勵促成地區型的多校合辦、同領域教師齊聚形式辦理,以形成專業社群,促進交流,尤其偏遠小型學校的區域聯盟模式,不僅節省成本,也增加校際的教師對話與交流機會。

五、到校訪視

  93學年的廿八所學校,遍佈北縣各鄉鎮。對於這些學校,都只是在培訓與計畫報告時,對於該校有粗淺的印象。利用近兩個月的時間
,我們實際走訪各校,實地感受各校的真實樣貌,在第一現場與各校團隊成員,進行對話。訪視過程中,並未拘泥於特定形式,反而有機會促成真心的對話,無論是校長主任,組長、團隊或個別教師,皆能暢所欲言,在停留各校半日到一天的過程中,從廿八校裡學習到懂得設身處地來思考各校發展至今的樣貌及其脈絡。以訪談日誌形式記錄
,可以將各校的經驗加以歸納,再促成交流與聯繫,同時提供局端掌握相關訊息與人際網路,做為規劃未來相關計畫的參考。

  此階段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各校計畫的執行與推展,都有其特殊也無法言諭的特質。從人與環境所勾勒出來的校園文化脈絡,更不易全盤掌握,不僅在大中小型學校之間有差異,即使同類型大小的學校組群中,也因為地區或社區,成員互動關係的影響,造成各自的多類樣貌。

  基於知識管理與分享的角度,我們將以走訪所有學校後的紀錄,期能在未來更深入討論,以案例形式呈現,提供學校層級發展資訊融入教學的參考。

六、期中業務報告

  在我們走訪各校的期間,乃於94年一月辦理期中報告。會議目的兼顧許多面:學校代表可以藉此瞭解他校目前進展情形,是否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或新經驗。各校代表與局端伙伴面對面互動,在會議中充分溝通,也促成可能的合作機會,教育局蒐集整理各校簡報與錄影檔
,放置於網路上供大家參考。可以藉此瞭解各校目前進度,有利於後續輔導與協助聯繫之工作。我們也提供走訪各校時發現的優點與建議
,提供所有學校參考。

七、期末成果籌備與彙整

  近專案末期,乃於94年三月底召開期末成果籌備會議,邀請大家集思廣益:什麼樣的成果呈現,能有更好的延續應用效益?成果大致分為網站成果與實體發表會。

  會議中決定由分區集合形式辦理實體發表會,由各校提供自己的成果與經驗分享。並鼓勵醒各校可以利用機會考量自辦形式,尤其是結合學校既有的相關方案,相互加持與增加與外界接觸、曝光的機會
,對於爭取外部資源,不失為好的新契機。

  各區多於六月初辦理成果發表會,教育局製作有種子學校的標章掛牌,於各區成果發表會中頒贈,以感謝大家一年來共同走過的努力
。而各校伙伴,尤其是團隊成員,在分享成果時,也多表達這一年來辛苦卻充實的點滴經驗,並期許學校與個人,能持續運作以促成更好的教學成效。以目前教育部的計畫推動來看,各校並無晉級為中級種子學校的機會,但大家都能認真考量,為自己一年來的努力做好最佳呈現。從教育局立場來看,將利用後續相關經費,邀請績優學校協助進行經驗分享與傳承。    返回

伍、資訊融入教學的實施策略

  我們對照檢視「學校層級」推動資訊融入教學的實施策略(徐新逸,2003),包含:一、建立正確觀念;二、校長領導;三、建立學校資訊科技委員會或資訊小組;四、訂定學校資訊融入教學計畫書;五、行政配套措施;六、尋求外部資源;七、系統化的專業發展;八、建立老師資訊融入教學模式;九、推廣成功經驗;十、資源的公平分配;十一、完善的管理制度與提供即時的技術支援十二、實施評鑑。

  各項策略描述的概念所發揮的影響力,以及之間的協調搭配,在在影響每個階段專案的執行品質,其中包含各層級成員必須努力以促成的,也有成員間必須協力與共識依循的部份。而從校內到校際、局端的視角切入來看,我們看見許多成功案例與可以改進的機會。

  筆者試以今年運作與實地走訪的觀察,將階段歷程與學校運用策略項目會製成矩陣表,將策略與階段相關聯之處加以標記(如表1)。

表1: 資訊融入教學學校推動策略與專案階段矩陣表

 
 

培訓
遴選

二段
培訓

設備
建置

校內
推廣

到校
訪視

期中
報告

期末
成果

建立正確觀念

校長領導

 

   

建立資訊小組

   

     

訂定學校畫書

     

行政配套措施

   

 

尋求外部資源

 

 

專業發展

 

建立教學模式

     

推廣成功經驗

 

資源公平分配

   

     

完善管理制度即時技術支援

   

     

實施評鑑

 

  目前,教育局正邀請學校提供校內重要事件表與相關成果、省思
報告,並進行種子學校執行策略問卷調查。希望能從多面向資料的檢視與歸納中,擬定更實際的策略行動方案,結合案例展現與說明,以提供教育當局與學校參考。

  從評鑑的角度來看,一年時間的種子學校發展過程,在時間緊迫的客觀條件下,各校、各師是否都已達成當時計畫中所設定的目標?我們認為:學校一年來,組織與校內教師的改變與成長,才是評鑑的重點,但唯有各校成員主動、有目的地觀察與紀錄,並持續改進,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最適發展策略與步調。    返回

陸、建議

  資訊融入教學的創新應用成效不易顯現,問題不在科技的導入障礙,或是經費不足。以多年來的參與體會,問題可能出現於行政運作與組織動員的效率,最重要的因素,則是每位老師的自我期許和態度
。以下針對各面向提出相關建議:

一、教育行政當局

  在這段歷程中,我們身兼教育局端的專案負責人,對於教育部與教育局之間的公文往返效能,深有體驗,對於公文解讀的部份,也常必須持續與長官討論後得以定案,達成合理可行的任務規劃,才能協助各校逐一實踐。未來針對公文、經費與相關計畫的交流中,必須將時間因素合理地考量配置,以免造成後續執行的困擾。

  在教育局的評鑑功能面上,必須投注更多的人力與設計,才可以讓大家依循而努力,也願意由校內既有的加以轉化而成,不需匆忙應付與過度粉飾。當各校運作已臻常態時,可以將此部分納入學校校務評鑑的重點項目中,也能有更完整的評鑑團隊可以協助執行。

  在教學資源的整合方面,時間的要素成為今年一年中無法落實的主因,各校光是走完一趟上述歷程,已覺非常緊迫,我們期許各校未來能持續運作,北縣教育局目前正在規劃全縣教師入口網,建置教學資源共享平台,以促成教學應用與資源交流的便利。

二、學校

  在校內,人際互動的品質與校內團隊默契,共識的達成,決定各校是否能運作順暢。人和之後,才能發揮整體的團隊力量。尤其校內行政團隊,由校長親自領導,給予支援與協助協調,不僅要提供適當的教學軟硬體環境,也要有充裕的對話與專業成長機會,校內成員在達成共識後,才能建立與轉化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依據洪榮昭
 (2003) 歸納Field 及 Ford所提出學習型組織的階段性,可分為三階段

(一)偶發學習:面對問題,在處理歷程中學習新事物,以及針對需  
   求再學習。
(二)目標導向學習:在規劃中按部就班,設定學習目標並加以實踐
(三)雙環性學習:以批判及創意思考來對工作學習除了目標導向學
   習外,另有創造新知識的可能。

  相信一年來的歷程,各校伙伴多能深有體驗並於回顧檢視中再成長。

三、教師

  除了自身的專業生涯要持續發展之外,也要體認自己在組織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可以貢獻力量的地方。不是被動接受命令指派式的業務執行,而要能轉化視自己成長也是學校整體績效成長的共存共榮觀念,如何與校內伙伴合作分工,並培養出合作默契與凝聚力的革命情感,相信才是讓自己更樂於教學工作的動力與誘因。    返回

柒、結語

  一如生命世界中的種子,配合著好好照養,加以綿密地呵護,必能開花結果。一年的時間,雖然緊迫地讓我們無法細細品味所有歷程中的成長與充實,但仍要努力擷取寶貴經驗:無論是行政、組織或教師個人,期能在未來的教學歷程中,不一定依賴經費補助,也都能依循正確觀念、堅持行動承諾,加上整體共事的協力互助,如此,師生共享「資訊隨手得,主動學習樂;合作創新意,知識伴終生」的願景才能早日來臨且能走得長遠。

  台北縣幅員廣大,各型學校多元與校本、社區資源互異,藉本年度種子學校計畫由教育局主導的機會,導入專案管理與知識管理的精神與運作模式,結合實體與網路運作,推動建立行政、教學與教師專業成長三合一的學習型組織。未來仍要繼續努力,將這些種子學校運作,相關人事時地物的歷程與資源成果,做有效的整合與推廣,提供其他非種子學校參考與應用,也做為教育政策研擬的參考。

捌、參考文獻

洪榮昭 (2003)。知識創新與學習型組織。台北:五南。
徐新逸 (2003)。學校推動資訊融入教學的實施策略探究。教學科技與
   體,64,68-84。
教育部 (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2002)。資訊種子學校建置與教師團隊培訓計畫。台北:教育
   部。
Heerkens, G. R.(2002).Project Management.丁惠民(譯):專案管
  理—立即上手。臺北:麥格羅•希爾。
Dick, W., & Carey, L. (1996).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4th        
  e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ing.  

 

圖:謝基煌文:張原禎 曾春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