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天,人外人

  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處主辦、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承辦的「大師演講系列」,在國家圖書館舉辦多場演講,摘引其活動源起構想:『一個多元的社會中,除了政治與經濟活動之外,亦應均衡地發展人文、藝術、及科學等其他面向,以豐富社會之知性與感。...

  能藉由高學術成就的科學家深入淺出地介紹科學,並與大眾分享其探索科學之心路歷程,必能廣泛地提升國人對科學之認識與興趣,也必能提升公民社會之理性。...

  希望藉由傑出科學家之啟迪,建立科學文化,吸引年輕朋友,投入科學研究。

  自1970年起,台灣在宇宙天文相關領域的博士由4位至今未滿70...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博學多聞之士,聽魯國鏞院士一席「天文、人文與社會」講座,真有眼界大開,醍醐貫頂之醒...

  科學家的研究歷程,投入的辛勞遠遠比不上獲得探索過程中的驚艷與恆久感動。在演講時意興飛揚,倒不如說他在講述自己投入近一生追尋宇宙之鑰的發現之旅;看大師與學子的 專業對話、懇切互動,科學家心靈,向大眾敞開,也帶給孩子們投身基礎科研的最佳典範。

  如演講所談及: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就這麼剛好讓水穩定於液態
,甚至就在攝氏幾十度的範圍內,讓生命物質得以存在與展現生命現象,今日人類的文明與科技進展,無不都在浩瀚宇宙的一小角落~地球上蓬勃興盛。銀河系裡太陽不過為數萬億分之一個,宇宙裡的銀河系也只是數萬億分之一個,如此日地之巧合與環境,宇宙中絕不可能僅此一組。

  地球外的天際某角落,是否也有這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生命存在? 答案雖呼之欲出,但可還有賴高科技整合與優秀人才投入研究才能有幸相遇!也如魯院士妙言:彗星一定還會撞上地球,但不必咱們一生時時擔憂。六月還有其他兩場精采演講,趕快報名去!

  筆者深信,天文之上(未知的宇宙)仍存有地理之下(行星的形成)的奧秘與根源 ,等著我們去發掘。最原始最基礎的科學領域,時時有最新鮮最勁爆的發現...

< 圖文:張原禎 >